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皮乌斯
2018-10-09梁雪飞
摘 要:俄罗斯文坛一颗璀璨的明星——女诗人季娜依达·吉皮乌斯以她独特的诗歌创作风格将象征主义诗风完美地融入到自己的诗歌创作中。在象征主义作家或诗人里,吉皮乌斯又属于“颓废派”的那一代,但是不论是她的诗歌中所体现的精髓亦或是涉及到她本人的内在,并不总是颓废的一面。吉皮乌斯总是在用独特的宗教思辨力寻找理想中的那一方沃土,实现自己的人生哲学。
关键词:吉皮乌斯;象征主义;颓废派
作者简介:梁雪飞(1989.3-),女,汉,黑龙江省人,黑龙江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俄罗斯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6--01
一、“颓废派”的代表
“颓废派”是俄国象征主义的第一代。吉皮乌斯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她的创作被誉为“有着抒情的现代主义整整十五年的历史”(安年斯基语),而她本人也有着“颓废派的维纳斯”这一称号。
在俄罗斯文学传统里,斯拉夫派和西欧派一向是作家或学者避免不了的话题,但是颓废派诗人却摆脱了这两派的“奴役”。此派力求打破隔断俄国社会各界与宗教界的那道“铁幕”,把艺术与寻神论思想结合起来,倾向于透过复杂精微的心灵体验记录生命过程的瞬息即逝性,使其诗作具有非凡的音乐性和抒情性。
吉皮乌斯作为一个具有浓厚宗教意识的诗人,她在自己的诗中表现了浓烈的宗教意识和自我意识。她有着一颗沉重的心灵,她的诗就是她与自己沉重的灵魂斗争的记录,“诗是她最真实的传记。”宗教思想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吉皮乌斯的创作;同时,在她的诗作中无不展现着诗人闪光的智慧和浓浓的宗教情怀。
二、诗歌创作特点
作为俄罗斯象征主义诗歌流派的代表,吉皮乌斯的诗作呈现出独树一帜与众不同的文学气质和艺术魅力。“在主题上,她着力描写生与死、善与恶、孤独、爱、个性、人的无力感、 神性与兽性的交织与纠缠等,同时不忘加入深刻的哲理反思,时刻关注人存在的根本问题,试图在瞬息万变中把握永恒,在有限中追求无限,在极度绝望中捕捉希望;在语言上,她擅长运用祈使句,直抒胸臆,咏唱情怀;在表现力上,她的诗往往富于音乐性,视画性和象征性,善于把握人的心灵感受,常常捕捉事物矛盾临界点的瞬间进行描写,展现出高深的艺术造诣。”诗人的这一创作特征都过于抽象,让人很难理解其中的真谛,诗人真正的所思所想。例如在这首《书前题词》中:
我喜爱抽象的玩意:
我用他们创造生活......
我爱离群索居的东西,
晦暗不明的一切。
我是一名恭顺的奴隶,
听命于罕见神秘的梦幻......
我找不到人间的语词
去准备那唯一的发言。
可以说,“吉皮烏斯的诗,是灵魂的求索,是上帝的追寻,是祈祷般的诗歌。”在吉皮乌斯看来,创作的过程就是与上帝倾诉、交流的祈祷过程。诗人擅于利用她的理性思维和细腻敏感的抒情才能去捕捉生命中的灵感,展示着人类充满复杂矛盾的心灵。
三、非颓废诗人
吉皮乌斯认为,对于人生的热爱不能仅仅限于对正面东西的接受,同时,人生负面的东西也应该学会去容纳。饱满的人生是通过这些体现出来的。她以她独有的冷漠和淡然去傲视这尘世间芸芸众生那些无谓的叹息和泪水。也许,这也印证了别尔加耶夫评价吉皮乌斯的话,在他的眼中,吉皮乌斯无疑是一位极其出色的人,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性,人也不例外,她如蛇一般的冷漠,缺乏人的温情也同样使人感到痛苦,捉摸不透。她并不是一个富有诗意的存在,而是像当时许多诗人一样,是一个反诗意的存在。诗人曾经有过“极端颓废派”的名声,但在颓废派那一代中,吉皮乌斯所扮演的角色是特殊的,在她身上已经表现出克服整个颓废主义的可能性。吉皮乌斯的诗歌虽然是如祈祷般的一样,当然,也不能忽略她的某些诗歌中还存在着的一些晦暗的因素,但是对于自己的诗歌,亦或是自己的人生追求,诗人还是抱着极大地希望去实现自己所追求的精神世界。别尔嘉耶夫说:“可以感觉到吉皮乌斯不懈地与自己身上某种阴暗的天性进行斗争,不想毁掉自己的人格,以某种准则来对抗那些阴暗的力量,这种为了拯救自己而展开的激烈的与自己的内在斗争,使她区别于其他颓废主义者。”
吉皮乌斯的“颓废主义”并不是真正的颓废主义。事物的秘密在她的诗歌里得以揭示。吉皮乌斯总是歌颂永恒,连接上帝。就像她自己所说的,“所有真正诗人的诗,都是祈祷,诗在更高层次上隐喻着人与上帝的联系,所有的诗歌都不过是祈祷在我们灵魂深处迸涌出来的形式而已,我们赋予诗歌的文字、韵律、节奏都不过是人在向上帝祈祷时各种各样的变体,是美丽的祷辞。”吉皮乌斯正是在紧张的精神与宗教探索中,寻找自我救赎的道路,而非真正的颓废主义所追求的病态的情绪、无谓的抗衡,以及思想的自生与自灭。
四、总结
吉皮乌斯作为“白银时代”初期象征主义诗歌运动的代表诗人,她摘掉了“颓废派”所带给她的沉重的帽子,走出了那个封闭的禁区,执着地坚守着自己内心与灵魂深处最真的信仰与人生哲学,用她的优秀的诗篇感染着当时及后来的人们。理性与激情高度统一的作品的结晶为全部的普通大众所接受,因为真正的艺术是属于所有人的。吉皮乌斯作为俄国诗歌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她的诗歌也将会像她追求的一样得到永恒。
参考文献:
[1]兹洛宾:《沉重的灵魂》[M].华盛顿,美国俄罗斯事业出版社,1970.
[2]李哲:《爱情—宗教理想的咏唱<吉皮乌斯—“世界三分结构”理论在爱情诗中的体现>》[J]. 2014, 6.
[3]吉皮乌斯:《吉皮乌斯诗选》[M].汪剑钊译,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