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8-10-09贵州省都匀一中姚孟汝
贵州省都匀一中 姚孟汝
高中阶段的数学学科在抽象性和逻辑性上相对于初中数学有很大提升,同时运算过程也更加复杂,学生学习时的难度也增加很多。所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按照运算过程一步一步地进行讲解,再加上大量的板书时间,就会造成后续的教学时间紧张,从而影响教学进度。如果教师省略一些步骤讲解,就会让一些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学习起来更加吃力,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因此,充分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完成教学任务,就成了广大数学教师的共同追求。也就是说,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应用微课的形式能够帮助教师减少板书时间,充分讲解教学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完成教学任务。接下来,笔者将从教学实际出发,对高中数学课堂上如何充分应用微课形式进行探究,希望能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路。
一、利用微课导入教学内容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对课程导入环节的重视十分有限,没有认识到导入环节对后续教学活动的重要影响。由于高中数学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所以在正式教学之前,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大致了解,并对教学内容产生学习兴趣能够极大地提高后续的教学效率,而这就需要一个高效的课程导入。微课可以充分应用在课程导入环节,利用视频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后续的教学内容进行全面而简单的概括,让学生在正式学习时不会产生完全陌生的感觉,反而被微课内容所吸引,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最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学习《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时,如果直接给学生讲解相关内容,学生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来想象、思考,所以笔者在上课之前制作了微课视频,将生活中的投影现象、对生活物品的不同观察角度等录制在视频中,这样就将要学习的内容隐藏在微课视频中,并在讲课之前播放微课视频,学生被投影现象、物品不同角度所展示的不同形状所吸引,对空间几何体的各种视图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从而在教师的引导下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提高教学效率。
二、利用微课讲解教学重点
板书是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讲解难题时,需要教师在黑板上详细写出运算过程,一步步引导学生理解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技巧。但是板书又存在很大的弊端,一方面是无法长久保存,在黑板写满以后就需要擦去这些板书内容,为后面的教学腾出空间,另一方面是板书会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使本就宝贵的课堂时间更加紧张 ,影响教学进度,甚至出现拖堂现象。因此在高中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采取微课的形式,将教学难点和经典例题的解题过程提前录制成视频,在课堂上讲解到相关部分的时候直接播放,这样可以减少板书时间,让学生跟着视频内容学习相关知识,同时还能让学生在课下反复观看。例如:m15+m12+m9+m6+m3+1,在分解这个因式时,如果全部详细展开,就会造成以下情况:
这个因式的分解过程过于复杂,需要占用大量的时间进行板书,并且现场分解很容易出错,这时候笔者将分解因式的步骤提前录制好,然后根据视频内容对每个步骤的原理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能够充分理解教学内容。利用微课讲解教学重点能够节约课堂时间,让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理解得更清晰透彻,最终提高教学效率。
三、利用微课加强课后复习
课后复习是帮助学生巩固课堂上学到的相关知识,提高相关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的有效方式。但是传统的课后复习方式就是课后作业,学生在做课后作业的时候多是怀着应付的心态去完成的。这样的方式就会造成复习效率低下,复习目标难以完成。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变革课后复习形式,激发学生主动性,最终提高复习效率。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堂教学过程,将学生容易出错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回顾,并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课后习题。同时,将这些易错知识点的讲解与注意事项以及课后习题录制成微课视频,然后让学生在课下反复观看这些总结性的微课,并解答相关试题,从而巩固课堂知识,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最终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合理应用微课教学能够帮助学生保持学习兴趣,理解教学难点,提高课堂记忆能力,最终提高教学效率。但是,微课的应用要充分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状况,科学录制视频内容,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程度地发挥其答疑解惑的作用。同时,教师要掌握好微课的应用尺度,严禁将微课当成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教学方式,而忽视教师的作用。只有这样,微课才能成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率的重要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