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院校体育课程考核评价改革探析
2018-10-08许宝云
许宝云
大学体育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高职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一门必修公共课程,是高等职业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体育课程考核是指对学生体育课程的评价。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虽然放羊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受到控制,但是高校体育课程考核环节作为高校体育的重要环节,没有在改革过程中得到质的改变。通过调查发现,高等职业院校体育课程考核在考核内容、考核方法和评价方式都比较单一,例如:考核指标较少,考核方法多采用总结性评价,评价方式比较单一。应坚持“重视过程、强化技能、分层分段、多样多元”的课程考核改革方针,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体能、技能、认知和学习态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以期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测试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水平,保证体育功能的实现。
1. 高等职业院校体育课程考核存在问题
1.1 体育课程考核评价,更多采用总结性评价,也就是对学生阶段性学习的质量做出
结论性评价,大部分是教什么考什么,而对身体素质测试成绩纳入到体育课考核指标中的涉及较少。体育成绩的好坏不能反映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水平的高低,难以保证体育功能实现。
1.2 对平时的考核注重不够,难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
传统的体育考核评价模式是将期末考试考核成绩作为衡量学生体育成绩好坏的指标,忽视了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的重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不能真正把运动技术和技能学到手。把期末成绩做为评价体育运动水平的高低,不利于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及时进行诊断与改进。
1.3 体育课程考核内容不够全面,考核方式缺乏科学性
现阶段体育课程考核内容多注重专项技能考核,学生的课程考核大多是利用期末一次性技能考核。这种考核评价方式较为粗放,学生学习和训练的具体过程和具体内容很难得到精确的反映。因为依靠某项或某次考试分数只能从整体上反映学生对该门课程学习程度的好坏,而不能精确反映学生全面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虽然高等职业院校都在不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大学体育课程也不例外,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对国家体质健康测试标准尚未纳入体育课程考核指标。体育课程考核内容体系不完整,多数考核方式以终结性评价为主。以某一专项成绩的高低作为衡量学生体育成绩的好坏对学生进行绝对评价有其局限性。身体素质强的学生更容易通过考核,而身体素质差,即使每节课都非常努力,但是仍然在考试时成绩不及格或者勉强通过。
2. 职业院校体育课程考核评价改革的主要措施
我院体育课程考核改革坚持“重视过程、强化技能、分层分段、多样多元”的课程考核改革方针,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经过几年的探讨和实践,逐步形成了独具我院特色的体育课程考核体系,实行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体育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图
2.1 重视培养过程,强化形成考核
在对职业院校学生进行培养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培养过程,引导师生把功夫下在平时,加强平时考核与评价在学期考核评价中的权重。体育课属于理论+实践类课程,考核方式分两个方面:其中第一方面为形成性考核,占课程总成绩的70%,具体内容见表1;第二方面为终结性考核,占课程总成绩的30%,主要是体育专项考试。 如果学生的形成性考核成绩不合格,那么,学生的该门功课只能重修,不得补考。
根据我院体育课程教学计划,每学期的考核次数不少于4次,如果有可能,将继续增加考核次数。这就意味着几乎每月都有考核,考核的结果将作为下一阶段开展教育教学、调整教学方式方法的重要参考。平时的考核既注重结合实际过程,又注重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对他们的学习进行考核评价,直接有利于他们的成长和进步。
2.2 分层分段,多样多元
学校体育教学目标既不能仅仅依靠学生身体素质练习来实现,也不能通过国家体质健康测试作为实现目标的唯一途径。体育课程考核评价应该将以上因素综合考虑进去,更倾向于体育习惯和终身体育能力培养目标的实现。我校体育教学模式是第一学期通过国家体制健康测试测试学生的身体素质,第二学期通过专项训练测试学生的专项技能,课后通过体育竞赛指导学生参加社团和运动队,培养学生自主参与体育,热爱体育的习惯。
3. 体育课程改革取得成效
3.1 学生身体素质明显增强
通过今年的改革与实践,我院由过去运动技能考核改革为国家体质健康测试标准与体育运动技能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注重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结合。自学院实施体质健康测试以来,近两年学生体质素质明显提高,学生达标率为95%以上,同时,学生在体育课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得到普遍提高。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以及自觉锻炼的积极性也明显增强。
3.2 课堂教育更具计划性和实践性
体育教学是实现学校体育教学的目的,养成学生终身锻炼习惯的组织形式之一。以往的体育教学,因对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没有准确的把握,课堂中的身体素质练习内容存在盲目性,仅仅围绕教材特点和需要进行练习。通过国家体质健康测试的各类指标,使教师对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有了宏观的了解,教师在备课、 上课和课内外指导也有了具体的操作方向,在课堂及课外体育锻炼指导 方面也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3.3 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更具目的性和计划性
考核内容改革对学生课外指导更具有引导作用。以往考核只是对单纯某项专业技能,而对自我身体素质欠缺,导致学生身体综合素质锻炼有局限性,对于课外体育锻炼,具有盲目性,更多是凭兴趣出发,时效性差。通过体育课程考核改革,学期初第一节课,就把体育课程考核改革方案对学生说清楚,让学生对考核内容,考核方式和评价方法做到心中有数,学生可根据实际情况,有计划的进行自主锻炼,将有助于学生进行养成长期的锻炼意识和习惯。
总之,我们要积极探索体育课程考核改革,充分发挥课程考核改革在师生中的引领和激励作用,逐步建立独具职业教育特色的、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和学生学习能力的体育课程考核体系,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