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有”品培训

2018-10-09杨尚上

教师·中 2018年8期
关键词:五有八字教授

杨尚上

摘 要:培训是美丽的遇见,一堂高品质的培训课能给参培者带来有效的影响与改变。高品质的培训课应该具备“五有”特征,即有思考、有共鸣、有生成、有生长、有行动。文章作者以《优质培训授课“八字真经”》为例,品味高品质的培训课带来的反思与改变。

遇见一位优质的培训师、参加一次高品质的培训是人生之幸运。在人间四月天,美丽的桂子山下,2016届湖南省初中精英教师有幸聆听了湖南省国培办主任黄佑生教授带来的《优质培训授课“八字真经”》,开启了美丽遇见。

回想培训当日,短暂的三个半小时,黄佑生教授不仅仅教我们培训方法与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他以身示范,引领我们如何做培训。他带领我们在轻松、幽默、互动的氛围中,经历一堂高品质培训课的设计、实施到结束全程。我们经历亲身参与、体验、感悟、分享,优质培训课的“八字真经”秘招潜移默化地内化为我们的所知、所想、所悟、所行。

我们看到了一位有情怀、有底蕴、有格局、感染力强的学者形象。从黄佑生教授课前收集学员案例,自己研读案例,把案例融入培训设计之中,可见他的用心与专业;他早上八点到教室等候学员入场,三个半小时站立授课,在我们的请求下,培训课时延长半小时,匆忙之中带上一盒饭到高铁上解决中餐,可见他的敬业与乐业;整个授课过程中,他笑容可掬,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亲切称呼学员为“常华”“尚上”等。正如他所说:“做培训就是与心爱的人谈一场恋爱。”可见他对培训事业的热爱与执着;品读黄佑生教授的QQ说说,他以研究者的视角观察生活、发现生活、领悟生活,随时记载教育叙事、培训案例、所思所想,可见他的深度与广度;凌晨四点为一线教师写推荐信,可见他的担当与奉献……正是这样一位热爱教育、身体力行、率先垂范的湖南省教师培训的“掌门人”,引领我们在培训中遇见更好的自己,成为更好的培训团队,成就湖南省的培训事业。

“八字真经”为感染、具象、深度、呈现。授课者通过巧妙的设计与实施培训课程,使参培者有思考、有共鸣、有生成、有生长、有行动,实现了培训的最高境界。

有思考。培训过程中,优质的提问能打开思维的闸门,启迪人的智慧。首先,黄佑生教授抓住了课前学琼姐的教育案例微分享素材,提问:“您能记住程校长刚才分享的哪些内容?”这一提问马上把我们引入了思考状态,陆陆续续有学员举手作答。接着,黄佑生教授追问:“为什么记住了这些内容?”这把我们的思维推向了更深处。同时,黄佑生教授请我们猜测“八字真经”的内容是什么,学员们众说纷纭,我当时猜测的是故事、逻辑与方式。有效的设问,能引领我们带着问题思考,以问题为指向,开展高效的学习活动。

有共鸣。深层次的学习是学员与培训者之间,通过素材分析、观点碰撞建立连接,产生共鸣。黄佑生教授以一个短小视频为教学素材,讲培训时站位的重要性,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以他自己为例,讲衣服穿着颜色搭配的重要性,以谈恋爱类比,培训时眼神交流的重要性;等等,很多很多的教學瞬间同样使我印象深刻。后来我才领悟到,黄佑生教授恰当运用“具象”这一培训技巧,巧妙将培训方法植入我们脑海。课堂结束后,对于“八字真经”之“具象”的重要性,我与培训者都产生了共鸣。

有生成。精心预设,精彩生成。黄佑生教授充分挖掘了学员之中的培训素材,抓住了动态生成的课堂资源,呈现了精彩的培训高潮。他采用“学员案例分享—小组探究合作—小组展示交流—培训者点拨引导”四部曲,我们秉承“优点讲够,不足讲透”的理念,开启了萍水相逢讲奉承话、知根知底说真心话的心灵对话,我们获得的培训知识是通过思考、讨论、分享、点拨、现场生成所得。整场培训如行云流水般,在动态生成中一气呵成。

有生长。学习金字塔原理显示:“听讲”这种学习方式,24小时后只留下5%,“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做中学”“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教别人”“马上应用”可以达到90%。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可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促进学习者更好地生长。黄佑生教授通过设计小组讨论、实际演练、马上应用等学习方式,打开了我们学习的思维,调动了我们学习的感官,提升了我们学习的效果。我们悟彻到了运用哲学的思维看教育,用哲学的思维做培训:多即是少,少才能多,由浅入深,层层推进。

有行动。培训者给参培者带来行动上的转变,是培训最难达到的高度。黄佑生教授分析了玲玲老师和我的案例之后,请我们分享:“如果给你机会,请你重新设计培训方案,你会如何做?”这为我们提供了整理所得、学以致用的舞台,实现了由学到思到行的转变。当然,培训不是万能的,每一个受训者的点悟和改变也因人而异。我参加“八字真经”后,有如下改变:

第一,具象+深度带来的改变。发言前先定一个主题,思考三个点,注意逻辑性。然后把观点与故事融合,将故事巧妙地渗透在分享中。比如,在全校初三教师中考冲刺大会上,从我教初三33%的学生,产生了67%的A率这一事例作为引入,从“敏锐性”“激励性”“高效性”三个层次进行中考经验的分享,同时将班上学生中的鲜活的事例穿插在其中,产生了不错的效果。

第二,反思重要性的改变。作为教育者,每一个人都需要讲好自己的教育故事。在培训现场,黄佑生教授给我时间和机会,请我谈谈“从参培者角度反推培训师培训效果三重境界”的感悟。反思当时,我有讲故事的意识,但是所述故事缺乏悬念,没有讲好。如果还有机会,我会首先设置悬念:“为什么在几场培训中,凌云志博士训后调研的满意度均为100%?”可以邀请学员分享看法。我再从凌博士的培训也如佑生教授的培训一样“有思考,有共鸣,有生成,有生长,有行动”结合他的具体做法进行分析。比如在培训中分享App,授课过程中用问题启迪我们,体现有思考;遇难题一步一步解答,体现有生成;学员边学边练,体现有生长;最终学会操作,觉得软件容易操作好用,体现有共鸣;边学边用,生活中一直在用,体现有行动。一步一步,环环相扣,层层推进,体现了“五有”指标。此外,PPT制作从小白到达人的变化之旅,即看得懂、看得清、又好看,体现了用通俗易懂、容易记住的语句提炼核心方法的重要性。传统提问“大家听懂了没有?”到了凌博士口中变为“我说明白了没有?”体现的是一种培训理念的转变。在说好这个故事的基础上,再分享从湖南省郴州市培训中罗海娟主任从整个培训项目的策划、实施、反馈到收获,返校后学以致用,谈培训带来的影响与改变,效果应该会好一些。

第三,由学向思与行的改变。黄佑生教授经常记录教育反思,既可为工作积累素材,又是一种研究型专家的躬行。近日,我也开始用笔记录自己一天的所行所思,生活处处皆学问,学做教育的有心人和细心人。同时,黄佑生教授谈到了余莉老师参加班主任讲座时分享的经验,我们可以多多反思自己的教育案例,挖掘深层次的原因,发现规律性的内容,提炼经典方法,形成教育观点和教育理念。其实,任何教师,在做中思,在做中研,走上研究之道,也就走在了成为教育家的路上。

教育是推动、是唤醒、是摇动。感恩遇见了娟子老师、凌博士,第一次了解了“培训师”这支专业化队伍,打开了我对培训师的认识。感恩遇见了儒雅、睿智、谦和的黄佑生教授,优质培训课中的“具象”“深度”“反思”“行动”带给我的影响与改变,正在悄然发生着。展望未来,仰望天空,贴地而行,多学勤思善行,努力遇见更好的自己。一事精致,以求动己;从一而终,追求深邃。

参考文献:

[1](美)芭芭拉·明托.金字塔原理[M].汪 洱,高 愉,译.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13.

[2]李瑛华.小故事里的逻辑大学问[J].发明与创新(综合版),2007(8):14.

猜你喜欢

五有八字教授
田教授种“田”为啥这么甜
刘排教授简介
5类人跟泡脚“八字不合”
白鹿洞书院八字学规被刻在联合国总部墙上?
念好“八字”经“五老”面貌新
心不在焉的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