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班主任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2018-10-09张秀丽
张秀丽
【关键词】 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人格榜样;渗透;要求
【中图分类号】 G6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14—0047—01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学校众多的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学生健康心理形成的因素主要有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其中学校教育在学生的身心发展中都起着主导的作用。而班主任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和对学生最直接的管理者,他是否有意识地在他的工作中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养成起着重要作用。而且,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增添了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应该积极主动地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纳为己任,在新教育理念的影响下,以人为本,塑造学生的完整人格。面对小学高年级的学生,班主任可以采用渗透式教育的方法增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渗透的方式
1. 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作为一门学科的教师这个身份给予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无限可能。学生们的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可以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渗透。首先,课堂是师生共同活动最多的场所,学生在课堂中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发展思维以及心理素质,作为最重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基地,课堂这个场所不容忽视。其次,小学课本中包含着许多心理健康教育资料,班主任在完成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时,也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在为了救助朋友而勇敢献血的《她是我的朋友》一课渗透乐于奉献的教育,在讲述心胸宽广的蔺相如和知错就改的廉颇的《将相和》中渗透为人处世宽容大度的教育。
2. 在班级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班级活动作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二阵地,在加强学生心理素质方面也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班级活动从形式上分类,有学习交流类、文体娱乐类等;从内容上来分,包括学习活动、班会活动、实践活动等。通过组织各种妙趣横生的班级活动,在调节学生紧张单调的学习生活之余,有利于形成团结、合作、愉快、和谐的班级气氛,从而排解学生烦躁焦虑的心情,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与此同时,班主任可在活动中挖掘可利用因素,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在每周的队会时间组织本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轮流进行心理剧表演,每期这些小剧目要选定主题,向学生介绍相应的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避免消极心态,保持健康心态,积极主动地进行心理健康维护。
3. 树立人格榜样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小学生们有着直接的影响,同样的,教师的心理素质、人格特征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心理健康的教师对待学生的微小进步情绪是饱满的;对待学生的差错情绪是宽容的;给与学生的是鼓励的话语、信任的眼神、理解的微笑及亲切的抚摸。只有当教师的心理品质过关时,培养出的学生心理才有可能健康。学生向师性促使学生对教师高尚的品德、合理的言语、得体的行为进行观察与模仿,因此,教师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自身的人格魅力、心理品質会为学生树立一个很好的榜样。
二、心理健康教育对小学高年级班主任的要求
小学高年级班主任在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这不仅要求班主任自身需要具备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知识,还要把这些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促使小学高年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然而,在小学高年级班主任的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无处不在、无时不现,班主任必须求真务实地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首先,班主任需要时刻留意学生的心理变化。在小学生思维方式中的感性思维一般占主要地位,所以要加强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小学高年级班主任要时刻留意学生的心理变化。作为小学生,他们的心理变化一般会伴随着明显的外部的变化。例如,有的学生会出现成绩突然下降、课上不积极、课下易烦躁或者不爱与人交流等现象,这些现象都需要班主任去留意观察,并及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其次,班主任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就是要在加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时,要充分地考虑小学生的心理需求。这就要求班主任进行深入且全面的学情分析,需要班主任深入学生群体,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关系,与学生倾心交流,了解每一位学生的需求,进而把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在这些需求之上,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让心理健康教育取得实效。
由于年龄尚小,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需要协助引导,班主任工作作为学校的一种重要渠道,应该在其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提升心理素质,为以后的的发展打下基础。
编辑:蔡扬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