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年学生报考军校意愿研究

2018-10-09刘春江

科技视界 2018年19期
关键词:军事院校军校国防

刘春江

【摘 要】通过对地方青年学生报考军校的状况调研,以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青年学生为研究对象,全面了解高中生国防意识的现状,调查高中生报考军校的意愿和思想动态,深入了解高中生对于军校的认识和真实想法,发现存在的问题,详细分析了原因,最终得出结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看法和建议,为管理部门完善政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报考意愿;国防教育

中图分类号: E0-0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19-0133-003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19.059

A study on the willingness of young students to enroll in military Academy

LIU Chun-jiang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Artillery and Air Defense Academy,Hefei Anhui 230031,China)

【Abstract】Taking the senior students of the No.2 High School in Hohhot,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is survey tries to give an insight into the status of the high school students' national defense consciousness and their intentions and knowledge about military academies,find the existing problems,analyze the reasons in detail,and finally get the conclusions.The conclusions and suggestions on this basis will provide valuable reference for management departments to improve relevant policies.

【Key words】Willingness to apply for an examination;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0 引言

军校作为提前批次录取院校,一直吸引着立志报国和投身军营的高中生关注,成为众多莘莘学子的睿智选择。与此同时,高中生对军校认知程度低及了解少的问题客观存在。如何让高中生这个重要的国防后备力量更深入了解军事院校,并且让更多的优秀青年学生自愿报考军校,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1 研究意义

作为假期回访母校宣讲社会实践活动的一个内容,通过开展社会调查研究,以全面了解高中生国防意识的现状,调查高中生报考军校的意愿和思想动态,深入了解高中生对于军校的认识和真实想法,试图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看法和建议,希望能够为管理部门完善政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2 研究过程

2.1 首先进行研究题目论证,确定调查研究提纲,整体研究流程见下图。

2.2 研究对象

为了保证调查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准确性,选择处于不同年级段的年龄在17岁到20岁之间的450名高中生作为样本进行分层抽样问卷调查。调查的内容涵盖高中学生是否想报考军校、想报考哪个专业、对未来的职业规划、社會对军人的尊崇度等20个方面的内容。共发放调查问卷450份,收回有效问卷436份,有效率为96.9%,其中男生280名,女生156名;高一学生142名,高二学生143名,高三学生151名。

2.3 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研究采取的是整体抽样法,通过查找资料和文献,设计了一份力求具体反映高中生报考军校情况的调查问卷。通过项目分析,选取符合高中生年龄段学生心理特征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并收集问卷,同时通过开展“军校梦,新时代的精彩选择”主题宣讲活动,举办师生座谈研讨,进一步了解高中生对于中国梦强军梦的认识。并对调查材料进行归纳整理,通过定量及定性分析得出结论,撰写研究报告。

3 研究结果分析

3.1 对调查问卷的分析

3.1.1 学生对军校的认知程度

在分析调查问卷的数据后欣喜的发现,有90%以上的学生进行过兵役登记,有接近70%的学生考虑过报考军事院校,这组调查数据十分振奋人心。可以欣喜地看到新一代热血青年对军旅生活的渴望,普遍具有捍卫民族和国家尊严而献身的激情。

3.1.2 学生报考军校的目的

调查显示,在有意愿报考军校的学生中有60%的同学表达了自己作为公民,圆梦军营参军报效祖国是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想在军校磨练意志,全方位锻炼自己的学生占到30%以上;有近10%的学生将待遇和社会地位高作为报考军校的目的。从不同侧面客观地反映了同学们报考军校的真实想法。

3.1.3 学生了解军校的方式

在学生了解军校方式的调查中,通过网络和电视等大众媒体了解的占到70%,而来源于国防部门宣传和学校教育等途径的比例则分别为20%和10%,这反映了青年学生国防教育和军校招生信息来源方式比较单一、不系统,学校的主渠道宣传作用不够明显。

3.1.4 学生报考军校所选的专业类别

在学生报考军校所选的专业类别中,相比30%的同学选择指挥类,70%的同学更倾向于技术类专业。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为了毕业后能选个好单位,普遍认为专业技术单位工作环境好,将来分配都在交通便利的城市;二是高中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思想准备不足。怕苦怕累是报考指挥类人数比例低的主要原因,这部分同学认为指挥类院校训练苦、技术含量低,不像专业技术那样将来有用武之地;三是家长考虑学习技术类专业可减少后顾之忧,军校毕业分配到部队技术单位工作,转业时能同地方相关部门顺利“接轨”找到工作。

3.1.5 学生心目中的理想专业

在调查问卷你最想报的专业选项中,经济类、计算机类、医学类专业排名前三,军事学类专业仅排名第四。当前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经济类专业成为首选,军事学类专业不是主流。从现实追求来看,经济类专业发展前景好,选择的人多也在情理之中,同时也反映出在学生的心目中军事学类专业局限性大,不符合未来发展期盼的心理状况。

3.1.6 学生不选择报考军校的理由

为保证调查结果的客观公正,更深入地了解相关信息,力争获取同学们的真实想法。在设计调查题目时对选择没有意愿报考军校的学生,要求同时单独填写不想报考的理由,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将学生的反馈意见归纳整理后主要有训练辛苦、身体素质不允许、生活不自由、达不到军校分数、职业很危险、有理想的地方高校共6个理由学生选择不报考军校,反映出大多数高中生对于军校的概念模糊、认知程度低、了解不足的实际情况真实存在。

3.1.7 社会对军人职业的崇尚度

在社会对军人职业的崇尚度调查中,95%以上的同学认为今后社会对军人的崇尚会越来越高,军人将成为最神圣的职业。说明军人这个职业社会认可度越来越高,青年学生对军校对军营充满了向往。

3.2 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历年学生报考军校情况的数据分析

我的母校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成立于1942年,是全国排名第69名,内蒙古自治区排名第一的省级示范性重點中学,历年重点本科录取率达到92%以上,输送到清华、北大的学生平均每年在20人。为进一步了解我的母校高中生报考军校的实际情况,我走访了学校有关部门,获得了2014年至2017年连续四年呼市二中学生高考录取情况。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呼市二中高中生报考军校的比率最高年份为2.67%,最低年份为1.52%,相比重点一本上线率92%的高比率而言相对较低,同时这四年中没有一名高考省级前一百名报考军校,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出国热”,呼市二中每年被国外高校录取的人数达百人以上,军校所具有的优势并没有吸引这些优秀青年学生报考。

众所周知,军事院校无论从院校数量和招生人数上每年都不少,而且上学免交学杂费,在校享受军队津贴,毕业分配工作,根据政策还可享受一定的优待,论条件要比地方大学优越,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高中生冷落军校呢?带着这一问题,我在返校社会实践活动时举办座谈会同师生和家长进行了研讨,发现考生冷落军校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宣传因素。军校自身宣传力度不够。在二中图书馆的醒目位置悬挂着五十多块地方高校授予的优秀生源基地的牌匾,每年高考咨询月,地方各大高校的招生广告随处可见,体育馆内院校招生条幅特别显目,招生简章琳琅满目,各高校纷纷宣传本校的优势,争抢录取高分考生,并承诺一定的奖励优惠。相比之下,军事院校宣传的不多,甚至没有,致使青年学生很难直观地对军事院校有所了解。

二是考生因素。部分考生把报考军校错误的看成低人一等,认为参军是浪费知识,浪费人才,由于对军校缺乏正确认识,部分考生认为军校是为战争培养人才,和平时期学习军事没有用。

三是家长因素。调查中许多家长片面的认为,填报志愿是人生的一大转折,如何转折首先要考虑个人发展,军校专业局限性大,将来发展空间受限,并且惧怕孩子在部队生活艰苦,同时军校纪律要求严格、考研、留学受限,也左右着一些父母的决定。

4 调查研究结果的思考

从调查研究的数据及发现的问题来看,高中生渴望报考军校,但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原因,造成青年学生报考军校比例低的现象,因此需完善相关措施和制定有关政策予以完善,以保证更多的优秀青年学生将军校作为报考的第一志愿,根据调查研究发现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1)加大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的广度和深度。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的军队是人民军队,我们的国防是全民国防。要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巩固军政军民团结,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凝聚强大力量。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做好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新时代国防教育要注重更新观念,改进方法,运用创新思维来开展。“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国防教育面向大众,特别是要从娃娃抓起,一是大力加强学校国防教育。扎实推动国防教育进校园、进教案、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组织编写符合时代要求和青少年特点的国防教育读本,广泛开展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创建活动;二是丰富青少年国防教育实践活动。紧贴青少年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积极创新国防教育活动形式内容。组织青少年参加航空航天展览、卫星发射等重大活动,开展青少年军事营员活动,支持青少年积极参与国防科普活动;三是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军地共建共育。拓展军队英模单位与地方共青团组织共建共育工作,创新方式方法,广泛开展青少年“走进军营”参观见学、主题团日、体育竞赛、文艺展演等活动,进一步厚植青少年国防观念和爱军情怀;四是要运用好新媒体这一全民好参与、易接受的时代载体,组织编写和拍摄反映英烈事迹的读本、影视片,举行国防知识网络及电视大赛,组织开展国防和军事题材优秀影片公益放映活动,征集评选优秀国防教育微电影和宣传片,提高国防宣传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扩大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通过这些措施,使青年学生从幼年到青年的各个时期接受一个完整系统的国防教育。

除了培养学生的国防意识外,学生家长的观念也需要改变。要让家长们了解军队的现代化建设情况,军队除了军事学,还需要大量的管理学、理学、工学、文学、医学等专业技术人才,这些专业同样可以报效祖国。

(2)刚性约束,建章立制。各地兵役机关应认真贯彻落实兵役登记制度的相关规定和要求,使兵役登记由软指标变成硬杠杠。实行适龄公民兵役登记情况查验制度,将兵役登记同青年学生高中阶段领取毕业证书、普通高等学校新生入学登记手续及在校学生学年学籍电子注册、办理公民身份证、户口簿、驾驶证、出国等相关手续的办理挂钩,从制度层面有效地保障有志青年进行兵役登记和报考军事院校。

(3)探索招生方式的改革。军校在招生方式上继续因循守旧被动等待,军校的生源质量就会受到影响,必须在开拓创新中有所變革,探索建立军事人才储备培养体系,军校可以尝试进行自主招生改革试点,在高级中学和职业技术学校开办具有国防特色的班次、与重点示范性中学建立生源基地等模式吸引优质生源,从源头上提高国防后备人才选拔质量。

(4)军事院校自身也要加大形象宣传的力度。军事院校应建立微信公众号或微博平台、建设和完善学校官方网站、在地方招生考试网中加载军校报考模块,定期推送国防教育知识和军事院校招生信息,让有意报考军校的学生能够通过这些平台多方位便捷的了解军校,消除考生和家长对军事院校的误解。同时还要加强军地双方的联系,利用军校放假和毕业学员探亲的黄金时间,邀请他们回到母校进行返校宣讲,或在招生季节军校招生办公室派出宣传老师,到地方高中进校宣传,介绍军事院校性质和办学特色,宣传科技强军战略以及居安思危的重要意义。

(5)增强社会尊崇度。按照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职业”的精神,积极推进建立军人职业终身荣誉制度,健全完善优抚优待和退役安置政策,进一步做好拥军优属工作,稳步提高军队和军人的社会地位,加大社会褒扬力度,增强军人的荣誉感、自豪感。利用抗战胜利纪念日、国家公祭日等重大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性纪念活动,开展“讲英雄故事、学革命先烈、做红色传人”主题实践活动,大力弘扬英雄精神,营造崇尚英模、缅怀先烈、尊崇军人的良好社会氛围。激发人民群众爱军尚武热情,强化全民族“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的国防意识,营造“一人参军,全家光荣”的浓厚社会拥军氛围,吸引更多优秀青年学生主动报考军校。

5 收获与体会

通过参加“军校梦,新时代的精彩选择”返校宣讲社会实践活动及开展高中生报考军校情况的社会调查研究,使我加深了对社会的了解,提高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了人际交往能力,培养了团结协作品质。更有意义的是通过开展调查研究进一步加深了对十九大报告国防篇和兵役登记制度的认识,完善了知识结构体系,提高了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婧凌.高三毕业生对于报考军校怎么看?[Z].中国军网.2017.

[2]姜博西.打造国防建设人才苗圃[N].解放军报.2015.

[3]张易,王卓珍,特约记者盛建伟.当代青年为啥去当兵[N].中国国防报.2000.

[4]国防,建军,拥军.没有国防绿,哪有状元红[J].国防.1999.

猜你喜欢

军事院校军校国防
全民国防 筑梦国防
国防小课堂
国防小课堂
知国防 爱国防 等
抗战时期迁黔军事院校体育活动研究
军校物语
我们是光荣的军校教员
关于军校讲台上话语自由度的讨论
军事院校针灸学任职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
新中国军事院校领导管理体制的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