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养老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
2018-10-09于欣宇于娇娇
于欣宇 于娇娇
摘要:近些年来,养老问题已经成为人们非常关注的问题。随着一系列新技术及理念的出现,使得智慧养老这一概念被提出,且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本文首先对智慧养老的概念和特点进行分析,同时对智慧养老现状进行研究和探讨,最后对智慧养老的发展对策进行了探究。希望通过本文,能够为我国的智慧养老项目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智慧养老 现状分析 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D66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5-0067-02
一、智慧养老的概念和特点
(1)智慧养老的概念。智慧养老这一概念最早诞生于英国,最初智慧养老也被叫作智能化家居养老,指的是通过信息技术来对老人的各方面信息进行随时随地的监控,从而让老人无需去养老院,在家里也能够过上高质量的养老生活。例如在老人摔倒时的报警器或者在老人身体不适时的安全传感器等等。在2014年,我国提出了智慧养老的概念,也就是通过物联网以及其他的相关技术,来把医疗、养生和线上与线下的服务模式相结合,从而在健康、娱乐、饮食、出行等多个方面提供完善合理的服务,旨在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同时也维护了老年人的尊严。
智慧养老的概念当中,更多的是对于老年人精神层面的关心,同时也会加强对于社区、养老、家庭等多方面的多元合作。所以,智慧养老实际上是通过计算机网络以及物联网技术来把科技和家庭相结合,从而满足老年人身体上的和精神上的需求,为老年人建立一个更加安全、可靠、方便、快捷的养老场所。
(2)智慧养老的特点。以往的养老模式包括社区、养老机构以及家庭,其中家庭养老就是由子女在家中照顾老人,或者请保姆来照顾老人。这种养老模式的隐患在于,子女可能会因为工作的原因而导致无法周到地照顾老人,并且请保姆照顾的费用过高,一些家庭无力承担。养老机构指的是养老院,老人在养老院当中接受统一的服务,无法满足老人的个性化需求。社区养老指的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社区合作养老模式,这种养老模式目前尚处于发展阶段,了解这种养老模式的人群较少,所以通常这类服务商比较难以生存。智慧养老是通过利用科学技术来为上述的几种养老模式进行服务,通过整合和改善的过程,来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具体来讲,智慧养老的特点包括:首先,科学技术所形成的多层保障体系,利用智能化设备来解决护理人员不足的情况,不但降低了人力成本,也提升了服务质量。通过网络系统把养老服务和一些企业或者组织相连接,从而为老人提供更加快捷的服务,实现供求平衡。
其次,通过利用包对点的服务方式,来从社区或者家庭层面对于社会保障方式进行创新。以往的养老模式只包括点对点或者包对包这两种模式。所谓点对点就是保姆进行养老服务,这种服务方式的成本较高,不适合大多数人群。包对包指的是对于多个老人进行集中的服务和管理,这种服务方式无法满足所有老人的具体需求。而智慧养老则能够对于这两种模式进行结合,通过网络技术来为老人提供多元化的选择模式。
第三,以往的养老模式由于医疗水平和看护水平有限,无法满足老年人对于自我实现以及获得尊重等精神层面的需求。智慧养老不会让老年人有被监控和束缚的感觉,通过嵌入式的智能设备来为老年人提供友好的服务方式,让老年人能够感觉到自己被需要和被尊重。通过智慧养老所提供的老年人交流平台,能够让老年人发挥自己的热情,实现老有所为。
二、智慧养老的现状分析
(1)缺乏规范化的管理机制和统一的信息化标准。建立科学完善的智慧养老体系是非常复杂的,如果在这个过程中缺乏统一的信息化标准和规范化的管理机制,那么就会使得智慧养老体系所给予的服务质量好坏不一,且对于资源的利用率也较低。从当前的情况来看,不同经济水平的地区所建立的智慧养老项目有着较大的差异,标准的不统一使得资源形成了一定程度的浪费,同时也没有将所获得的经验纳入到管理机制当中,制约了智慧养老服务的发展。
(2)缺乏顶层的统筹规划和设计。目前来看,我国的智慧养老仍然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在智慧医疗、家居以及服装上依然存在着一些局限性。智慧养老的体系虽然有政府作为主导来进行,但是实际上多数都是以分治的方式来开展,并没有从顶层进行统筹规划和设计,使得资源的利用存在重复性,沟通问题和管理问题都依然存在。由于相关政策没有真正落实到位,使得智慧养老顶层设计的统筹规划缺乏足够的力度。
(3)缺乏优质智慧养老项目的覆盖。智慧养老信息平台的覆盖面过窄,且信息设备的配置及信息技术水平有限,目前仅有一部分城市的少部分地区进行了智慧养老项目的覆盖,可见智慧养老项目并没有得到大范围的有效推广。
(4)缺乏专业的团队。智慧养老项目当中,缺乏专业的团队来进行项目的推动,所以一些项目推广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尤其是涉及专业的技术问题和其他专业化问题等等。另外,如何去和老人沟通,如何去了解老人的实际需求这些问题,也需要专业的人士来完成,这样才能够制订出更加科学完善的实施方案。
三、智慧养老的发展对策研究
(1)推动管理机制和信息化标准建设。首先要制定出具体的设计、建设、管理、运营和维护的制度规范,无论是涉及网络信息技术方面,还是涉及物联网技术方面,都需要制定出具体的规范和标准。其次,从智慧养老的层次角度分析,需要在数据资源、信息平台以及应用系统中都建立相应的标准和管理机制,从而形成总体的运营标准和规范制度。
(2)加强顶层的统筹规划设计。政府相关部门需要对于顶层设计进行集中管理,建立全国统一的智慧养老平台,汇集全国老年人的信息,从而为决策的制定提供必要支持,建立智慧养老的数据基础。通过建立全国老年人信息系统,来对于老年人信息进行统一的管理、监控和分析,从而得出更加具有前瞻性和全局性的策略,解决我国各个地区所面临的老龄化问题。
(3)加强智慧养老项目推广。针对智慧养老项目没有得到有效推广的问题,要对于这些优质智慧养老项目的关键点和使用条件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通过树立典型的方式来进行大范围的推广,利用媒体来把好的经验分享给更多人。同时也要通过政策来激发企业参与其中的热情和积极性,从而有效加强智慧养老项目的推广效果。
(4)加强专业团队建设。要组建并培养专业的团队来负责相关的项目实施,团队建设的人才包括心理医生、医护人员、行政管理人员以及相关的技术人员,从而使得团队能够同时解决多方面的问题,真正地满足老年人的多种需求,实现智慧养老。
(5)政府加强扶持力度。为了能够有效推广智慧养老项目,政府无论是在政策上还是在税收上,都要给予一定的扶持,来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并且能够吸引更多的企业加入进来。另外,也要对于社会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对于一些经济水平较差的地区,要实现地区之间的互助,从而推动该产业的良好发展。
四、结语
总的来说,我国的智慧养老产业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未来的发展趋势将呈现智能化和规范化。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科学技术来对养老的资源进行优化,从而搭建一个更加高效的、科学合理的养老体系,来解决我国所面临的养老问题。
参考文献:
[1]应佐萍,陈旭平,吴志华等.浙江省智慧养老社区建设路径研究——基于SWOT-CLPV分析[J].建筑经济,2017,38(6):71-75.
[2]朱海龙.智慧养老:中国老年照护模式的革新与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6,45(3):68-73.
[3]席恒,任行,翟绍果等.智慧养老:以信息化技术创新养老服务[J].老龄科学研究,2014(7):12-20.
[4]向运华,姚虹.养老服务体系创新:智慧养老的地方实践与对策[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6,29(6):110-114.
责任编辑:张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