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018-10-09王义基

甘肃教育 2018年15期
关键词:数学教学兴趣培养

王义基

【关键词】 数学教学;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15—0062—01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学习兴趣是关键。教学必须与学生的知识结构相协调,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小学年龄段正是孩子们充满幻想与好奇的时期。教学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知识的挑战性和趣味性,从而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这样,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不但能学到一定的知识,又能产生学习的兴趣,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让学生爱上学习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阶段的儿童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会尽力去完成。遇到困难时,他们会主动探索、研究,努力寻找方法,使问题得到解决。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应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创设出各种问题和故事情景,用生动有趣、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景,巧妙地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心里产生一种对新知识无比强烈的求知欲,为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尊重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虽然年龄小但具有独立的性格,教师在教学中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更是学生信赖的朋友。好动以及充满好奇心是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对此,教师应该鼓励、表扬那些好的方面,用激励的语言帮他们树立信心,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老师要重视学生的意见,对他们在教育教学中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和意见应积极采纳,还应给他们充裕的时间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使他们意识到自我价值。

三、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演好“主角”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生与知识之间的“纽带”,教师的作用是当好“导演”,创造条件指导学生演好“主角”。教师要充分把“主角”的地位还给学生,给学生创造一个自我施展才能和表现的机会。“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活动是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基本的权利。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尽量让学生独立观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动口表达,尽量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质疑问题,并和学生一起用同样的眼光审视学习的新知识,和学生一道从有关的材料中捕捉信息,加工组合这些信息,齐心协力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让学生与自己一道充满喜悦地发现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四、让每一名学生都有自己对成功的体验

老师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并根据学生不同学习程度和学习能力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培优辅差,让所有程度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让每一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就感从而获得喜悦之情,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用“爱心”为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 对学困生要及时帮助他们弥补数学知识上的缺陷,使他们有了对学习数学的兴趣。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熱情的赞语等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培养学习的自信心。

2.因材施教,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差别化评价。 在教学和管理中对不同的学生使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和管理方法,只要我们认真备课,心系学生,各类学生在课上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对于后进生教师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关怀,让后进生充分地体验成功。

3.在竞争中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21世纪将是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时代,国际竞争越加激烈,因此必须从小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学生好胜、好强特点,开展“看谁算得又对又快”、“看谁摆得又对又巧”、“夺红旗比赛”、“男女对抗赛”、“小组对抗赛”等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从竞争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为他们适应未来社会错综复杂的环境打下良好的基础。

4.有效的肯定和鼓励。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小学生具有年龄小但争强好胜的特点,有极强的荣誉感。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来加以表扬鼓励,特别是在学生取得进步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这样就会使得学生不断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和兴趣。

总之,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我们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尽量将一些大家都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入到课堂中来,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在中间穿插一些数学知识,并通过模型、实物等教具,配合多媒体等教育设施,形象而又直观地引导学生去掌握新知识。在课堂外,应该给学生创造自由的发展空间,培养学生兴趣,因为好的教育教学就是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有效培养。

编辑:陈富祥

猜你喜欢

数学教学兴趣培养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