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高中小说教学谈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2018-10-09何建英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高中语文

何建英

摘 要:小说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有很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通过真读、美读、辨读、扩读、读写等方式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讲的核心素养。真读,即用饱满的真情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美读,即用优雅的审美品位赏读,培养学生的鉴赏素养;辩读,即用深刻的批判思维辩读,培养学生的阅读鉴赏思维素养;读写,即用自然的随笔激发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鉴赏思维写作素养;扩读,即用丰富的课外活动扩读,培养学生的读赏思写讲的素养。

关键词: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语文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8)20/23-0057-05

有人曾说过:“小说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化使者。”“艺术家是一个社会一个时代最敏感的那根弦,在小说中能够反映最本质的思考。”“小说是人们精神追求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总之,小说有助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思想艺术素养。

因为小说在净化人的心灵、陶冶性情,培养鉴赏能力、创造能力上有其独特的价值,所以小说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有很重要的意义。

而《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核心素养”分解为四个维度: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審美情趣和文化修养。笔者认为所谓“核心素养”是最基础、最本质的素养,它是具有生长力的种子素养,这些核心素养在小说教学中都能体现和落实。让我们通过真读、美读、辨读、扩读、读写等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讲的核心素养。

一、真读——用饱满的真情阅读

真情阅读即真正投入但又质朴本色地读,不做任何讲解、不留任务。可以默读,也可以对感受深的语段朗读。这是阅读教学的第一阶段:把小说读懂。让学生懂得静下来、读起来,让阅读成为像呼吸一样的生命的自然行为,成为一种自发自觉的生存状态。静下来,才能把小说读懂。

其次,在读懂的基础上读出真情,在文本和师生之间达成内心的连接和共鸣,读出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读出字里行间流淌的情思。

就像董卿主持的节目《朗读者》,通过朗读这种平常媒介,展现明星或普通人生活中的真诚故事、温馨感情。为什么96岁的翻译家许渊冲重读自己翻译的林徽因的诗《别丢掉》时热泪盈眶,有那么充沛的情感?因为诗里有他曾经把这首诗歌送给暗恋女友的情感体验;为什么徐静蕾读《奶奶的星星》会泪流满面,因为她在阅读中能感受到奶奶的光芒在照耀着自己;为什么邹市明一家读《大兔子小兔子》那么温馨,因为家庭中的每个成员都在释放并感受着爱的能量;为什么濮存晰读《宗月大师》那么有魅力,因为他的内心充满了感恩……每段真情的朗读背后都有朗读者自己的体验,他们无不在朗读中找到自己的情感,并感悟着种种美好、不断成长,假如我们在小说阅读中和自己的生活及情感相连,不是件非常美好的事么?

所以,在小说阅读教学中我们也要激活学生的体验,搭建文本与学生体验之间的桥梁,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联系所处的时代。因为每一篇小说都是指向人性、指向生活中的问题,让我们知道我们是因为什么感动,又有哪些是值得思考的。比如讲《边城》时,有的学生能读到两个人的纠葛,虽悲且美;有的学生读到当地互帮互助的淳朴民风;有的学生却不明白两个人为什么都让来让去,读不懂两兄弟自我牺牲还牺牲翠翠的做法。如果给学生们讲清忍让、牺牲自己、成全他人是那个时代那个地方的风气和美德,就会获得不一样的情感体验。生活体验不同,读书感受也不同。

让学生们在静心阅读中获得知识的同时,得到心灵的净化、精神的升华,获得真善美的愉悦,使人格得以提升、使人性得到趋善,找到“最近发展区”。

二、美读——用优雅的审美品位美读

情感审美体验是阅读的第二阶段,这是语文教学的深层耕耘。在小说教学中触摸语文之美,小说中的美有很多方面,人物美、风俗美、环境美、文化美等等。

(一)美在人物

人物的美在哪里?美在人性、美在服饰、美在语言、美在形象……二人虽然都已逝去,但正因为他们的逝去,反而增加了悲剧美。说起悲剧美,不能不提《红楼梦》,在《红楼梦》中,有很多美好的场景让我们过目难忘。比如晴雯撕扇的盛气之美、湘云醉卧芍药茵的憨态之美、宝琴立雪的超脱之美、宝黛共读西厢的纯然之美、宝钗扑蝶的艳丽之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黛玉葬花的凄美。林黛玉之死的悲惨,宝玉哀悼黛玉的痛不欲生,真正的悲剧总是动人心魄的,因为悲剧是将美毁灭给人看。越是美的有价值的人生被毁灭,其悲剧就越壮美、越深刻、越动人。悲剧美是小说鉴赏中一个很有价值的方面。

人性美方面,我们从语言、心理描写中看《红高粱》中罗汉大爷的美。罗汉大爷是中国农民群体性格的代表,分析文中他几次被打,可见他们勤劳朴实、善良坚韧,但在国家危难之时,敢于反抗、敢于斗争、有热血衷肠。有着“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的侠义美,学生公平侠义的精神就会被点亮。再从动作描写中看《朱老巩护钟》中的我们滹沱河边上的燕赵英雄朱老巩的人性美,传递了骨子里的精气神,是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最好的小说教学其实就是最好的人性、最好的人生,我们在传承文化的同时,更多的是传承精神、传承品质,让优秀的品质在学习中得到传承。

(二)美在风俗

风俗美在小说中比比皆是。比如东北小品,人称“土得掉渣”,但却在小品界独树一帜;“山药蛋派”写的是“土故事”,说的是“土话”,就连他们流派的名称也同样很“土”,但给人的感受轻松幽默;语言的山西风味——对于三仙姑“下了霜的驴粪蛋”的比喻,形容三仙姑用脂粉涂不平脸上的皱纹,跟老黄瓜刷绿漆一样,只这一句话便把45岁还当老来俏的三仙姑活脱脱的勾勒出来了,又具有浓重的淳朴的地方风味,“泥土味”、口语化,既适合农民大众,又非常个性化。又比如:二诸葛连连摇头说:“唉!我知道这几天要出事啦!前天早上我上地去,才上到岭上,碰上个骑驴媳妇,穿了一身孝,我就知道坏了。我今年是罗睺星照运,要谨防带孝的冲了运气,因此哪里也不敢去,谁知躲也躲不过?昨天晚上二黑他娘梦见庙里唱戏。今天早上一个老鸦落在东房上叫了十几声……唉!反正是时运,躲也躲不过。”

这些迷信的说法,都是地地道道的大白话,没什么方言词语,也没有歇后语之类,但却通过二诸葛对于命相、梦境、征兆、时运的重视,表现了他的愚昧和落后,却又幽默有趣。阅读小说,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浓厚的风俗。

(三)美在环境

环境作为小说三要素,其描写为人物提供活动场所,对人物形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平凡的世界》节选的《做客》一文,“柳树抽绿,桃杏的花蕾,青草的嫩芽,枝条开始泛起鲜亮的活色,鼓起青春的苞蕾,象刚开始发育的姑娘一样”。这段描述就能从字里行间很容易体会到人面桃花相映红,羞涩之美、活力之美,让人心情不由得晴朗起来,而文中孙少安此时充满欣喜的心情也跃然纸上。

《朱老巩护钟》中关于滹沱河的描写极其形象,“滹沱河从太行山上留下来,象一匹烈性的马。它在峡谷里,要腾空飞蹿,到了平原上,就满地奔驰。”河水象烈性的马一样,足可见朱老巩此时听说要卖钟的内心澎湃、波涛汹涌。把滹沱河也写活了,形象地表现了滹沱河飞蹿下来的奔腾的情景,不能不说壮观。

(四)美在文化

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小说与历史相同的地方在于都要表现有感情、有生命的境界,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审美中进行传统文化渗透是教学中必须要做到的。

比如《林黛玉進贾府》中王熙凤的外貌分析。学生概括:丹凤眼、柳叶眉、粉面含春,可以说长相漂亮,但再仔细赏读,她长得丹凤眼但又落到三角形、两弯柳叶眉又吊梢状、粉面下露着威风、嘴唇下说着八面玲珑虚情假意的话。学生能做到把外貌的分析放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中分析,从而更有助于理解王熙凤这个人物形象。比如中国传统小说中赵高、曹操、董卓、严嵩等人物,学生不难发现:在中国传统思想里三角眼是阴险毒辣、害人奸诈的象征,因为“眼生三角,凶狠之人,常能损物害人”从而分析王熙凤的阴险毒辣,王熙凤害死鲍二家的、害死尤二姐、害死贾瑞,挑拨离间借刀杀人,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确实符合眼生三角凶狠之人的文化背景。

从作品中传承几千年来的中华文化之美是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近几年,中华诗词大会、成语英雄、汉字大赛、吟诵比赛不都体现了文化的传承吗?康震、蒙曼、王利群他们的点评都是立足于汉语文化之美,让我们欣赏赞叹。

三、辩读——用深刻的批判思维辩读

在小说阅读中,教师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方式教给学生,提出思辨性问题或培养学生思辨性提问的能力也很重要。比如,《炼金术士》是励志文章的鼻祖,在人教版《外国小说欣赏》第三单元的一篇文章,其中的闲笔很见功力,但因为是寓言,主题比较模糊,为思辨性阅读提供了可能。

针对《炼金术士》一课,可以通过讨论引导出男孩、老妇人、老人的不同想法,老妇人和老人观点恰恰相反,一个认为可以预支未来,一个认为不可以,立足于现实的羊群。比较分析两个人的不同,得出老妇人之所以这么说,因为她不是很清楚有了理想后去实现理想要付出代价、经历磨难,老人却很睿智,他明白追求理想付出的代价往往是现实中有的东西。

而同样是有梦,为什么水晶商人和卖爆米花的人没有取得成功?因为他们只有梦想没有行动。这样在层层辨析中,我们的思想就趋向深入。

再如,在赏析《小二黑结婚》一课,可以辨析二诸葛和三仙姑同中有异的性格;如赏析《小团圆媳妇之死》可以比较小团圆媳妇和鲁迅《祝福》中的祥林嫂的异同。通过思辨,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同在何处?为什么同?异在何处?异的原因是什么?从异中学生们有什么样的收获?对学生自己的现实生活有什么样的帮助?

抓住文本进行辩读,将拓展语文的教学空间。作为教师,要想让学生敢辩乐辩,民主和谐宽松的师生关系很重要。要抓住课堂教学中的矛盾点、空白处及启发处,让学生有话可辩还得建立在对文本、课外知识的了解以及自己生活中的有关经历,才能打开辩论思路、发展创造性思维、走近文章的腹地,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表露自己的情感。在辩论中,学生会碰触智慧的火花、思维更积极、更有参与热情,从而可以让课堂更精彩。因为学生自主选择了学习内容,主题阅读的权利得到了尊重,体现了课堂的灵动,把语文教活,让学生学活。

四、写读——用自然的随笔激发阅读

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是否合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很大关系”。只有有了丰实的阅读底子,写作的翅膀才能轻盈地舞动。

在不断探索中,笔者发现批注式阅读是一个有效连接阅读与写作的对接点。学生可以以读者的身份去学习名作,也可以以鉴赏家的角色去赏析,在阅读中边读边写,让学生自由种植属于自己的文学风景,做批注强调学生的阅读个性,学生从自己独特的知识体验出发,求得与作者之间的沟通交流。在鉴赏小说时,让学生写批注,无疑是一种好的方法。做批注可以让学生贴着人物行走。

比如《曹操献刀》,学生做了如下批注:次日,曹操佩着宝刀,来至相府,问:“丞相何在?”从人云:“在小阁中。”操径入。见董卓坐于床上,吕布侍立于侧。(吕布在侧,恐不易行动!)卓曰:“孟德来何迟?”操曰:“马羸行迟耳。”(此理由找得绝妙,亦为后文逃走埋下伏笔)卓顾谓布曰:“吾有西凉进来好马,奉先可亲去拣一骑赐与孟德。”(此时董卓赠马,使得后文曹公献刀来得自然)布领令而出。(天赐良机也)操暗忖曰:“此贼合死!”(正好行动!)即欲拔刀刺之,(观者心为之一悬)惧卓力大,未敢轻动。(姑且屏息观之)卓胖大不耐久坐,遂倒身而卧,转面向内。(面向内,正宜背后行刺)操又思曰:“此贼当休矣!”(如此说,曹公合当成功!)急掣宝刀在手,恰待要刺,不想董卓仰面看衣镜中,照见曹操在背后拔刀,急回身问曰:“孟德何为?”(董卓不久前刚遇刺,如今小心谨慎不已)时吕布已牵马至阁外。(吕布已回,良机已过矣!)操惶遽,乃持刀跪下曰:“操有宝刀一口,献上恩相。”(曹公机敏之人也)卓接视之,见其刀长尺余,七宝嵌饰,极其锋利,果宝刀也;(曹公当时多亏带的是把宝刀,否则献刀的理由亦不易寻也,汗!)遂递与吕布收了。操解鞘付布。(刀鞘之小节尚不忘交代,行文缜密也)卓引操出阁看马,操谢曰:“愿借试一骑。”(合该曹公脱身)卓就教与鞍辔。操牵马出相府,(曹公牵马出相府之时,内心比无限忐忑也)加鞭(极速也)望东南而去。

这样,学生读中做记录、读中有思考、读后有感悟,使读书成为知识的发酵剂、心灵的营养液,让他们的思想变得成熟、深邃。

五、扩读——用丰富的课外活动延伸阅读

当然小说阅读教学远不止于课堂教学,课外阅读也是非常必要的。我们也让学生的阅读从课内小说扩展到课外读小说,并举办一些专题讲座,比如《从武侠小说看人物描写》《我眼中的三国上将》《走近林黛玉》《真假关羽》等等。

教学生读小说,从“一篇篇读小说”到“一批批读小说”, 教给学生把课堂学到的阅读方法迁移到课外阅读中,实现小说教学“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目标。为搭建体现个人阅读品位与演讲素养的舞台、展示学生青春个性风采,我们开设了个性化人文讲坛——“青春讲坛”,把读写讲融合在一起,由学生自己提出申请、自己准备课题、自己准备讲稿讲座。

通过讲座,学生释放出了无穷的潜质。这里既有绝代才子纳兰性德,也有旷世才女张爱玲;既有大唐女皇武则天,也有西藏之王仓央嘉措;既有流行之王杰克逊,也有时尚先锋香奈儿;既有笑里藏刀的“胭脂虎”王熙凤,也有跨越时空的西方神探福尔摩斯……

尤其是当笔者了解到讲坛背后的故事,就更讶异并感动于学生的精心付出。为了做好一次讲坛,他们利用寒暑假进行专题阅读研究,泡在图书馆里,翻阅了大量资料、做了约二、三万字的摘抄笔记,乐此不疲并乐在其中。除了准备大量的文字、课件、视频外,学生们还精心设计演讲中的每一个环节,包括服装、互动。比如,有学生为讲王熙凤的服饰美,亲自从妈妈所在的艺术类单位借来了王熙凤服饰,让大家眼前一亮,其他学生甚至教师都争着跟他合影;为了介绍李逵,有学生在图书馆啃了两个月的馒头,穿着借来的古装摇着扇子讲座。

讲坛中不乏激烈争论、动情的场面。例如讲到李逵的愚忠时,现场就有学生起立与演讲者展开争论,顿时引起其他学生的极大兴趣,对他们的争辩不时给予热烈的掌声。张同学在做关于迈克尔·杰克逊的演讲时现场观众为他起立、长时间鼓掌的动人场面,使主讲人激动得泪流满面……学生们收获了一段难忘的回忆和很多课本中没有的知识,这些都是在高中学习阶段不可多得的财富。

顾城在《门前》一文中说:“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 学生们走进了读本,笔者走进了学生们丰富的内心世界,学生们的世界里满满的爱心、满满的正能量、满满的活力……

当学生们主动拿起笔去书写胸中丘壑,当自信的演讲者意气风发慷慨激昂,当雷鸣般的掌声在阶梯教室里无数次响起时,我们知道,我们已经收获了超越预期的成功!随着学生的作品《青春讲坛》结集出版,学生的学习能力、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等各种核心素养都得到了很大提升。

当教师能在课中和课外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自主学习,让学生忙碌着、收获着,语文课不就进入了一种美好的境界吗?当学生能夠这样读书、这样思考、这样写作、这样表达,教师能够这样聆听时,我们不就进入了课堂教学的理想王国了吗?学科素养提高了,自然会迁移到考试能力上,那么一篇考场作文对他们来说有何难,不是水到渠成吗?

有一句话说得好,真正的英雄主义,是当你看到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同样,当我们被高考分数的压力压弯了腰、当我们历经了无数次的披荆斩棘、当我们被现实伤得伤痕累累,我们依然能够守住一个语文教师的初心,当属难能可贵。

猜你喜欢

语文核心素养高中语文
基于网络交际情境下高中语文写作学习任务群设计的应用初探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引导”方法研究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从学情认知“思辨”教学内容
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
基于期待视域理论确定诗歌教学内容的研究
语言建构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