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市场分割的绿色增长效率损失评估

2018-10-08孙博文陈路李浩民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8年7期
关键词:长江经济带

孙博文 陈路 李浩民

摘要

推动区域市场一体化,提高绿色增长效率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已有研究对市场分割影响绿色增长效率的间接路径进行了探讨,但鲜有学者探讨市场分割对绿色增长效率的综合影响效应,而且缺乏对市场分割的绿色效率损失评估研究。本文系统构建了一个市场分割影响绿色增长效率的综合分析框架,利用长江经济带2003—2014年的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系统GMM方法实证检验了市场分割对绿色增长效率影响,以及基于反事实的思想估计了市场分割的绿色增长效率损失,结果发现:①商品及要素市场分割对绿色增长效率存在非线性的影响关系。商品市场分割存在影响绿色增长效率的“倒U”关系,97%的样本表现为市场分割对绿色效率的抑制作用;劳动力市场分割与资本市场分割均存在影响绿色增长效率的“U”型关系,分别有全部样本及87%的样本表现为对绿色增长效率提升的抑制作用。②市场分割对绿色增长效率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市场分割存在影响绿色增长效应的非对称性。东部地区商品及要素市场分割存在影响绿色增长效率的“U”型关系;中部地区只有资本市场分割存在影响绿色增长效率的“U”型关系;西部地区只有商品市场分割存在影响绿色增长效率的U型关系。③市场分割的消除将带来绿色增长效率的提高。消除商品市场分割、资本市场分割以及全部市场分割因素将分别使绿色增长效率的损失降低0.751%、2.389%以及0.829%,而劳动力市场分割的消除将提高绿色增长效率0.320个百分点。最后,提出推动区域市场一体化,提高绿色增长效率的建议,包括破除商品及要素市场分割制度障碍,推动长江经济带一体化市场體系建设;改革地方考核体系,强化环境监管力度以及廓清绿色增长效率的中间机制,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等。

关键词市场分割;要素市场分割;绿色增长效率;系统GMM;长江经济带

中图分类号F124;X3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04(2018)07-0147-11DOI:10.12062/cpre.20180120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意味着,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重点,不仅要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而且在五大发展理念的引导下,提高绿色增长效率、促进经济绿色发展,都势必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要求。当前,长江经济带区域发展战略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绿色发展理念指引下,已经成为流域乃至全国生态保护和绿色增长的典范,这与长江经济带11省市全流域协同合作的努力密不可分,各省市在加强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系统修复的同时,还通过进一步消除市场壁垒、推进市场一体化建设,实现了要素与资源的更广泛的区域范围内优化配置。理论上,很多学者提出了市场一体化对污染排放的影响机制,认为市场一体化之后,市场分割与地方保护程度不断下降,劳动力流动与投资更加自由化,有助于地区专业化分工以及规模效应的发挥,因此提高了地区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了企业的污染排放水平[1]。另外,环境污染作为典型的公共物品,具有显著的负外部性特征,废水污染在长江经济带流域中的外溢特征更为突出,推动区域市场一体化有助于实现不同地区之间的环境规制条款的一致,是提高环境治理效果的重要选择。除此之外,市场分割的消除,还加剧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倒逼企业提高生产技术与效率,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污染。然而,鲜有学者将“坏的产出”或者工业污染物等非期望产出纳入到增长效率的计算过程中,对市场一体化影响绿色增长效率机制与实证进行分析。在实践层面,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在推动区域市场一体化方面也做出了很多卓有成效的探索,比如长江下游沪、苏、浙、皖四省市建立了“三级运作、统分结合、务实高效”的合作协调机制。2016年12月1日,长江上游重庆、四川、云南、贵州四省市签署《关于建立长江上游地区省际协商合作机制的协议》,同一日长江中游湖北、江西、湖南三省签署《关于建立长江中游地区省际协商合作机制的协议》,标志着长江经济带省际协商合作机制的全面建立。但市场分割相对水平的降低并不意味着绝对水平的消失,长江经济带市场分割问题依然突出,究其原因,在分权体制下,地方发展经济与官员晋升的激励依然是地方政府分割市场的制度基础,加之以长江经济带空间跨度大、区域发展不均衡的特征,落后地区往往倾向于采取分割市场的地方保护策略发展经济[2-3],结果,长江流域的合作基本局限于省级范围的经济合作圈,缺乏更大范围跨区域合作的动力[4],不利于长江经济带跨区污染治理合作以及绿色增长效率的提升,长期来看也不利于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因此,本文将以长江经济带主要城市层面数据为研究对象,在对商品与要素市场分割测度的基础上,对市场分割影响绿色增长效率的机制进行实证检验,以及评估绿色效率损失。问题的解决,对于消除长江经济带市场分割,提高绿色增长效率和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有重要意义。

1文献综述与命题假设

绿色增长效率是对传统全要素生产效率的修正,是综合考虑了传统产出和非期望的坏产出,将环境因素纳入生产函数后对生产效率的测度[5],采用非参数估计数据包络DEA模型是计算绿色增长效率的常见方法,但由于传统DEA模型在对不同截面数据分析的时候,可能出现多个决策单元同时处于生产前沿面的情形,导致其效率高低无法比较,鉴于此本文将采用Andersen 和 Petersen[6] 的超效率 DEA 模型,通过调节决策单元的生产前沿面,对绿色增长效率为1的值进行二次计算以便数值比较。梳理文献可知,鲜有学者对市场分割影响绿色增长效率的机制进行直接探讨,遑论实证研究。本文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尝试对市场分割影响绿色增长效率的路径进行综述。

(1)市场分割对经济增长与污染排放的影响。基于绿色增长效率的超效率DEA计算方法可知,绿色增长效率可以直观视为单位污染排放物下的经济增长水平,因此市场分割将通过直接影响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对其产生影响。一方面,市场分割对经济增长存在非线性的影响机制。陆铭和陈钊[7] 认为市场分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关系,短期内政府采取分割市场的地方保护政策有利于经济的增长,但长期来看却是以损害规模效应与增长效率为代价的。付强[8]基于政府竞争的框架同样证实了市场分割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依赖于产业同构的环境。孙博文等[9]探讨了长江经济带市场一体化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影响,发现长江经济带市场一体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另一方面,市场分割对污染排放的影响与内生绿色技术有关。范子英和张军[10]认为分割市场带来的扭曲激励加剧了环境污染,周愚和皮建才[11]构建了一个二阶段动态博弈模型发现,市场分割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取决于企业的绿色生产技术与污染物的外溢属性,消除市场分割提高了区域之间的产品竞争,本地产品生产的降低带来了环境的改善,如果企业绿色技术水平较高或者跨界污染水平较低,则异地产品的污染对本地的影响较弱,否则市场分割的消除反而会带来加剧本地污染。综上,提出命题假设H1:

H1:市场分割通过影响单位GDP的污染排放对绿色增长效率产生影响,方向不定。

(2)市场分割降低了全要素生产率与能源效率,不利于绿色增长效率的提高。一方面,毛其淋和盛斌[12]发现市场分割的消除对中国省际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效应,而且在对外经济开放水平较高的沿海地区,区域市场整合对省际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偏低,在内陆地区则相反。李雪松等[13]则利用超效率DEA方法长江经济带市场一体化对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发现区域一体化能通过促进要素流动、结构升级以及加强区域合作进而实现增长效率的提升。卢丽文等[14]发现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综合效率总体水平偏低,但呈现出缓慢上升的趋势,认为技术效率的提高是长江经济带绿色增长效率提升的关键。另一方面,张翠菊和张宗益[15]认为市场分割扭曲了能源配置,降低了能源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能源充裕的地区设置能源贸易壁垒会增加能源匮乏地区与其他地区交易的运输成本,而且市场分割也提高了能源匮乏地区利用低端技术开采资源的激励。吴传清和董旭[16]测度了长江经济带9省2市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发现长江经济带全要素能源效率总体呈下将趋势, 年均下降幅度为2.9% ,下游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有所改善,而上、 中游地区恶化态势较为严峻,产业结构、政府干预以及经济发展方式都是影响能源效率变化的重要原因。综上,提出命题假设H2:

H2:市场分割降低了全要素生产率与能源效率,不利于绿色增長效率的提高。

(3)市场分割抑制产业集聚,不利于技术溢出。市场分割不利于产业的集聚,不利于企业之间绿色环保与清洁生产技术共享,抑制了知识溢出与技术外部性的发挥[17],此外,市场分割将因为抑制劳动力自由流动,不利于产业集聚与劳动生产率的提升[18],将对绿色增长效率产生不利影响。综上,提出命题假设H3:

H3:市场分割不利于产业集聚,进而降低了绿色增长效率。

(4)市场分割不利于产业结构调整,扭曲了要素市场效率。踪家峰和周亮[19]认为市场分割扭曲了要素市场,对产业结构存在倒U型的影响关系,短期内有助于当地产业结构实现跨越式发展,但长期来看 “援助之手”将变成“攫取之手”,不利于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吴振信[20]认为市场分割下要素与资源无法充分流动,导致其比较优势难以发挥,不利于产业结构的升级,加剧了碳排放水平。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命题假设H4:

H4:市场分割不利于产业结构调整,进而降低了绿色增长效率

基于以上分析,综合多种路径本文提出市场分割影响绿色增长效率的命题H5:

H5:市场分割对绿色增长效率的影响程度取决于多方力量对比,存在非线性影响关系。

2研究设计与实证结果讨论

2.1模型设定与变量说明

采用Arellano and Bover[21]的动态面板系统GMM估计方法,基于解释变量一阶差分的基础之上,又将其更高层次上的滞后项如{Δesuperi,t-1,Δesuperi,t-2,…}等作为esuperit

的工具变量进行回归,有助于缓解影响绿色增长效率的遗漏变量以及市场分割与绿色增长效率之间互动因果关系所带来的内生问题。模型(1)至模型(3)分别为商品市场分割、劳动力市场分割以及资本市场分割影响绿色增长效率的估计方程,模型(4)将商品及要素市场分割变量均纳入到绿色增长效率的影响方程之中。

esuperit=β0+β1esuperit-1+β2esuperit-2+β3segit+β4sqsegit+γXit+ai+vt+εit(1)

esuperit=β0+β1esuperit-1+β2esuperit-2+β5seglab+β6sqseglab+γXit+ai+vt+εit(2)

esuperit=β0+β1esuperit-1+β2esuperit-2+β7segcap+β8sqsegcap+γXit+ai+vt+εit(3)

esuperit=β0+β1esuperit-1+β2esuperit-2+β3segit+β4sqsegit+β5seglab+β6sqseglab+β7segcap+β8sqsegcap+γXit+ai+vt+εit(4)

其中,esuperit代表i城市t年的基于超效率DEA方法测度的绿色增长效率,β1和β2分别代表绿色增长效率滞后一期esuperit-1与滞后二期esuperit-2的系数;β3和β4为商品市场分割segit及其平方项sqsegit的系数,用以检验商品市场分割对绿色增长效率可能的非线性影响关系;β5和β6分别为劳动力市场分割seglabit及其平方项sqseglabit的系数,用以检验劳动力市场分割对绿色增长效率可能的非线性影响;β7和β8分别为资本市场分割segcap及其平方项sqsegcapit,用以检验资本市场分割对绿色增长效率可能的非线性影响关系。Xit为控制变量,为了缓解异方差性而对其取对数处理,包括外商直接投资lnfdi、政府干预lngov以及财政分权lnfisfed等指标。ai代表城市固定效应,vi代表时间效应以及εit代表残差扰动项。具体变量解释如下:

(1)绿色增长效率esuper。基于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DEA模型的投入指标包括社会就业总人口labor,采用全市市辖区就业总人数;物质资本存量capital,基于张军[22] 的资本存量公式Ki (t+1)= (1-δ)Kit+Ii(t+1)/Pi(t+1)×100计算,其中i,t分别代表第i个省份与第t年,K代表物质资本存量,I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P为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δ为9.6%的折旧率;人力资本变量human,其中 human=6×prime+10.5×middle+16×university。prime、middle以及university分别代表全市小学人数、全市普通中学人数(初高中)以及全市普通高等学校人数,由于统计数据并没有将中学以及高中分开,对中学受教育年限取平均值10.5年计算。产出指标包括GDP,以2003年为基期计算出真实GDP水平;非期望产出为环境污染物变量,包括工业废水排放量water;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SO2以及工业烟尘排放量dust。

(2)商品市场分割seg、劳动力市场分割seglab以及资本市场分割segcap。商品市场分割采用桂琦寒等[23]的“价格法”进行计算:首先,计算相对价格绝对值|ΔQijt|=ln(Pkit/Pkjt)-ln(Pkit-1/Pkjt-1);其次,消除商品固定效应.假设|ΔQijt|k包括ak以及εijtk两个部分组成,ak仅仅与k商品本身的固定属性有关,εijtk则与不同城市之间的市场环境有关,消除固定效应ak,有|ΔQijt|k-|ΔQijt|k=(ak-ak)+(εijtk-εijtk),所以相对价格波动的非商品因素qijt=(εijtk-εijtk)=|ΔQijt|k-|ΔQt|k;最后对相对价格变动残差求方差Var(qijtk)。劳动力市场分割采用都阳和蔡昉[24] 的计算地区真实工资波动方差的思路,真实工资的标准偏差越大分割程度也就越高;资本市场分割采用张超等[25]计算要素边际回报方差的思路,资本边际回报的离差越大则资本市场分割指数越大。控制变量包括:

(3)财政分权lnfisfed,公式表达为财政分权=(城市人均财政支出/[城市人均财政支出+全国人均财政支出]);

(4)外商直接投资lnfdi;

(5)政府干预gov,计算公式为政府公共财政支出/GDP。

2.2数据来源与描述性统计

本文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对象,涵盖江浙沪、湘鄂赣皖、川渝滇黔等9省2市中2003—2014年的105个城市数据。研究剔除了湖南、湖北以及西部云贵川地区少数民族自治州,为保持统计口径一致,考虑到安徽省巢湖市在2011年被撤销,研究将2011年之前巢湖市辖区以及庐江县的相关统计数据划入合肥市,将和县以及含山县的相关统计数据划入到马鞍山市,将无为县的相关统计数据划入到芜湖市。再次,研究剔除了湖北省神农架地区,与天门、潜江和仙桃三个湖北省直管县。数据来自于中经网、搜数网以及CNKI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库,以及历年的《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省级统计年鉴和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等。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1。

2.3实证结果讨论

本文采用动态面板系统GMM方法进行估计。模型1至模型4对应着上文中估计模型(1)至(4),但去掉了各市场分割自变量的平方项,视为基准模型。市场分割存在影响绿色增长效率的非线性机制,模型5至模型8对应着上文估计模型(1)至(4),用以检验市场分割影响绿色增长效率的非线性关系。通过检验发现,AR(1)基本上均在10%的显著水平上拒绝原假设,而AR(2)则在不同程度上接受原假設,Hansen值在全样本及异质性回归中均能够接受不存在弱工具变量的原假设,证实了动态面板系统GMM的科学性。

2.3.1全样本市场分割影响绿色增长效率估计结果

表2中模型1至模型4为不含市场分割的基准模型。结果表明商品市场分割seg与劳动力市场分割seglab均显著提升了绿色增长效率,而只有资本市场分割对绿色增长效率起到了抑制作用。在将所有市场分割因素包含在内

的模型4中,商品及劳动力市场分割系数符号不变,但资本市场分割的系数开始不显著。

本研究关注的核心是市场分割与绿色增长效率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模型5中商品市场分割对绿色增长效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倒U”关系,二次项与一次项系数分别为-1.784以及0.561,且均通过1%的显著水平检验,说明在商品市场分割水平较低的阶段,其有利于地区绿色增长效率的提升,但随着分割水平的加剧,其对绿色增长效率的影响系数由正转负。通过计算可知商品市场分割的拐点为0.157,位于拐点以右的有1 224个样本,占比97%,大部分的样本中商品市场分割对绿色经济增长效率都有抑制作用,市场壁垒的存在弱化了市场竞争行为,不利于企业增长效率的提升。相比较而言,模型6与模型7中劳动力市场分割与资本市场分割对绿色增长效率的影响均存在显著的“U”型关系,二次项系数分别为5.497和0.626,拐点分别为负值和0.45,表明全部样本劳动力市场分割对绿色增长效率有促进作用,这点比较令人费解,可能是因为户籍制度的存在加剧了地方就业保护,短期内有助于实现经济增长,但长期却因为破坏了“劳动蓄池”的就业匹配,不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也因此降低了绿色增长效率;资本市场分割样本位于拐点以左的有1 103个,87%的样本资本市场分割表现出了对绿色增长效率的抑制,可能是因为外省直接投资对地方的污染效应要大于技术溢出效应的缘故;模型8将所有市场分割指数变量纳入到了模型之中,结果商品市场分割对绿色增长效率的非线性影响关系从“倒U”转变为“U”型,进一步验证了市场分割对于绿色增长效率的负面影响结果。

控制变量中,财政分权显著促进了绿色增长效率的提升,而且结论较为稳健。以模型8为对象,绿色增长效率的一阶及二阶滞后项系数分别显著为0.032 3和-0.114,绿色增长效率具有滞后效应,短期滞后效应为正,但长期却为负。外商直接投资系数显著为-0.028 2,不利于本地绿色增长效率的提升,表明外商直接投资的“污染天堂”效应要高于“污染光环”效应[26-27],政府干预基本上显著为负,表明地方政府干预力度的增加不利于绿色经济增长效率的提升。

2.3.2市场分割影响绿色增长效率的区域非对称性

进一步,本文将对长江经济带东部地区样本(模型e1至e8)、中部地区样本(模型m1至m8)以及西部地区样本(模型w1至w8)的商品及要素市场分割对绿色增长效率影响进行区域异质性分析。 由表3至表5可知:①市场分割影响绿色增长效率的平均效应及区域非对称性。在不包含市场分割变量平方项的模型e-4、m-4和w-4等3个模型中,东部商品市场分割显著促进了绿色增长效率的提升,影响系数为1.497,而中西部地区商品市场分割抑制了绿色增长效率的提升,系数则分别为-0.098 6以及-0.348。原因在于,与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则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采取地方保护与分割市场的非合作政策发展本地经济依然是占优策略,却以损害产业集聚外部性以及地区规模效应的发挥为代价,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对劳动力以及资本市场分割变量而言,除了东部地区资本市场分割抑制了绿色增长效率之外,系数为-0.813,东部地区劳动力市场分割、中部地区劳动力与资本市场分割、西部地区劳动力与资本市场分割等都显著促进了地区绿色增长效率的提升,同样,与上文分析劳动力市场分割促进绿色增长效率的影响机制类似,可能是因为户籍制度的因素影响,除此之外,还可能是因为两者仅仅存在统计上的趋势变化关系,微观机制留待进一步检验。

②市场分割存在影响绿色增长效应的非线性关系与非对称性。在模型e-8中,东部地区商品及要素市场分割二次项系数分别为10.13、3.794以及2.451且通过不同程度的显著检验,说明存在影响绿色增长效率的“U”型关系;模型m-8中,中部地区只有资本市场分割存在影响绿色增长效率的“U”型关系;模型w-8中,西部地区只有商品市场分割指标的二次项系数显著为5.183,证实了西部地区商品市场分割对绿色效率影响的非线性关系。

2.4商品及要素市场分割的绿色增长效率损失评估

本文参照Fogel的反事实检验方法来考察市场分割带来的绿色增长效率损失变动。表6中模型8为基准模型。基准模型包含有所有市场分割变量的模型8,Status1表示反事实检验情况1,商品市场不存在分割或者全部等于0的情况;status2表示反事实检验情况2,劳动力市场不存在分割或者全部等于0;Status3表示反事实检验情况3,资本市场分割不存在分割或者全部等于0;Status4表示反事实检验情况4,商品及要素市场不存在分割或者全部等于0。基于模型的回归结果,在表6中我们计算了商品市场分割、劳动力市场分割、资本市场分割所带来的绿色TFP净损失。△Year表示绿色TFP在剔除市场分割之后与剔除市场分割之前绿色TFP变动之差,如果△>0,则意味着市场分割的消除有助于提高绿色TFP,如果△<0,则市场分割的消除不利于绿色TFP水平的提升。

部、中部、西部以及总体上绿色增长效率的损失分别降低0.802%、0.721%、0.731%以及0.751%;资本市场分割的消除将使得东部、中部、西部以及长江经济带总体绿色增长效率的损失分别降低3.852%、2.579%、0.736%以及2.389%;但是,劳动力市场分割的消除的平均效应却为负值,使得东部、中部、西部以及长江经济带总体绿色增长效率降低了0.601%、0.138%、0.223%以及0.320%,这意味着只有劳动力市场分割显著促进了绿色增长效率的提高。消除全部市场分割(商品市场分割、劳动力市场分割、资本市场分割)将会带来不同程度的绿色增长效率提高,总体上将使得东部、中部、西部以及总体绿色增长效率的损失分别降低0.366%、1.266%、0.857%以及0.829%。②市场分割对绿色增长效率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对于status1而言,△2005至△2014均大于0,这意味着消除商品市場分割能够显著提高绿色增长效率,不同年份有所差异,但基本上维持在0.7%左右。对于status2而言,在2007—2009年的金融危机期间,劳动力市场分割的消除提高了不同地区绿色增长效率,但在其他时间区间,劳动力市场分割的绿色增长效率净效应却为负。对于status3而言,资本市场分割的清除在大多数年份有助于提高绿色增长效率,2005年除外。对于status4而言,△2005至△2014均大于0,这意味着消除全部市场分割在历年都能显著提高绿色增长效率,但这种效应从2005年的0.966%下降到了2014年的0.449%,可能与中国的市场分割水平逐渐下

3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3.1研究结论

本文在测度长江经济带商品及要素市场分割、绿色增长效率的基础上,利用动态面板系统GMM估计方法探讨了商品及市场分割对绿色增长效率的非线性影响,随后估计了市场分割带来的绿色增长效率损失变动,并对市场分割影响绿色增长效率的中间机制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①商品及要素层面的市场分割对绿色增长效率存在非线性的影响关系。商品市场分割存在影响绿色增长效率的“倒U”关系,97%的样本表现为市场分割对绿色效率的抑制作用;相比较而言,劳动力市场分割与资本市场分割均存在影响绿色增长效率的“U”型关系,分别有100%样本及87%的样本表现为对绿色增长效率提升的抑制作用。区域层面,不同地区的商品及要素市场分割对绿色增长效率的影响存在不同的影响结果。②最后,本文发现消除商品市场分割、资本市场分割以及全部市场分割因素将分别使绿色增长效率的损失降低0.751%、2.389%以及0829%。而劳动力市场分割的消除将提高绿色增长效率0.320个百分点。

3.2政策建议

(1)破除商品及要素市场分割制度障碍,推动长江经济带一体化市场体系建设。研究显示,市场分割在不同时间阶段,都对长江经济带各地区的绿色增长效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损害作用,消除区域市场分割势在必行。①推动长江经济带市场一体化建设要求进一步打破区域行政与市场壁垒,完善区域合作机制,统一市场准入制度。②要求依照《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要求,对长江经济带“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进行清晰界定,建立起融合经济增长、区域协调、公共服务保障和生态环境保护四位一体的动态考核体系,推动地方绩效考核的“绿色化”。③要求进一步取消户籍制度,实现农民工市民化,保障其享受城市基本公共服务的权利,消除阻碍劳动力流动的“显性”与“隐形”劳动力分割政策。此外,④金融资本要素应当成为要素市场一体化的重要突破口,积极探索以城市群为空间载体,推动金融信贷市场、票据市场以及金融信息服务市场一体化,探索跨区域的科技企业股权交易市场,并依托长江经济带产业基金引导资本向优势产业流动,有利避免产业分工不合理以及重复建设带来的资源浪费行为。

(2)改革地方考核体系,强化环境监管力度。研究结论显示,财政分权绿色增长效率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性,财政分权提高了东部与中部地区的绿色增长效率,但不利于西部地区效率的提高,究其原因,经济相对发达地区,一般地方分权水平也较高,地方政府对环境治理的要求更为严格,能充分保障环境公共产品的供给,相比较而言,西部欠发达地区面临着更强的经济发展激励,市场分割问题更为突出。因此,①未来需要弱化地方政府“竞次”的激励,通过改革当前GDP导向的考核制度,将生态发展与环境保护等指标纳入到综合考评体系之中,弱化地方政府税收激励下的地方分割行为。此外,②中央政府建立健全全国环境污染治理动态监测体系,通过相关机制设计推动地方政府环境监测与环境治理信息公开,强化环境监管力度。

(3)廓清绿色增长效率的中间机制,提高政策的针对性。这就要求①加大对企业绿色生产技术的扶持力度,搭建技术创新平台,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合作发展,形成知识溢出与共享网络,有助于提高技术创新绩效。②要求依托长三角、长江中游城市群以及成渝城市群,进一步提高区域经济增长密度与新型城镇化水平,提高地区发展规模效应与集聚外部性。③要求不断深化长江经济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高第三产业比重。④要求在当前长江上中下游已经建立的全方位合作机制的基础上,协同合作,出台更严格的环境规制与生态保护政策,提高企业进入的生态环保门槛,抑制污染排放,倒逼企业绿色技术进步升级。

(编辑:王爱萍)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贺祥民, 赖永剑, 聂爱云,等.区域一体化与地区环境污染排放收敛——基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自然实验研究[J]. 软科学, 2016(3):41-45. [HE Xiangmin,LAI Yongjian,NIE Aiyun, et al. Regional integration and regional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emission convergence:based on the natural experiment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al integration[J]. Soft science, 2016(3):41-45.]

[2]银温泉, 才婉茹. 我国地方市场分割的成因和治理[J]. 经济研究, 2001(6):3-12. [YIN Wenquan,CAI Wanru. The genesis of regional barriers in China s local market and countermeasures[J].Economic research journal, 2001(6):3-12.]

[3]周黎安.晋升博弈中政府官员的激励与合作——兼论我国地方保护主义和重复建设问题长期存在的原因[J]. 经济研究, 2004(6):33-40. [ZHOU Lian. The incentive and cooperation of government officials in the political tournaments:an interpretation of the prolonged local protectionism and duplicative investments in China[J]. Economic research journal, 2004(6):33-40.]

[4]李雪松, 孫博文.密度、距离、分割与区域市场一体化——来自长江经济带的实证[J]. 宏观经济研究, 2015(6):117-128. [LI Xuesong,SUN Bowen. Density, distance, segmentation and regional market integration: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J]. Macroeconomics, 2015(6):117-128.]

[5]PITTMAN R W. Multilateral productivity comparisons with undesirable outputs[J]. Economic journal, 1983, 93(372):883-891.

[6]ANDERSEN P, PETERSEN N C. A procedure for ranking efficient units in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J]. Management science, 1993, 39(10):1261-1264.

[7]陆铭, 陈钊.分割市场的经济增长——为什么经济开放可能加剧地方保护?[J]. 经济研究, 2009(3):42-52. [LU Ming,CHEN Zhao. Fragmented growth:why economic opening may worsen domestic market segmentation? [J].Economic research journal, 2009(3):42-52.]

[8]付强.市场分割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实现机制与经验辨识[J]. 经济研究,2017,52(3):47-60. [FU Qiang. The measure and mechanism of segmentations effect on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J].Economic research journal,2017,52(3):47-60.]

[9]孙博文, 李雪松, 伍新木,等.长江经济带市场一体化与经济增长互动研究[J]. 预测, 2016, 35(1):1-7. [SUN Bowen,LI Xuesong,WU Xinmu. Interaction between market integration and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in Yangtze River Belt[J].Forecasting, 2016, 35(1):1-7.]

[10]范子英, 张军.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的效率[J]. 管理世界, 2009(7):15-25. [FAN Ziying,ZHANG Jun. Between Chinas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and the efficiency of Chinas economic growth[J]. Management world, 2009(7):15-25.]

[11]周愚, 皮建才.区域市场分割与融合的环境效应:基于跨界污染的视角[J]. 财经科学, 2013(4):101-110. [ZHOU Yu,PI Jiancai. Environmental effects on segment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regional markets in china: from perspective of transboundary pollution[J]. Finance & economics, 2013(4):101-110.]

[12]毛其淋, 盛斌. 對外经济开放、区域市场整合与全要素生产率[J]. 经济学:季刊, 2011, 11(4):181-210. [MAO Qilin,SHENG Bin. Trade liberalization, domestic market integration and Chinas provincial economic growth[J].China economic quarterly, 2011, 11(4):181-210.]

[13]李雪松, 张雨迪, 孙博文.区域一体化促进了经济增长效率吗?——基于长江经济带的实证分析 [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7, 27(1):10-19. [LI Xuesong,ZHANG Yudi,SUN Bowen. Does regional integration promote the efficiency of economic growth: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J]. China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7, 27(1):10-19.]

[14]卢丽文, 宋德勇, 李小帆.长江经济带城市发展绿色效率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6, 26(6):35-42. [LU Liwen,SONG Deyong,LI Xiaofan. Green efficiency of urban development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J].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6, 26(6):35-42.]

[15]张翠菊, 张宗益.能源禀赋与技术进步对中国碳排放强度的空间效应[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5, 25(9):37-43. [ZHANG Cuiju,ZHANG Zongyi. Spatial effect of energy resources and technology advance on Chinas carbon emission intensity[J]. China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5, 25(9):37-43.]

[16]吴传清, 董旭.环境约束下长江经济带全要素能源效率研究[J]. 中国软科学, 2016(3):73-83. [WU Chuanqing,DONG Xu. Analysis o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otal factor energy efficiency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under environmental constraints[J]. China soft science, 2016(3):73-83.]

[17]邓玉萍, 许和连.外商直接投资、地方政府竞争与环境污染——基于财政分权视角的经验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3, 23(7):155-163. [DENG Yuping,XU Helian.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local government competition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empirical analysis on fiscal decentralization[J]. China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3, 23(7):155-163.]

[18]DONG B, GONG J, ZHAO X. FDI and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pollution haven or a race to the top?[J]. Journal of regulatory economics, 2012, 41(2):216-237.]

[19]踪家峰, 周亮.市场分割、要素扭曲与产业升级——来自中国的证据(1998—2007)[J]. 经济管理, 2013(1):23-33. [ZONG Jiafeng,ZHOU Liang. Market segmentation factor distortion and industry upgrading:the evidence from China (1998-2007) [J].Economic management journal, 2013(1):23-33.]

[20]吴振信, 谢晓晶, 王书平.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对碳排放的影响分析——基于中国的省际面板数据[J]. 中国管理科学, 2012, 20(3):161-166. [WU Zhenxin,XIE Xiaojing,WANG Shuping. The influenc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to carbon emission: based on Chinas provincial panel data[J].Chinese journal of management science, 2012, 20(3):161-166.]

[21]ARELLANO M, BOVER O. Another look at the instrumental variable estimation of errorcomponents models [J]. Journal of econometrics, 1995, 68(1):29-51.]

[22]張军, 吴桂英, 张吉鹏.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J]. 经济研究, 2004(10):35-44. [ZHANG Jun,WU Guiying,ZHANG Jipeng. The estimation of China. sprovincial capital stock: 1952-2000[J].Economic research journal, 2004(10):35-44.]

[23]桂琦寒, 陈敏, 陆铭,等.中国国内商品市场趋于分割还是整合:基于相对价格法的分析[J]. 世界经济, 2006(2):20-30. [GUI Qihan,CHEN Min,LU Ming,et al.Whether Chinas domestic commodity markets tend to be divided or integrate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relative price method[J]. World economy, 2006(2):20-30.]

[24]都阳, 蔡昉.中国制造业工资的地区趋同性与劳动力市场一体化[J]. 世界经济, 2004(8):42-49. [DU Yang,CAI Fang. Regional convergence of Chinese manufacturing wages and labor market integration [J]. World economy, 2004(8):42-49.]

[25]张超, 郭海霞, 沈体雁.中国空间市场一体化演化特征——基于“一价定律”与空间杜宾模型[J]. 财经科学, 2016(1):67-77. [ZHANG Chao,GUO Haixia,SHEN Tiyan. The Evolutionary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s space market integration: based on the ‘one price law and the space Dubin Model [J].Finance & economics, 2016(1):67-77.]

[26]ESKELAND G S, HARRISON A E. Moving to greener pastures? multinationals and the Pollution Haven hypothesis[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2003, 70(1):1-23.

[27]PORTER M E, VAN D L C. Green and competitive: ending the stalemate[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2011, 28(6):128-129.

猜你喜欢

长江经济带
长江经济带城镇化质量怎么样
我国长江经济带绿色经济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长江经济带低收入医疗保障基金建立与管控措施
长江经济带产业竞争力现状分析
长江经济带环保产业基金建立与管控措施
“互联网+”时代“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互联互通模式探索
长江经济带股权交易所建立与管控措施
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评价
长江经济带低收入家庭医疗保障基金建立与管控措施
长江经济带战略下江西稀土产业升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