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专业医学生死亡态度及死亡教育需求调查
——以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为例

2018-10-09张海强

卫生职业教育 2018年18期
关键词:宗教信仰掌握情况被调查者

张海强

(新乡医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

死亡问题一直是中国文化框架下讳莫如深的话题[1]。医学生作为未来的医务工作人员,将时刻面临这个严肃而重大的问题。死亡态度是指对死亡与濒死的各种情绪的倾向与评价,包括对自己和他人死亡与濒死的态度反应[2]。死亡教育是运用医学、护理学、心理学及精神、经济学、法律、伦理学等关涉死亡的学科知识,对人们进行生与死的教育,旨在帮助人们理解生与死,树立科学、合理、健康的死亡观,使人们更加珍爱生命,减少轻生和不必要的死亡,同时培养人们应对和预防死亡事件发生的能力,消除对死亡的恐惧和焦虑,客观理性地对待和接受死亡[3]。然而,死亡教育不能盲目开展,我们非常有必要了解医学生对待死亡的态度和教育需求,从而为医学生的死亡教育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4]。

1 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为2015级临床专业的学生。该研究于2017年3月间实施,共发放《医学生死亡观及死亡教育需求问卷》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67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9.0%。其中男生 67人(25.1%),女生200人(74.9%),年龄19~25岁,平均21.81岁,这267份数据用以分析医学生死亡态度及死亡教育需求。为了避免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对结果的影响,本研究实行匿名调查。

1.2 调查方法

按随机抽样的原则,对2015级临床专业的1 489名学生进行抽样,一共调查了267名学生,以保证资料在分布上的均衡性。为保证现场调查质量,避免偏差,在进行现场调查时,我们特别注意调查员和访谈员的规范培训和调查及访谈技巧的训练。同时采用不记名方式进行调研,以调动被试者的积极性来保证调研质量。

1.3 测量工具及评定方法

1.3.1 基本信息的调查 自编的一般信息收集表包括:(1)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如年龄、性别、年级、专业等;(2)自身及家人的宗教信仰背景。

1.3.2 医学生的死亡态度问卷 本调查问卷专门设计了7个题目,来搜集被调查者对于死亡以及死亡话题的态度:如是否在家中谈论过死亡话题;是否考虑过死亡的问题;曾经因为什么想到死亡话题;当死亡在身边发生时,是否愿意和别人一起讨论死亡;当死亡来临时,是否已经做好心理准备;是否愿意接受“死亡是不可逃避的事实”。

1.3.3 对死亡知识的掌握情况 本调查问卷专门设计了5个题目,来了解被调查者对死亡知识的掌握情况:如在学校学习的课程是否涉及死亡相关的内容;是否了解死亡的本质;是否懂得如何照顾垂死的亲友;是否了解濒死的过程和心理反应;是否懂得安慰死者或者濒者的家属。

1.3.4 对死亡教育的需求情况 本调查问卷专门设计了3个题目,来了解被调查者对死亡知识的需求情况及途径:如探讨和研究关于死亡的问题有何意义;是否希望了解更多的关于生与死的知识;如果愿意接受死亡教育,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是什么。

1.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将原始数据资料进行编码整理后,全部输入计算机,利用SPSS 19.0版本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按医学生不同情况(如性别、年龄、宗教信仰等)进行分析,分析以下内容:对死亡的态度和认知;对死亡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死亡教育的需求情况。

2.1 自身及家人的宗教信仰背景

对本人的宗教信仰背景进行频率统计分析,我们发现父亲或母亲其中一方具有宗教信仰的有78人,占31.45%;父亲和母亲同时具有宗教信仰的有21人,占8.47%;而本人具有宗教信仰,其中83.67%其父亲或母亲有宗教信仰。由此可以看出,父母的宗教信仰对于学生的宗教信仰影响非常大。

2.2 医学生对死亡的态度和认知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在家中公开讨论过死亡的人数只占30.1%,这个比例还是比较低的。可以看出在我国乐生忌死的文化背景下,公开谈论死亡还是有一定心理障碍的。当问到“曾经因为什么想到死亡话题”时,排在前三位的选项为“经历家人葬礼”“电视传媒”“他人诉说”。当死亡在身边发生时,54.7%的人愿意和别人一起谈论死亡,14.2%的人明确表示不愿意,7.1%的人表示很害怕讨论这个话题,16.9%的人表示尽量不要谈,4.9%的人表示迫不得已才谈,2.2%的人表示谈起来很恶心。能够接受死亡事实的学生占93.3%,不能够接受死亡事实的仅占6.7%。

2.3 对死亡知识的掌握情况

本调查问卷专门设计了5个题目,通过统计分析发现,被调查者中191人(占71.5%)认为没有专门的死亡课程,有201人(占75.3%)认为其他课程涉及死亡,但讲解不多,有10人(占3.7%)认为从未涉及该内容,有6人(占2.2%)选择“记不太清楚 ”,仅有 1人(占0.4%)选择“其他”。

医学生对于“死亡的本质”“如何照顾垂死的亲友”“濒死的过程和心理反应”及“安慰死者或者濒者的家属”这些内容的掌握情况实在不容乐观。详见表1。

表1 医学生对于死亡知识的掌握情况调查统计(人)

2.4 对死亡教育的需求情况

本调查问卷专门设计了3个题目,来了解被调查者对死亡知识的需求情况及途径。经过结果分析,55.4%的人认为探讨和研究关于死亡的问题可以让自己坦然面对死亡,64.0%的人认为可以帮助患者家属接受患者的死亡,72.3%的人认为可以更加珍惜生命,41.2%的人认为可以提高专业能力或者更好地护理临终患者,仅有1.2%的人认为没有意义或者意义不大。也就是说,98%以上的人认为探讨与死亡相关的问题,是非常有必要和有意义的。大家也都表现出对于该方面知识的渴望与期待。

而对于适合自己的有效学习途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认为获得死亡知识的有效途径有:课程讲授(137人,占51.3%),专题讲座(107人,占 40.1%),海报宣传(31人,占11.6%),网络、电视媒体(90人,占 33.7%),书籍报刊(61人,占22.8%),社团活动(25人,占 9.4%),其他(16人,占 6.0%),对途径没有要求(65人,占24.3%),不需要更多了解(13人,占4.9%)。可以看出排在前两位的是“课程讲授”和“专题讲座”,因此课堂讲授依然是学生所青睐的主要学习途径。

综上所述,问卷调查的结果可以总结如下:(1)宗教信仰背景的比例不高;(2)公开谈论死亡障碍犹存;(3)死亡教育课程开设不足;(4)死亡知识掌握尤为薄弱;(5)死亡教育备受学生期待;(6)课程讲授和专题讲座方式最受欢迎。

3 讨论

死亡教育也是培养医学生的一个重要方面的内容。本文结合调研结果,认为应该通过开设死亡教育课程,来提升医学生应对死亡问题的能力。

从教学目标来看,死亡教育课程需达到以下认知、价值、情感和行为4个维度的教学目标[5]。从教学方法来看,可以采用教师讲解、案例分析、课堂讨论、课后答疑、查阅资料、体验式教学法等多种形式,还可以利用一些真实的临床案例,进行场景恢复,结合课程内容进行教学,以增强课堂的丰富性和生动性。从教学内容看,应涉及死亡概述、死亡原因、死亡预防、死亡的社会预防、死亡标准和临终关怀等。

临床医学生死亡教育的滞后将成为制约临终关怀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我国的死亡教育应从医学院校开始,进而逐渐辐射全社会[6]。死亡态度的形成和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死亡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和课程教学模式等方面还亟须深入探讨。

猜你喜欢

宗教信仰掌握情况被调查者
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对女性人工流产术后保健知识掌握情况的影响研究
一个可供选择的全随机化模型
菏泽学院公共体育课学生篮球规则掌握情况及对策分析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有效运用信息反馈
宗教信仰自由不是宗教信仰神圣
论初中数学的复习教学
余姚市民幸福感民意调查分析
当代中青年宗教信仰问题一瞥——从上海M佛友QQ群调研谈起
《谷魂》与傣族的宗教信仰
“造神” 与“娱神”——论民间宗教信仰与20 世纪小说的政治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