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生生态学课堂教学中创新素材的培养研究

2018-10-09王建柱张文丽

现代交际 2018年15期
关键词:生态学创新实践新模式

王建柱 张文丽

摘要:当前研究生课堂中不但有理论知识的学习,由于一些学院教学方式的改革,许多大学与研究型教学为主要目标,并且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实践、总结经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既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用来衡量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与国外教育相比,我国在加强高校人才的创新认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方面的培养上作出更多的努力。在这个过程中,主要在于老师的引导作用以及较前卫的教学方法,通过老师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课下以及生活中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这才能成为课堂教学中增添教学素材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模式 生态学 创新实践 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5-0007-02

一、什么是生态学以及它的由来

生态学(Ecology)这一词汇是德国生物学家恩斯特·海克尔在1866年定义的一个概念,他初步定义为“研究动物和有机及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特别是其他生物与动物之间存在什么利害关系,也正是由于这个概念的提出,才促使生态学的发展,也是因为这样才揭开了生态学的的序幕。之后,英国的一位学者Tansley在1935年提出系统的生态概念后,美国的一位年轻学者Lindeman通过对一个湖中的生物进行详细考察后提出一个“十分之一定率”,因此,生态也成为一门有自己的任务和方法,以及有研究对象的比较完整的独立的学科。[1]并且还创立了独立的理论体系,这个体系的研究方法经过了描述——实验——物质定量这三个过程,在上世纪60年代的时候系统生物学就有了第一个分支——系统生态学。到现在,由于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并且人类社会与生态环境紧密联系,无论何种生物的生存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比如同种个体之间有互助也有竞争;动物、微生物、植物之间也存在着复杂的相生相克关系。因此又出现了更多的研究方向,例如生物多样性的变化,现在备受关注的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以及生态系统受损后的重建和恢复,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等。之后,又有一些博物学家认为生态学与博物学不同,生态学有着动态与定量的特点,但是侧重于进化论观点的学者认为生态学是研究生物进化与生态环境关系的问题学科;因此,在后来的生态学定义之中又增添了生態系统这个观点,并将其关系概括为能量交换与物质流动,到20世纪70年代则概括为信息流、物质流、能量流。

二、提高研究生生源质量,有目的地招生

虽然现在的许多高校都在改革,但是还是有许多学校的教学质量存在一些问题,即便是改革教学模式、方法等都没能提高教学质量,所以在研究生这方面的招生更为困难。生源的问题直接关系着研究生质量的问题,从而影响着研究生创新素质的培养。[2]近年来,我们国家的研究生生源质量存在下降的趋势,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有:首先是由于招生的不严谨,大家都知道,我国研究生是通过初试与复试两个环节来招生,而初试测试是通过全国统一考试的形式,复试却是侧重于考生的初试成绩,这样一来,就不清楚考生的平时学习情况、科研能力以及在学校的表现等,因此,学生在入学后由于缺乏相应的知识储备以及实践经验,所以难免会有偏差。其次就是考试内容的固定,缺乏灵活性以及全面的考查方式方法,考试内容大多以逻辑演算与记忆性的知识点为主,学生也就只会在考试范围内学习而不会注重知识的延伸与拓展,放弃其他知识的学习,这样不但在客观上压缩了学生知识视野,还抑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甚至是放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有一些跨专业的学生,为了考研只学习与考研相关的课程,这样看来专业知识不但薄弱,创新能力也是较少的甚至是缺乏的。最后就是近年出现一种叫“近亲”招生的,也就是一些大学为了提高本校的本科升研率,又因为近年考研人数的增加,一些学校担心招到低素质的学生,就只招收本校的学生。这样虽然对研究生的素质有一个了解,但是却阻碍了学生之间不同思维的交流,阻碍了创新思维的发散以及其他学院学生带来的新思路,“近亲”招生入学的研究生只是比较了解学习环境而已,要是面对学术问题,知识的拓展能力不足,不利于学术的研究与解读。为此,面对这样的问题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不然研究生质量很难提升。一些研究生自述:考上研以后就是出差学习,到实地考察带样本回来,然后就是一直做实验;如果只是一味地照搬老师的经验、教学知识,那还需要研究吗?所以只有思维碰撞才会擦出火花,研究就是要有新的认识,不仅仅是掌握生态信息的知识、查询、撰写报告等基本操作,更重要的是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结果分析、实验设计,并且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在集体里面不仅要有合作精神也要有竞争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完善自己,丰富自己,才能在研究时充分体现自己的能力。

三、研究生的教学方式

在许多人看来,研究生的教学方式应该是普通本科生教学的一个更深层次的讲解,例如:厦门大学“三打通”与“三融合”的教学改革:首先,硕博培养打通:按一级学科制订培养方案;也就是以资源共享为其本质,除去一些少数交叉学科、艺术类、语言类的学科外,在一级学科的基础上来制订研究生的培养方案。[3]不仅改变硕士博士生培养方案,还规定学生硕士期间修读的课程在博士阶段可以申请免修。这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教学观念,灵活规划教学方案,使硕博课程全部共享的学院从3个增加至17个,起到了资源共享与学科交叉的优质融合作用。其次,硕博学制打通:严格博士生中期考核制度。指的是硕博学制模式变化,推行硕博连读,从以前的3年到现在的4年,并且这种模式在学生教学中边实行边改革,在2017年实施开始就进行博士生的中期考核,对于不过关的进行分流和淘汰,严格执行这种制度。突出教“研究”的特色,引导学生和教师面向经济建设与国家需求的主战场去研究,打破传统一对一的培养模式,并且鼓励学生多去不同的导师课堂学习或实验,这样才能把不同的科研实验融入培养过程。最后,国内国际培养打通:加快推进研究生培养。都说国外的教育比较好,既培养学生动脑也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加强与国外教育的交流不仅仅是学习他们国家教学上有益的方面,也是接受新思维的一个途径,就像现在的留学生一样在每个学期结束的时候与大家分享这一学期的感想,交流学术问题,打造国际型的课堂氛围。

四、研究生培养模式——“社会需要的模式”

现在高校培养的人才与社会所需的人才成对应关系,因为国家所需的人才是以计划的方式来下达给各个高校的,使其供求关系保持“先天的对应关系”,课程以及教学都由国家制订相应的计划,确保所需人才是与其对应的,能真正发挥作用。研究生的质量不仅要有保证,还要在这个不断发展的社会里发挥其不同的作用,也就相当于全面发展的一个目标。并且,研究生培养要与我国现在的经济模式结合,还要推动经济发展,所以高校人才培养和高端人才教育成为一个国家上层建筑的重要建设力量。只有建设好上层领域,才能发挥出经济的力量。把知识转变成社会发展的动力,让社会推动人的发展并一步步走向更好更繁荣更有吸引力的方向。[4]社会所需的人才有学术型和专业研究型之分,学术是重于理论知识和研究,而专业研究型的则重在实践和应用,这两者是有很大差别的,并不是头衔相似,它的实质就相似。就像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事物一样,社会所需的是可以带动社会发展并能带来经济利益,促进社会进步的科研型人才。

五、生态课堂创新的意义

无论是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在研究生教育上都有相应的教育要求,各高校把考核评价加入研究生培养方案,这种教学方案在国际上也得到普遍运用。[5]特别是在当前背景环境下,为了使高校、科研院所、政府部门以及用人单位更深入地了解和掌握研究生的学习水平、能力、学科建设的情况,在我国实施这种考核评价势在必行。而且,早在1985年下发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文件中就有明确的指示;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体制下,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早已成为国家重心,由以前的“知识改变命运”到今天的“科技改变生活”,我们面对的是飞速发展的中国,只有不断完善和丰富自己,这样才能跟上社会前进的步伐。课堂的革新对于学生来说不仅是改变课堂乏味的教学,更是一种激发学生创造力的改變,虽然不是完完全全的改变,但至少这种改革是有效的,不会使学生觉得课堂无聊,而是使学生综合发展,既有头脑也有动手能力。

同时综上所述:研究生生态课堂里创新素材的培养要在多个方面同时进行,还要改变多个学习、教学模式,从本质上来改变,这样才能起到作用,而且要明白所培养的必须是能担任重任且具有较高素质的人才,不能缺乏创新能力和创新的思维。因为传统的教学方式使许多思维超群的人墨守成规,缺乏新的思维。所以既然课堂上有了新的改变,那么人就要跟着变。都说生态学课堂无聊,是因为一直是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主导课堂,缺乏改变,也不给学生新思路的开导,以至于造成他们就是那种“书呆子”,没有自己的思维的刻板印象。所以在教学课堂渗透和加入创新素材是一个比较好的方式。

参考文献:

[1]张颖,孙鹤,卢铮松等.高校研究生生态化资助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8,3(1): 40-44.

[2]曾本华,魏泓.无菌动物与微生态学专题教学改革实践[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7,29(3):354-356.

[3]杨孔,钟金城.生态学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J].宜宾学院学报, 2016,16(6):112-114.

[4]益西康珠,杨丽雪,钟金城.创新型生态学研究生培养模式探析[J].科技展望,2016,26(29):77.

[5].乌云娜,王晓光,张小红.生态学领域研究生科教融合培养模式的优化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7,14 (16):246.

责任编辑:张蕊

猜你喜欢

生态学创新实践新模式
生态学视野下的幼儿园环境创设探析
浅析班组文化建设与创新实践
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新时期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意义
礼仪文化引领下的高校女生教育新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