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黟县湿地资源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保护对策

2018-10-08陈龙飞

安徽林业科技 2018年3期
关键词:黟县保护区河流

陈龙飞

(黟县五溪山自然保护区管理站,安徽 黄山 245500)

根据国际《湿地公约》定义,“湿地系指自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不超过6 m的水域”。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地球最重要的三大生态系统。作为地球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湿地具有极其重要的生态环境和社会服务功能,在抵御洪水、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降解污染和维护区域生态安全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湿地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保护湿地,对于维护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状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黟县湿地总面积956.31 hm2,其中永久性河流湿地面积757.45 hm2,占近8成;库塘和运河/输水河面积占2成[1]。黟县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境内的横江(漳水)又是新安江北源,生态敏感,湿地保护尤显重要。本文针对黟县湿地资源保护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湿地保护建议和对策,以期为全县湿地保护管理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1 黟县自然概况

黟县位于安徽省南端,地处 117°38′~118°06′E,29°47′~30°12′N。黄山山脉自东向西经兴岭——殷溪岭——方家岭横贯县域中部,形成新安江(南)和青弋江(北)在黟县境内的天然分水岭,中间高、南北低。山峰海拔在800~1 000 m,最高海拔1 432 m。地形以中、低山地和丘陵为主,山间谷地从属。地质年代属晚元古代地槽区的一部分。

黟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湿润,雨热同季,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1 783.6 mm;年平均气温15.8℃,极端最低温-12.2℃,大于10℃年积温4 986℃;森林覆盖率84.78%。

2 黟县湿地概况

2.1 湿地类型与面积

据安徽省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黟县湿地总面积956.31 hm2(不包括水稻田,下同),占县域国土总面积的1.12%。湿地类型分为2类3型,即河流湿地、人工湿地2类,永久性河流、库塘、运河/输水河3型。按照湿地类型划分,永久性河流湿地面积757.45 hm2,占湿地总面积的79.2%;人工湿地面积198.86 hm2,占湿地总面积的20.8%。人工湿地又分库塘、运河/输水线两个湿地型,其中库塘湿地166.67 hm2,占全县湿地总面积的17.43%;运河/输水线面积32.19 hm2,占3.37%(详见表1)。此外,黟县还有大面积的水稻田湿地。

表1 黟县湿地类型面积统计

从表1可以看出,黟县湿地类型较少,以自然湿地为主,河流湿地占绝对优势,永久性河流湿地面积757.45 hm2,占湿地总面积的79.2%。其中横江(漳水)湿地为新安江水系北源,清溪河湿地为青弋江一级支流。全县河流共有129条,总长度为525.5 km,河网密度0.89 km/km2,具有数量多、流程短、生态敏感等特点。

2.2 湿地动植物资源

根据调查统计,黟县湿地维管束植物89科283属620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莼菜、水蕨、莲、野大豆、金荞麦、野菱6种。湿地脊椎动物35目81科315种[2],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东方白鹳、小天鹅、赤腹鹰、雀鹰、红隼、草鸮、斑头鸺鹠、鸳鸯、红尾伯劳、棕背伯劳、大鲵、虎纹蛙、穿山甲、水獭14种。

2.3 湿地保护与利用现状

截至2017年底,全县共规划建立湿地保护区、湿地公园等各类湿地保护区域3处,其中县级湿地类型保护区、县级湿地公园各1处,湿地物种种质资源保护区1处。湿地受保护面积336.67 hm2,湿地保护率35.2%,低于安徽省湿地保护率水平。

湿地开发利用主要是河流湿地的小水电开发、湿地旅游(桃花源漂流)、库塘水产养殖等。

3 湿地面临的威胁与保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 湿地面临威胁

3.1.1 湿地污染加剧

生活和工业生产污水向靠近城镇的湿地区域排放,农田耕作过程中超标使用化肥及农药等污染物,形成农业面源污染,对湿地水资源和湿地生物链产生极大破坏,从而对候鸟栖息、繁殖等活动产生不利影响。

3.1.2 自然河流建闸修坝使其转变为人工湿地

境内一些重要的河流湿地,如清溪河、漳水、漳溪、虞山溪大多数河都修建了水库、闸坝,阻断了河流水系的自然延伸,导致河流下游枯竭或溪流消失,尤其是一些违法滥建小规模梯级小水电开发,未作生物多样性影响与保护措施,阻塞水生动物的洄游通道,破坏鱼、虾、蟹类的栖息与繁殖生境和水禽栖息地,造成一些溪流型蛙类和龟类的消失,降低了湿地水体自净能力,加速库塘富营养化进程。

3.1.3 基建和城市化也逐渐成为威胁湿地的重要因子

山区开辟公路直接破坏植被,弃渣土(石)淤塞河道。基建和城市化不断扩展,沟塘被填或作为垃圾的堆放场所,污染湿地,干扰了动物的栖息,改变甚至破坏了湿地原有的自然景观,加剧了湿地的萎缩[3]。

3.1.4 泥沙淤积和沼泽化

黟县水土流失面积约达86.5 km2,每年因水土流失带走的泥沙高达24.21万t。与1982年相比,县内的横江干流河床平均淤高0.82 m,各大支流河床平均淤高0.33 m[4]。导致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主要是山区开发建设活动中没有采取有效保护措施,农业耕作方式不合理,植被被破坏,弃渣、土、石直接倾倒于河道中,部分河流及其支流集水区内森林退化、人工林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等,泥沙淤积加剧了库塘的沼泽化。

3.1.5 非法猎捕和生物入侵

非法猎捕湿地野生动物依然是湿地生物的威胁因素。尤其是毒鱼、电鱼和捕捉野生龟类等非法行为,直接造成珍稀湿地物种资源减少甚至濒临灭绝。

生物入侵威胁本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如喜旱莲子草侵入湿地沼泽,覆盖水面,挤占湿地生态位,破坏原生水生生态系统;还有人工养殖的牛蛙、红耳龟及鳄龟等的逃逸或随意放生,也存在物种入侵的危险。

3.2 湿地保护认识不足,管理制度不健全

湿地保护是一项新兴事业,目前社会上普遍缺乏湿地保护意识,人们对湿地的生态环境价值和可持续利用重要性缺乏认识。由于认识不足和经济利益驱动,加之管理制度不健全,湿地得不到有效保护,其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能得以持续充分发挥。

3.3 湿地保护空缺较大

黟县属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境内尚有一些湿地,如新安江北源发源地漳水、生态脆弱的虞山溪及一些饮用水源等重要湿地未纳入湿地保护体系之中。清溪湿地自然保护区存在着将部分镇、村居民点划入保护区内,造成保护区内人类活动频繁等不合理情况。

3.4 湿地管理机构缺失

湿地保护管理涉及到环保、林业、水利、国土、农业等多个政府管理部门,职能交叉,职责不清。黟县湿地保护工作起步相对较晚,尚未建立专门湿地管理机构,管理力量不足,专业人员更是缺乏,湿地保护区和湿地公园管理机构无编制、无人员问题突出,制约着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发展。

3.5 资金投入不足

地方财政可支配财力弱,目前资金投入力度远不能满足保护管理要求。

4 对策与建议

4.1 认真贯彻执行湿地法规,依法保护湿地

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自然保护区条例》《安徽省湿地保护条例》等湿地保护各项法律法规,依法规范协调湿地保护与利用关系,明确有关部门湿地保护区职责,使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有法可依。

严格湿地保护管理制度。划定湿地保护红线,健全湿地用途管制制度、湿地保护考核制度和湿地破坏责任追究制度。建立新安江、青弋江湿地水生态补偿长效机制,平衡湿地保护和水资源利用各方利益。严格执法,依法打击侵占湿地、破坏湿地野生动植物和湿地环境违法活动,确保全县湿地面积不减少。

4.2 加强宣传,提高保护意识

利用电视、网络、公众微信号和报纸、图片影像资料,通过湿地课堂、科普教育基地、“世界湿地日”等多种形式宣传教育活动,加大湿地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湿地保护意识,引导广大市民积极支持和参与湿地保护。

4.3 完善湿地空间保护体系,稳定和扩大湿地保护面积

目前,要依据《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十三五”实施规划》和《安徽省湿地规划(2016~2030)》,制定黟县湿地保护规划,为湿地保护发展提供目标、任务、依据。逐步完善以湿地保护区、湿地公园和湿地保护小区为主,其他保护形式共同组成的湿地保护体系网络。按照认定标准程序,将黄姑河湿地(光唇鱼种质资源保护区)纳入省级重要湿地,将漳溪、虞山溪、横江(漳水)划为市县一般湿地,公布名录和范围,建立清溪河(金头闭壳龟)省级湿地保护区和桃花源、甲溪河湿地保护小区,将县域内重要湿地纳入保护体系之中。

4.4 实施湿地生态修复工程

遵循湿地自然规律,坚持以湿地自然恢复为主,减少人为干扰的原则,对功能退化的自然湿地开展生态修复工程。通过退耕还湿、恢复河流湖岸自然岸线,保护湿地原生植被,实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集水区餐饮业和生活污水处理,对清溪、横江(漳水)、奇墅湖湿地实施湿地生态修复工程,促进清溪金头闭壳龟栖息地生态环境改善,恢复、提高横江(漳水)、奇墅湖湿地原生水生生物种群数量和保障水源供给的生态保护与社会服务功能。

4.5 强化科技支撑

引进专业人才,联合高校和科研机构,加强湿地资源监测,建立湿地资源信息数据库,开展湿地保护模式、退化湿地生态修复新技术和湿地可持续利用研究与应用,提升湿地保护管理科技水平。

4.6 加大湿地保护投入

将湿地保护资金纳入地方政府财政预算,确保湿地保护资金主体投入落到实处。申报湿地项目资金,争取湿地保护公益组织和国际组织的捐赠资金,弥补湿地保护资金不足的短板。

猜你喜欢

黟县保护区河流
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名录与分布
安徽省黄山市:油菜花开景如画
黄河三角洲保护区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河流
流放自己的河流
“腊八豆腐”香飘黟县
浅谈黟县蚕桑产业再发展
当河流遇见海
黟县大棚蔬菜生产现状及发展思路
静静的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