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京市中职院校体育游戏开展现状调查与分析

2018-10-08杨鸣华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教学内容中职

杨鸣华

1. 前言

长期以来,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一直深受社会各界的关注。体育教学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形成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途径,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充当着促进人体生长发育,以其娱乐性、教育性等特点,能够培养学生优良品质和智力的发育。[1]本研究通过对南京市中职院校体育游戏开展现状的调查,分析其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建议,以期能为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南京市中职院校体育游戏开展现状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需要,通过中国知网检索有关体育游戏和中职院校体育教学方面的期刊、论文,并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综合,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文章结构设计的需要,随机抽取南京市9所中职院校体育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发放120份,回收问卷103份,其中有效问卷98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分别为85.83%和95.15%。

2.2.3 访谈法

通过对南京市体育教学方面的专家进行电话访谈,完善研究思路,保证本研究的科学合理性,并最终根据专家的意见和建议确定文章的结构。

2.2.4 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体育教师对体育游戏重要性的认识

体育游戏是一种重要的体育教学方法,或称为游戏法,有利于将学生迅速的引入课堂教学,在游戏过程中形成的关注度迁移到教学内容的学习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有利于学生对体育教学内容的掌握。[2-3]

图1 体育教师对体育游戏重要性认识情况(n=98)

从图1调查的结果来看,体育教师对体育游戏重要性的认识程度较高,65%的教师认为体育游戏在教学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选择比较重要和重要的比重分别为22%和13%。体育教师对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有较合理的认识,也反映出小学体育教学的特点,将体育教学内容与体育游戏相结合,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使得小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兴趣的同时,更愿意接受体育教学内容,有利于小学体育教学顺利开展。

3.2 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情况

3.2.1 体育游戏开展阶段情况

根据体育课的基本结构,即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体育教师在教学的不同阶段运用体育游戏,能够起到不同的作用和效果。[4]在开始部分可达到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学生能够尽快的进入到课堂角色;在准备部分的体育游戏可部分代替传统教学的热身跑,使学生的生理机能水平达到体育课堂教学的需要;基本部分的体育游戏,起到巩固教学内容,辅助学生加强对新授动作技能的掌握和理解,有利于学生进入到技术动作的分化或自动化阶段;结束部分的体育游戏便于学生的身心尽快恢复带课前的状态,身体的疲劳感得以消除。

表1 体育教师运用体育游戏阶段情况统计表(n=98,多选)

从表1可以看出,体育教师在课的准备部分运用体育游戏的比重最高,占到88.78%,45.92%的教师在课的开始部分就运用体育游戏进行教学,在结束部分运用的比重占42.86%,基本部分运用的比重最低,仅有31.63%的教师将教学内容与体育游戏相结合。可见,将结构严谨的技术教学与体育游戏难度较大,在访谈中了解到,过度的强调“游戏化”导致学生在教学内容的学习中,淡化教学内容的重要性,将体育游戏与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还需要广大科研工作者继续努力。

3.2.2 体育游戏时间情况

体育游戏的开展能活跃课堂气氛,但贯穿课堂始终的体育游戏是不合理的体育教学,尽管体育游戏在提升学生身心素质方面有着一定的作用,但掌控在一定时间分为内的体育游戏,能对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有重要意义,过犹而不及。

表2 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运用时间情况统计表(n=98)

表2显示的结果来看,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以10分钟以上为主,占70.41%,其中10-20分钟占40.82%,10分钟及以下占29.59%。小学每课时40分钟,20分钟及以上的体育游戏时间势必会对正常的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将体育游戏时间控制在15分钟内是较为合理的。但从另一方面反映出,与传统的体育教学相比,已然摒弃了“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可见,在对新的教学模式运用上,还存在着值得商榷的问题。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奠定基础的阶段,采用合理、科学的教学模式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3.2.3 体育游戏与教学内容关联程度

一定程度上教学内容和体育游戏的关联能够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学生在“玩”中掌握了技术动作,但对“度”的把握涉及到教师能否找到体育游戏与教学内容的契合点。

图2 体育教学内容与体育游戏的结合情况

图2显示,36%的体育教师偶尔将体育游戏与教学内容结合,34%的教师从未将教学内容与体育游戏集合,选择经常和总是的教师分别为24%和6%。在访谈中了解到,将体育游戏与教学内容程度较高的多为教龄时间相对较长的高级职称教师,其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已经能完全自如的将教学内容以外的方面迁移到教学中,对学生而言,不同新鲜事物的出现,能满足其好奇心和新鲜感,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3.3 体育教师体育游戏创编情况

体育游戏的创编能力是体育教师能力之一,从现实角度来说,民族传统的项目、新兴项目以及对现有项目的改造和场地器材的“变相”使用,都能体现出体育教师对体育游戏的创编能力。这里所提及的创编,及创新和汇编。

在对体育教师的调查中了解到,没有任何体育教师是选择了自己具备创编体育游戏的能力,这与体育教师自身的原因有着很大的关系,教师多为本科学历,体育教育专业培养过程中,培养单位忽视以及学生的不重视,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只能借鉴与前人的经验。难以创新,加大了突破传统体育游戏的束缚,现代小学体育教学应更加注重将体育教学内容与体育游戏的结合,响应快乐体育、终身体育的号召。[5-6]

3.4 影响南京市中职院校体育游戏开展因素的分析

3.4.1 主观因素

①游戏教材 缺乏适合中职院校体育教学的专门体育游戏教材。现行的中职院校体育游戏,能适宜学生开展的数量不多,能在专门体育游戏教材中找到的体育游戏,其内容及规则纷繁复杂、结构混乱,游戏本身与学生的生活以及教学内容相脱离,即体育游戏创编之初只适宜于某一群体而不具有普遍性。

②学生因素 鉴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体现出性别上对体育游戏的兴趣度不高,学生模仿能力较强,在观看成人比赛过程中,一贯的模仿导致对适宜自身年龄层次的体育游戏兴趣度不高;更深层次上,对体育游戏提升身体素质的认识匮乏,认知上的不足导致其在教师指导下仍出现混论的现象。

③教师因素 体育教师工作负担大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常见现象,引起的连锁现象表现在,没有充足的时间学习新的游戏方式以及体育游戏与教学内容的融合。对体育游戏的科研不足,使得不同阶段的体育游戏大同小异,不能做到不同层次不同游戏方式。体育教师对体育游戏的认识上不充分,使具有良好锻炼价值的内容与原本价值相背离,达到不既定的效果。

④课程管理 国务院办公厅最新颁发的《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提出严禁挤占体育课引起了社会的巨大反响。在新课标得到大力推广的情况下,对学生认知、技能、情感和社会适应几方面提出了总的要求,但在具体的指导过程中,没有做出细则规定,各学校因“校”制宜,促成了相对不健全的制度的产生,在系统的标准下,将各学校制定的细则上报并获批不失为良策。

3.4.2 客观因素

①雪雨等特殊天气下,需在室外开展的体育游戏难以实施,而不得不转为室内进行,由于室内资源的有限性,制约了学生参与体育游戏的宽度和广度,影响体育游戏的发展。

②体育场地器材是体育游戏开展的载体,场地器材的匮乏,使得部分适宜学校开展的体育游戏难以获得支撑,抑制了其开展。

4. 结论与建议

4.1 注重体育游戏的多样性和适应性。体育游戏的开展不仅仅局限于体育教学,课间活动、课外活动以及体育节等都是开展体育游戏的时间段,有利于大规模体育游戏的开展,能有效增进团体之间的合作能力。对适宜在中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开展的体育游戏,对其进行改进,丰富体育游戏,充实体育教学,是体育课更具有吸引力。

4.2 推广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学生思维较为活跃,对感兴趣的事物有很强的求知欲,体育教师应将游戏的名称、规则等介绍给学生,让其在不断的探索中,拓宽思维空间;同时在不断的思索过程中,创编出新的游戏,培养小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不断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动机。

4.3 完善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科技的发展,适宜不同年龄层次和不同人群需要的体育器材被不断的创造出来,首先,挖掘学校现有场地设施的资源,通过带领学生制作和发明简易的器材,一定程度上缓解学校体育器材的紧张现状。同时,不断学习其他学校在体育传统优势上的特点,不断完善本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

4.4v优化体育师资队伍。体育教师队伍的优化范围较为广泛,总体上来说,适应新课程改革,增加体育课程教学的创新能力,提升自身素质,不断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对现有的师资队伍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对于引进的体育教师,应将学术科研能力作为参考条件之一,不断提升在体育教学上的创新能力。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教学内容中职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新形势下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体育教师应重视自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