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
2018-10-09张书信
张书信
【摘 要】目的:探究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56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28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给予治疗组患者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费用以及关节适应度。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治疗费用(25600±263.4)明显高于治疗组(18300±241.9),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适应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可有效降低患者手术治疗费用,增强患者的关节适应度,减少患者创伤面积,改善预后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高龄股骨颈骨折;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9-03--01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常患的骨科类疾病,由于老年人身体各方面功能多已退化,常规性股骨头置换术难以达到理想临床治疗效果,为更好地解决该问题,我院对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56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患者男21例,女7例,年龄在68-82岁,平均年龄为75岁,其中,头下型12例,经颈型6例,基底型10例,治疗组患者男19例,女9例,年龄在65-86岁,平均年龄为75.5岁,其中,头下型15例,经颈型9例,基底型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型等基本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组患者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对照组:术前给患者进行全面身体检查,了解患者身体情況,进行皮牵引或胫骨结节牵引来纠正患者的向上移位,准备合适人工股骨骨头,切开关节囊探查及切除股骨头,拉离髋臼,用剪刀伸入头臼间剪断圆韧带,切除多余的股骨颈,给予患者全髋关节的置换,检查假体安放位置无误后固定即可。
治疗组:术前12小时禁食,给予患者抗生素注射以及常规备皮准备,结合患者患髋平面摄X线片来选择大小合适的人工股骨头,术前给与患者硬膜外麻醉,根据手术需要指导患者摆放舒适体位,取出多余或坏死的股骨头,测量股骨头直径,结合术前拍片选择合适的人工股骨头进行安放,最后进行关节囊和肌肤缝合。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费用和关节适应度。
1.4 判定方法
观察患者复诊期间假体与身体的排斥情况,术中出血量和肢体功能恢复时间。
根据两组患者股骨头置换术不同治疗方法的采用,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费用。
1.5 统计学分析
以SPSS19.0软件进行信息资料处理,采用()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检验数据结果,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治疗费用(25600±263.4)明显高于治疗组(18300±241.9),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比较两组患者的关节适应度,根据患者术中出血量和肢体功能恢复时间进行统计分析可以看出,治疗组患者的关节适应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结论
由于老年人身体素质下降,骨质疏松概率的逐年升高,出现股骨骨折的患者也越来越多,且该病的并发症多,手术治疗效果差导致患者手术质量低下,预后效果不理想,为了改善这一情况,我院通过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56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费用和关节适应度得出结论,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可有效降低患者手术治疗费用,增强患者的关节适应度,减少患者创伤,改善预后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2]。
参考文献
黄科,黄红君,刘德恒.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4,(19):83-84.
吴锋,叶劲,邹仲兵,白波,等.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07):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