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iteSpace的壮医药研究可视化分析

2018-10-08庞宇舟尚昱志林基勇方张青槐

关键词:壮医中医药大学发文

庞宇舟,尚昱志,林基勇方 刚,张青槐

(1 广西中医药大学,南宁 530200;2 广西中医药大学 研究生学院,南宁 530001)

壮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唐代刘恂《岭表录异》记载:“岭表山川,盘郁结聚,不易疏泄,故多岚雾作瘴. 人感之多病,腹胪胀成蛊”.在与疾病作斗争的中,壮族先民逐步积累了丰富的医药知识和经验,形成了独特的壮族医药文化[1],不仅在历史上为本民族的健康繁衍做出巨大贡献,而且至今仍是广大壮族地区群众防病、治病的有效手段和方法之一[2, 3].

CiteSpace是美国德雷塞尔大学计算与信息计量学院陈超美教授基于Java语言开发的一款信息可视化软件, 主要用于分析和可视共被引网络, 帮助探测知识领域中潜在的新趋势[4]. SATI是国内应用较广泛的文献题录信息统计分析可视化软件[5]. 本文应用CiteSpace V、SATI3.2等软件统计分析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关于壮医药研究相关文献,构建发文量、来源、作者、机构和关键词等可视化图谱, 来较直观地展现并分析壮医药的发展脉络、研究热点及不足之处.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收集

根据壮医药文献主要为中文文献的特点及CiteSpace软件所支持数据库的局限性,采用CNKI为数据源进行检索. 跨库选择:期刊、硕士、博士、国内会议、国际会议;学科领域:医药卫生科技;检索文献时间跨度: 无限制;检索式:主题词包含“壮医”或含“壮药”,并且篇名不包括“会议”、“招生”、“壮医医院”,进行检索得到文献1709篇,时间跨度:1982年8月 ~2018年1月.

1.2 数据筛选整理

将收集的1709篇文献题录数据分别以Refworks、Endnote格式导出,2名研究者分别应用Refworks在线文件管理软件、Endnote X7软件检查题名、作者、关键词、研究机构、摘要等题录数据是否缺漏及是否与研究主题相关,手工标引缺失字段,统一机构、期刊等名称,合并同义关键词. 如遇分歧而难以确定的问题,则在通读有关全文后进行讨论并由第3名研究者协助作出相关决断. 在对机构名称统一规范过程中,考虑到虽然大学的各附属医院及各二级学院均归属于大学的二级单位,但是各二级单位之间及与大学本部之间的人才配备、研究领域均保持着较高的独立性,故保留各二级单位作为研究分析对象,例如“广西中医药大学教务处”规范后为“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针灸科”规范后为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 最后,通过对题录数据查阅整理,剔除与壮医药研究无关文献13篇,余1696篇文献纳入研究.

1.3 数据可视化分析

将处理好的Endnote格式数据导入SATI3.2软件,进行作者、年份、机构等字段提取及频次统计,将相关结果导入Excel表格中分析及绘图;将处理好的Refworks格式数据导入Cite Space V软件,主要参数设置: Time Slicing:1982—2018; Term Type: Burst Term; Node Types: 分次选取Author、Institution、Keyword; Top N%:top 30% per slice;Pruning: Pathfinder;其余参数根据具体构图内容设置,构建作者、机构、关键词的可视化图谱.

2 结果与分析

2.1 发表年份分析

1982~2017年壮医药相关文献数量总体为上升趋势(图1). 1982~1989年,各年壮医药相关文献发文量均低于4篇,壮医药研究在该时期受到关注极少;1990~2004年,壮医药文献保持在每年7~34 篇,壮医药在该时期逐渐受到关注;2005~2017年,壮医药相关文献数量出现大幅增长,壮医药研究在该时期受到较多重视,呈现较大幅度波动提示有相关政策或研究热点影响,根据发文量年度趋势可预测2018年发文量应在160篇左右.

图1 1982~2018壮医药领域发年文量图Fig.1 Annual number of papers published in Zhuang medicine(1982-2018)

2.2 文献来源分析

研究纳入的1696篇文献源于307种刊物,文献来源广泛,但44%的文献集中分布于10种刊物(图2). 其中中文核心期刊《时珍国医国药》52篇占比3%,不足发文量前十刊物的1/10;剩余66%的文献散在分布于297种不同刊物中,一个显著特点是大部分文献来源于非中文核心期刊. 分析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1)《中国民族医药杂志》、《中国民族民间医药》等民族医药学术期刊均未被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收录;(2)壮医药研究的总体论文质量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图2 壮医药文献来源分布图Fig.2 Literature sources and distribution in Zhuang medicine

2.3 发文作者分析

当今医学研究领域进行团队合作,常产生良好的协同效应,作者合著网络图可用于寻找相应领域的专家及团队[8]. 应用Cite Space V构建以作者为节点及作者间以合著情况为连线的作者合著网络图(图4),该图作者分布为“中心集中,四周分散”状态,以核心作者为中心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连线密集区,表示该领域有多个研究团队,其中分别以林辰、庞宇舟、黄瑾明、方刚为核心的4个研究团队间合作最为密切,其余团队间亦有不同程度的合作.

图3 壮医药研究发文量前20名作者统计图Fig.3 Top 20 authors of Zhuang medical research papers

2.4 机构合作分析

研究机构是科学与技术创新的主要阵地,大量出版物所涉及的作者所在机构信息为挖掘相应领域科研机构提供了线索[9]. 对壮医药相关发文作者所在机构进行可视化分析,可了解壮医药领域研究机构的分布情况和合作情况.应用Cite Space V对所纳入研究文献所包含的机构进行统计并建机构合作网络图,对发文量大于10篇的主要机构进行名称标注,分别为:广西中医药大学(458篇)、广西民族医药研究院(251篇)、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71篇)、广西壮医医院(140篇)、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73篇)、广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39篇)、广西中医药大学壮医药学院(35篇)、右江民族医学院(32篇)、广西中医药研究院(25篇)、广西中药质量标准研究重点实验室(15篇)、广西医科大学药学院(13篇)(图5).

分析图5中所展现的机构可视化图谱发现,壮医药研究的核心机构均在广西,以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民族医药研究院及广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为核心分别形成了3个多个机构合作中心,但合作多为区内院校间合作及院校与其附属医院间的合作,不同省份或地域的机构、院校合作较少.

图5 壮医药研究机构合作网络图Fig.5 Zhuang medicine research institutions network of cooperation relationships.

2.5 关键词及研究热点分析

运用Cites Space V以关键词为节点及发文时间段为节点的延伸线构建关键词时区图,可反映相应领域各时期主要研究方向、内容. 从图6中可归纳出壮医药研究可分为壮医、壮药两部分. 壮医研究的主要诊法是目诊,主要疗法是药线点灸、竹罐疗法、刺血疗法、经筋疗法、针刺等外治法,主要疾病为带状疱疹、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急性痛风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应变性鼻炎等,壮药研究的主要内容为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质量标准、化学成分、含量测定、药理作用、生药学、指纹图谱、正交试验、铁包金、龙钻通痹方等. 从图6中可清晰看出1993年之前壮医药领域出现的关键词较少,主要为壮医药学术体系研究及药线点灸特色诊疗技法研究;1993年之后壮医药领域出现的关键词迅速增多,这体现了壮医药理论、临床研究的不断丰富及壮药研究在这一时期的迅速发展. 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2009年更名为广西民族医药研究院)是壮医药研究的主要阵地之一,1993年2月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成为中国中医研究院的民族医药研究基地,同年5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将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列为全区25个综合改革重点单位之一[10],结合图6中1993年前后壮医药研究的情况可见国家、政府的重视程度对壮医药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突现关键词是某一时期高频出现的关键词,构建主要关键词突现图,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该时期的研究热点及预测研究趋势. 从图7中可发现壮医药领域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出现的突现关键词为壮医、壮族、药线点灸、民族医药、治疗方法、目诊,说明壮医特色诊疗技法是该时期的研究热点;2000年以后新出现的突现关键词为壮药、土垅大白蚁、发掘整理、铁包金、HPLC、针刺、化学成分. 可见现今除了延续20世纪80、90年代的研究热点外,壮药的实验室基础研究是该时期新出现的研究热点,亦为壮医药研究的新趋势. 可见壮医药已经同其他中国传统医药一样,越来越多地受到科研人员的重视.

图6 壮医药研究关键词时区图Fig.6 Keywords time zone map of Zhuang medicine research

图7 壮医药研究关键词突现图Fig.7 Top keywords with the strongest citation bursts

在图6、图7的关键词分布情况中可看出,壮医药文献均没有明显涉及壮医药的比较研究及壮医药理论体系研究等重要内容. 比较研究可通过比较壮医与其他民族医学对于相同生命现象的诠释以发现不同民族医药间的共同点与差异性,进而完善壮医药理论体系,可为壮医药的临床实践活动提供更为丰富的理论指导.这些没有明显涉及的内容今后更需要引起壮医药研究机构、专家、学者们的注意,筑牢壮医药发展根基.

3 结语

壮医药是中国传统医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11年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壮医药文献是壮医药传承的重要载体及其发展历程的有力见证. 借助可视化分析工具对壮医药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及可视化分析总结可知:壮医药研究目前处于发展时期,研究内容、热点逐年增多,但仍存在壮医药研究作者及机构间的合作较为局限,壮医药领域总体论文发文质量不高及对壮医药理论研究重视程度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以下建议:(1)通过定期举办壮医药学术会议、组建民族医药发展联盟等方式加强研究机构间的交流沟通,增强跨学科、跨院校、跨区域的壮医临床与药物合作研究.提高壮医药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影响较高的刊物上的发文率,进一步推动壮医药的传播.(2)深入民间发掘、整理壮医药诊治理念,不断完善、创新壮医药理论体系.(3)运用现代药理学、循证医学等对壮医的效验方加以验证,加强与药企合作研究,提高产学研转化效率,努力打造出类似苗药贵州百灵咳速停糖浆、藏药奇正消痛贴膏等的壮药品牌.(4)充分发挥广西是我国中草药资源第二大省区及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的天然优势,在《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16~2020)》、《共同推进“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桂港澳与东盟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国际创新合作圈建设南宁倡议》等政策的促进下,加速打造广西国际壮医医院等国际医学交流、服务平台,促进壮医药文化与产业走向东盟,走向世界!

猜你喜欢

壮医中医药大学发文
山东中医药大学科研创新团队介绍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基于培养壮医临床思维的壮医五诊实训教学改革探讨
壮医六方藤方对慢性盆腔炎模型大鼠血清白介素-6、TLR样受体4表达的影响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ESL Learners’ Semantic Awareness of English Words,Semantic Transfer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Vocabulary Teaching in a Second Language
壮医术语英译规范性问题及建议蒙洁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