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题目,做好现代文阅读
2018-10-09杨妙姝
杨妙姝
摘 要:现代文阅读是高中生考试中的瓶颈,如何从方法上指导他们,让他们提高得分率?作者在教学中探索、反思,通过培养学生养成关注题目的习惯:学会根据分值来确定答题的要点;快速而准确地找到题目所在的题境;通过细化题干来弄清题旨,取得了一定成效。
现代文阅读是高考语文试卷的一大版块,这类题要求学生必须把对文章的理解用文字的形式表示出来,答题的要求是“对、全、好”。但是在近几年的教学中,笔者发现:现代文阅读往往是学生的瓶颈,花的时间多,得分却是往往极少。究其原因有两个:一是学生很难从初中的解题模式中解脱出来;二是教师讲解的时候往往就题论题,很少用系统的方法指导学生,让他们学会举一反三。于是学生常常陷于题海,越做越不着边际,很多学生因此对现代文阅读失去了信心,放任自流,考试的成绩也随着现代文阅读的得分上下起伏。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加强对题目的关注,有助于做好现代文阅读。
对题目的关注,笔者把它分成三个步骤:
一、看分值
解答主观阅读题,首先要看该题的分值。高考的閱卷评分都是按概括的要点来评分的,养成关注分值的好习惯,有利于学生在做题时力争涵盖全部要点而没有遗漏。
在确定分值后,接下来就是要审明题意,明确试题要求。而一个科学、规范的阅读试题材至少应具备两个要素:题境和题旨。
二、看题境
所谓题境就是指问题提出的具体语言环境,就是指问题所针对的那些段落或部分。现代文阅读的题目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文章作者的话,一是命题者的话。例如:
本文2至5段表现了婆婆怎样的特点?分三点回答。(选自《蔬圃丽日》 陈幸蕙)
此题题境就是“本文2至5段”,只要找准了原文中的相关区域,认真揣摩上下文的文义,准确抓住关键词句,准确地把握住答案的有关信息,答案就离我们不远了。有经验的学生都能快速而准确地找到问题的题境,这样不仅可以缩小阅读的范围,争取考试中宝贵的时间,而且有助于集中精力对具体的题境进行全面深刻地理解。特别是当涉及的语段情感丰富,就更需要学生置身其中,才能得出真切的体验,为正确解题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三、看题旨
找到题境,接下来就要明确题旨,所谓题旨就是问题问你什么。
具体到现代文阅读中的每个问题,其实都是有几个层面组成的,如果能够把每个层面分解成几个小问题,即细化题干,解决了小问题,大问题的题旨也就迎刃而解了。这里以做过的阅读题(《蔬圃丽日》 陈幸蕙)为例,重点分析如何细化题干:
第一题:本文2至5段表现了婆婆怎样的特点?分三点回答。(4分)
这道题目可以转化为:
(1)请概括出婆婆的三个特点。
(2)本文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是什么?或者用什么来表现人物的特点?那么学生都能知道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可以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肖像、穿着、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细节,包括引用别人的评价。
(3)请在文章的2至5段找出描写婆婆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如上)。
(4)根据画线部分概括出婆婆的特点。
“婆婆和他们一一亲切地打招呼”——为人亲切、和蔼、热情、与人为善。
“婆婆利落地割下一大把鲜嫩的茎叶”——能干、勤劳。
“脸上带着满足的神采”——容易满足、安贫乐道。
“那是和生活奋斗过的一双手”——用双手创造生活、用双手和生活奋斗。
“一如往日,谈笑家常”——乐观、知足。
“这里只有乡野之间淳朴的人情和自给自足、随遇而安的生活趣味而已”——淳朴、知足、随遇而安。
(5)根据题目的要求把概括出来的特点分为三点。
第二题:“几样清淡的菜肴,在她看来,竟是如此芳鲜适口”,句中的“竟”值得揣摩。去掉“竟”与保留“竟”,全句蕴含的意思有何不同?(5分)
笔者和学生一起分析这道题目:第一个小问题:“菜肴到底好不好?”
有的学生回答“好”,有的学生回答“不好”。那么就深究:“好是因为什么?不好又是因为什么?”
思考的结果是:菜本身是清淡的,在作者看来也是如此,但是在婆婆看来却是“芳鲜适口”的。
第三个小问题:“菜肴清淡,为什么婆婆却觉得好呢?”“能看出婆婆什么特点呢?”
这时候结合第一题对婆婆特点的概括,学生开始明白这一题设题的目的是表现婆婆的特点而不是仅仅表现菜肴本身或者说通过菜肴来表现婆婆的生活。学生明白了这一点,答题的时候就会重点表现婆婆对清贫的生活感到满足这个特点。
第三题:“所有的清贫困苦,也并不有削减什么,剥夺什么”,你认为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4分)
这一题的题境在文本的第8段。笔者和学生一起分析:
第一个小题“所有的清贫困苦”指的是什么?——婆婆(或者说月光山下的人)过着艰辛的生活。
第二个小问题:“并不有削减什么,剥夺什么”可以转化为“在艰辛的生活中婆婆们还拥有什么?”——学生在转化后很快能从文本中找到拥有的是“一份心安理得的踏实感,一份对未来的远景的虔诚美好的信念”。
将这两个问题的答案综合起来:艰辛的生活不能削减或剥夺人们心中一份心安理得的踏实感,一份对未来的远景的虔诚美好的信念。
第四题:(1)作者为什么说“我开始了解了‘繁华落尽见真纯的真义”?(3分)
(2)全文的结构有什么特点?(2分)
第(1)小题的题境在文本的最后一段。分析如下:
第一个小问题:“这道题回答的主体是谁”——是“我”也就是作者。
第二个小问题:“繁华”在文中指的是什么?——指的是“都市生活、人生路上”。
第三个小问题:“落尽”在文中指什么?——“历经浮浮沉沉,尝过风雨”。
第四个小问题:“真纯”的含义?——“生活的真谛”。
第五个小问题:“历经都市生活的浮浮沉沉,尝过人生路上的几番风雨”想起了婆婆,想到的是婆婆怎么样的?才会让她领会到“生活的真谛”?——问题又回到了第一题,婆婆的特点,哪个是作者重点表现的?——知足、安贫乐道、乐观。
第(2)小题不涉及题干的细化,但是作为考查的最后一题,它体现了对全文全局性的把握,也是符合出题要求的。文本作者从记忆入手,先叙事,然后发表自己的感想,属于先叙后议。
培养学生养成关注题目的习惯,学会根据分值来确定答题的要点;快速而准确地找到题目所在的题境;通过细化题干来弄清题旨,在现代文阅读中取得不错的成效。每一种方法都是在实践中反复推敲得来的,但是要学到手并运用自如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这不仅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分析、归纳能力,还要求他们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关注题目,是一种有效的阅读解题办法,但也只有靠学生自觉地去尝试、应用,直至成为习惯,才能体会其妙处,在考试中乃至一辈子都受用不尽。
参考文献:
[1]章银菊.现代文阅读技巧琐谈[J].文学教育(下旬刊),2008(11):106-107.
[2]王春华.现代文阅读的解题技巧[J].语文天地,2013(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