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岳西县古树名木调查初报与保护建议

2018-10-08吴良军

安徽林业科技 2018年3期
关键词:岳西县古树名古树

吴良军

(岳西县林业局,安徽 安庆 246600)

1 自然概况

岳西县位于大别山东南、安徽省西南边陲,与霍山、舒城、潜山、太湖及湖北省英山五县接壤。位于115°50′~116°33′E,30°39′~31°11′N,总面积 2 398 km2,为纯山区县,素有“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之称。地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属北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年平均气温为14.4℃,平均年降水量为1 445.8 mm,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复杂,小气候差异大。森林覆盖率高达76%,地带性植被为常绿阔叶林,但由于海拔等因素,落叶阔叶林占主导地位;生物多样性丰富,被称为大别山的物种基因库。环境质量优,自然风光美,适宜人口居住、养生、旅游等。

境内保留大量的古树资源,是安徽生物多样性资源和林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大量流传的各种古树的传说,构成了多彩的岳西地方特色文化。因此,岳西县古树名木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保护价值。

2 调查范围与方法

2.1 调查范围

岳西县范围内的古树名木。

2.2 调查方法

按照《古树名木鉴定标准(试行)》《古树名木普查技术规范(试行)》《安徽省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技术要求,对零散古树采取每木调查,对集中分布的古树采用古树群调查方法。原来登记在册的古树名木,重新核对原有调查数据,并采用GPS进行定位,拍摄照片。本次普查中新增的古树名木按照技术规定和操作细则完成所有调查内容,并采用GPS定位,拍摄照片。树种由熟悉树木分类的技术人员现场确定,对疑难树种采集标本由专家鉴定;所有古树的树种确定最终请专家通过照片进一步核定。对树龄的确定主要是根据树木生长状况、走访当地老住户和查阅档案资料等方式进行初步判定,再由专家进行核定。

3 结果与分析

3.1 资源概况

调查结果表明,岳西县有古树名木1 237株,其中古树1 236株、名木1株。在1 236株古树中一级古树40株、二级古树127株、三级1 069株[1-2]。1株名木,位于包家门坎岭,为大别山五针松模式标本采集树,树龄达600年。另外在本次调查中,首次发现珂楠树在安徽分布新记录[3]。

岳西县古树名木树种分属24科40属53种(见表1),其中一级古树12种、二级古树30种、三级古树44种。在古树名木中,以枫杨株数最多,达294株;其次为樟树,201株;第三为枫香,166株。一级古树中,银杏株数最多,16株,占一级古树的40%;二级古树中,枫香、银杏、樟树株数较多,分别为24株、22株、14株,占二级古树的19%、17%、11%;三级古树中枫杨、樟树、枫香数量最多,分别为290株、184株、141株,各占三级古树的27%、17%、13%。

表1 岳西古树名木树种及树龄龄级统计

3.2 分布情况

3.2.1 区域分布

岳西县古树主要集中分布于冶溪镇,有706株,占全县古树的57%。该镇为山间盆地,森林覆盖率全县最低,但群众自古就有保护古树的传统。名木1株分布于包家乡。古树名木分区域分布情况见表2。

表2 岳西县古树名木分布区域统计

3.2.2 位置分布

岳西县1 237株古树名木全部分布于农村(见表3),其中散生分布982株,群状分布255株。分布农村的又集中生于农村田野,特别是一些村口、墓地及土地庙旁,而岳西县的宗教寺庙内的树,由于一段时期内砍伐殆尽,未发现有古树生存。

表3 岳西县古树名木位置分布统计

3.3 生长状况

根据调查结果来看,岳西县古树名木总的生长状况良好,1 237株中濒危株11株,衰弱株81株,其他均为正常株(见表4)。从树体受损来看,仅有54株为伤残状态,伤残中主要为树干基部腐烂形成树干空洞,再就是雷击、风折、雨雪冰冻造成主干或大枝折断。

表4 岳西县古树名木生长状况统计

3.4 受胁因子分析

3.4.1 恶劣生长环境对树木的威胁

岳西县古树名木多分布于陡坡峭壁,水土流失严重,使树木根系裸露,影响到树木生长,易造成古树倒伏。此地大部分风倒木均由此因素引起。

3.4.2 灾害性气象因子对古树的威胁

主要是雷击和暴风雨,如冶溪镇的700年“翰林”罗汉松(Podocarpus macrophyllus)[4],包家乡 300余年的古槐,都是近年来由于暴风雨击倒后死亡。

3.4.3 病虫害对古树的威胁

古树由于年龄大,树势较弱,对病虫害的抗性差,易受病虫危害。如冶溪的苦槠古树,感染有丛枝病;名木大别山五针松,感染有壳针孢叶枯病、松赤枯病等病害。

3.4.4 人为活动对古树的威胁

树下堆放杂物柴火、工程弃土堆积等对树干造成损害;工程施工开沟造成根系损伤和地下水环境的改变,地面水泥过度硬化影响到树木根系的呼吸和树干基部的生长等。

3.4.5 其他植物对古树的威胁

全县许多古树上都生长有寄生性植物,如槲寄生(Viscum coloratum)、锈毛钝果寄生(Taxillus levinei)等,另外还有攀附性藤本植物,如薜荔(Ficus pumila)、络石(Trachelospermum jasminoides)、常春藤(Hedera sinensis)、扶芳藤(Euonymus fortunei)等,对古树树体造成很大伤害;生长于古树周边的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林对古树生长也有较大影响。

3.5 调查工作之不足

3.5.1 存在漏统

由于受人力、技术水平限制,本次调查主要集中在村镇、道路、河流等交通比较方便区域,对偏远地块和深山森林中的古树登记不到位。如田头乡岩上的甜槠(Castanopsis eyrei)、店前镇涧内古杨梅(Myrica rubra)等未进行登记。

3.5.2 侧重于乔木类树种

灌木和藤本类没有调查,如天河尖、驮尖等大面积都支杜鹃(Rhododendron shanii)原生灌丛林,包家乡的古凌霄(Campsis grandiflora),天峡景区大面积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及常春油麻藤(Mucuna sempervirens)等,虽是百年以上,但未进行登记。

4 建议

4.1 加大普查力度,进一步摸清家底

要加大对边远地区、林中散生古树的调查;将灌木类、木质藤本类列入调查对象;加大对未破坏的深山区原生森林的调查登记,一经发现古树名木,立即列入严格保护的范畴。

4.2 全面建立古树名木电子信息化管理系统

除按普查技术要求建立纸质档案外,还应建立基于地理信息技术(GIS)古树名木的电子信息化管理系统,与气象预报系统、有害生物监测体系结合建立古树名树损害预警系统。还可通过该系统,建立工程建设及其他人为活动对相关古树名木的影响评估系统。

4.3 加强对古树名木的动态监测

根据《安徽古树名木保护条例》,对所有古树名木进行挂牌,确定古树名木的养护责任单位或养护责任人;林业主管部门应定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古树名木进行调查,及时掌握古树名木生长中出现的异常情况。

4.4 建立专业的管理队伍

古树名木的养护与抢救,专业性强,技术含量高,如冶溪镇古罗汉松的抢救失败就与技术经验不足有一定关系。为此,建议应在绿化部门建立一支专业技术队伍,负责全县古树的复壮和抢救性保护工作。

4.5 设立古树名木保护专项资金

目前古树名木保护经费严重不足,许多受威胁的古树无法及时救治。建议每年财政预算中应设立专项经费,用于古树名木的保护。

4.6 加大宣传力度

通过各种不同渠道向公众进行古树名木保护知识宣传,普及古树保护价值、保护办法和保护意义,提高公众保护古树名木的责任意识、法律意识,让公众自觉参与到古树名木保护工作中来。

猜你喜欢

岳西县古树名古树
2022 年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启动
《古树》
家乡的古树
长兴县上线首批古树名木认养活动
泰安市古树名木保护与复壮研究
推动岳西县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工作探究
岳西县拖拉机变型运输机监管现状及对策建议
永州GPS定位保护古树名木
古树绿荫
百年古树东岛逢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