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问题探究及对策
2018-10-09林秀明
林秀明
摘 要:化学实验是初中化学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有些问题需引起教师重视,如应试性实验、形式化实验、缺少实验过程等。教师要针对实验教学的问题,采用一定的对策,逐步提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实效,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和理性精神。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问题;氧气的制取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5-17
化学学科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基础性学科,实验是化学研究和学习的根基。对于初中化学教学来说,开展实验教学,不仅是教授学生学习化学知识,更是教授学生学习化学之道,让学生通过化学实验,帮助学生在化学学科学习中培养一种理性精神和求真的态度,从而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也指出:“化学实验是开展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其基础性、原创性和实践性作用是其他手段无法替代的。”但当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依然有很多问题,笔者以“制取氧气”的化学实验为例,通过三种方案的实验来呈现问题,进而深入探究,寻找解决对策,以抛砖引玉。
一、“制取氧气”的三种实验方案简介
1.通过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来制取氧气
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条件下可分解出水和氧气,不过速度较慢。在实验中,教师若只将5 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放入试管里,则带火星的木条无法复燃,因而只能再放入些许二氧化锰来加速分解过氧化氢。这时,足量的氧气产生,火条复燃。
2.通过加热氯酸钾来制取氧气
教师将二氧化锰和氯酸钾混合后放入既定试管,并以棉花塞入试管口,以带有导管的塞子紧塞试管,然后借酒精灯给试管持续加热,直至产生氧气。
3.通过加热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
此种手段从实验的操作步骤来看,和第二种方法通过加热氯酸钾来制取氧气基本相同。
以上三种手段皆以制取氧气为实验目标,且有明晰的实验过程和操作步骤。然而,若只需学生掌握实验步骤,而不让学生通过感知、动手、体验、实践、操作等环节让学生感受实验过程,则学生依然只是背诵实验知识、实验过程和实验结论,对实验过程所产生的多模态现象无法感同身受。而这些实验除了给予学生以好玩、神秘等印象,在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理性认同等核心意义上价值不大。
二、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问题扫描
实验教学重在实验过程,贵在学生体验。然而,化学实验在化学学科教学的整体框架中,无论是其分配时间或操作空间,均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化学实验沦落成“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教起来忘掉”的尴尬境地,初中化学实验有效性也相对较低。概括起来,初中化学实验的问题主要有:
1.实验目标指向应试,实验方式陈旧
毫无疑问,应试教学的硬性评价和惯性思维依然严重影响着实验教学的开展和落实,很多初中化学课堂依然奉行应试教学至上的理念,实验有为标签化、形式化倾向,这直接导致“应试实验”的现象,很多初中教师以口头实验代替真实实验。例如,在开展“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时,教师只是程序化地将步骤归纳为“茶庄定点收利息”(查—装—定—点—收—离—熄)。学生根据这一口诀机械地背诵了实验的步骤:检查气密性、装配药品、固定住试管、点着酒精灯、收集气体、于水槽里收回导气管、熄灭酒精灯。这些没有色、香、味的实验步骤很难对学生产生真正的影响,更无法发挥实验教学应有的作用,无法提升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
2.分组开展实验,实验质量不科学
新课程改革开展以来,教师倾向于减少演示实验,并根据实验内容和客观条件为学生创造分组实验的环境。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和参与依然浅表化,大多只对化学燃烧、气体排放和生成沉淀等有较为直观的观感,而对其内在的反应机理和深度原理缺少探究欲和好奇心,对实验步骤的严谨性和逻辑性更缺少关注,这也就直接导致实验的质量不高,实验意义不大等问题。
3.预习实验知识,实验效果打折扣
很多学生在做实验前,教师往往要求学生先将课本实验知识预习下,并尽量记住实验的步骤、过程和结论。而学生一旦有了这些“先知先觉”,会先入为主地预设着实验的整个节奏。但化学实验本身的最大价值就是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心,进而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和创性思维。试想,如果学生对实验结果早有预见,又何谈实验结论和实验成果呢?因此,预知教材的实验知识使实验的效果大打折扣。
三、提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效率的对策
1.转变初中教师对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
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就在于其是化学学科构建、发展和延伸的根基,无论是化学理论还是化学运用,它都来源于实验这个重要的平台。只有当学生亲自参与实验的准备、操作等精细化过程,学生才能形成一定的化学学科素养,发展理性精神,形成科学素养和创新素养。为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准备好足够的实验仪器、实验设备和实验药品,让学生观看演示、动手操作、反复演练、不断观察,理清化学实验和反应的来龙去脉。只有教师敢于尝试,突出学生在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主体性,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学习兴趣才会逐步形成。
2.培养学生良好化学实验操作习惯
实验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严谨性,需要教师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做实验的习惯。尤其是对于分组实验来说,很多学生时常手足无措,缺少默契,配合生疏,而實验时的“人声鼎沸”常使课堂纪律失去控制。为此,教师要训练学生通过互相帮助、互相配合、互相提醒来正确地实验,以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来完成实验,而不是自我“一条龙”完成所有实验步骤。同时,教师要把学生对实验的好奇心转移到对实验结论、现象和生成物的探究上,一边指导学生做实验,一边和学生分享、观察、分析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种种化学现象,探觅实验的过程价值,让学生在反复操作和观看中养成严谨的实验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实验素养。
3.开展基于实验教学的探究性学习活动
初中化学教师要树立新的实验观和实践观,切忌墨守成规。实验是一种尝试,教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开展各种各样的趣味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验兴趣。在传统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喜欢以课本中的实验为唯一标尺,实验的过程似乎是为了教材而量身定做,即便出现了偏差也往往不作说明。但在核心素养大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师肩负着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和探究精神的使命,这就需要教师基于真实实验,引领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和研究性学习,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实验进行解析和演示。例如,在“制取氧气”实验中,大部分学生看到“木条复燃”就结束实验,其实,教师可进一步延伸,引导学生用自己收集的氧气进行验证氧气的实验。这不仅是一种拓展,也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
总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提升对实验教学的认同度,采用多种策略,创造性地开展各种化学实验,让学生从实验教学中体会到获得感,并反哺课堂教学,从而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提升化学课堂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刘 云.摭谈初中化学实验改进的“换、易、变、改”[J].中学化学,2018(2):10-11.
[3]何乐群.即使讲千遍 不如做实验——浅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作用[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4(18):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