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贤文化助力农村治理现代化
2018-09-30杜熙孟楠
杜熙 孟楠
【摘要】乡贤文化是中国乡村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社会文明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支撑。乡贤文化以其自身独有特点为农村治理现代化建设带来积极成效,能够有效涵育农村新风、凝聚乡村力量、减少农村矛盾冲突,同时,也对农村经济发展发揮积极作用。
【关键词】乡贤文化 农村 治理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C31 【文献标识码】A
当前农村治理的三个困境
困境一:农村空心化问题加剧,治理难度大。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现代农村人口流动规模日益扩大,农村空心化问题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留守在农村居住和生活的主要群体是妇女、儿童和老人,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这些群体很难成为农村现代化治理的主要力量。这种缺乏主体建设力量的局面,使得乡村治理体系陷入被动局面,严重影响了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顺利推行,不利于我国农村治理的现代化进程,同时也影响到了国家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提升。
困境二:农村地区发展的非均衡性突出。伴随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我国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与新时代乡村振兴的要求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农村与城市、东西部农村之间存在发展不均衡现象,这为实现农村治理现代化增添了一定的难度。
困境三:农村社会精英流失影响农村治理。农村精英是农村治理体系的主体力量,在推动农村社会治理、完善乡村文化建设、增强村民的公民意识等方面,具有带头与示范作用。近年来,在城乡一体化建设过程中,随着现代农村人口流动规模日益扩大,农村精英的流失更加明显,这不仅加大了城乡差距,也影响了农业生产、农村基本建设和农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甚至造成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在村民现代化自治体系中流于形式,大大增加了农村治理的难度。
乡贤在现代农村治理中的作用
涵育农村新风,传承中华文明。在传统农村社会里,乡贤是集文化和教育于一体的先进分子,他们通常对农村社会变革起着主导作用,也是乡村文化推广的主力军,对于推动传统农村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封建社会的圣谕宣讲、教化乡里等职责一般都由乡贤完成。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乡贤在农村社会现代化中起到的作用发生了新的变化,一方面,乡贤在农村社会现代化中为建设新农村,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撑;另一方面,乡贤积极促进传统中华文化传承,如在保护传承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乡贤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很多乡贤掌握着独特的民间技术和民间艺术,通过深入挖掘农村非物质文化资源,不但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而且实现了传统的乡土人情与现代文明的结合与传承,以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建立农村乡情纽带,凝集农村力量。自古以来乡愁情怀是建立乡情纽带的内在动力,当乡村的传统文化受到现代文化冲击之时,乡贤文化正是凝聚农村乡情的纽带力量。乡贤用自己的人格修养和知识为乡民提供情感联络的平台,为他们提供了心灵的慰藉,让故乡得到广泛的关注。也正是这种纽带情怀,形成推动农村更快发展的向心力,加速了农村力量的凝聚,让乡民有着极大的荣誉感和归属感,促使他们为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农村治理现代化提供强大的支撑。
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减少农村矛盾冲突。乡贤文化所倡导的和谐共处、同舟共济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规范意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社会的实践发挥着重要的影响。村规民约和民风民俗体现着乡贤文化的传承,历经了传统文化的磨练和考验,将村规民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起来,不仅可以激发农村群众的道德良心,而且可以减少农村矛盾的产生。通过乡贤文化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村民自觉遵守社会道德公约,有利于实现自我管理,提高村民的思想道德修养;有利于加强现代农村基础治理,为农村社会稳定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奉献知识促进改革,助力农村经济发展。乡贤文化依靠特有的资源优势,有效结合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用深厚的文化和知识力量,为加速农村经济发展开拓新途径。另外,在乡贤文化的推动下,通过创新引导等方式,将乡民各自传承的民俗、手工等民间文化进行开发,与乡村生态旅游、乡村生活体验等旅游项目融合,打造独特的农耕文化、民俗风情等旅游品牌,不但能够有效促进农村产业发展,而且有利于农村社会稳定。
现代农村治理下的乡贤文化建设
重视乡贤文化,完善现代化农村治理体系。在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建设中,乡村基层治理逐步从单一的被动模式向多元化模式发展,形成了多元化、协同合作化的乡村治理模式。乡贤文化有效衔接了乡土情怀与现代社会发展需要,一方面,只有注重乡贤文化在农村治理体系的价值和作用,以“社区协商、共建共享”的方式,才能形成政府治理与村民自治相结合的良好格局;另一方面,乡村基层治理离不开乡贤文化的思想观念,乡贤文化为基层党组织的治理工作提供理论基础。坚持党的领导是农村多元化协调治理的关键所在,是维护乡村治理稳定的前提,发挥乡贤组织文化的协同作用是完善乡村治理体系不可缺少的力量。
吸引乡贤回归,助推现代化农村和谐建设。农村社会从传统的礼俗社会转变为现代社会需要依赖乡贤文化的助推,单方面依靠政府的宣传和建设是很难成功的。而那些从乡村走出来的精英分子,其思想观念相对开放,既有传统文化的底蕴,又能接受现代文化的熏陶,了解一定的治理理念。并且,乡贤对农村的实际情况比较了解,一方面,他们熟悉村民的内心需求;另一方面,村民也更容易与乡贤建立较为畅通的交流途径。乡贤文化特有的优势,对于现代化农村和谐发展起着积极的影响作用。在吸引乡贤回归方面,政府需要发挥统战职能,优化投资环境,加大宣传力度,增强乡贤回归的吸引力。吸引他们回归乡村,有利于打破传统乡村封闭局面,村民们更容易接受他们的治理理念,无疑对现代农村治理起到了助推作用,对于现代化农村和谐建设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重构乡村文化,提升现代农村人才价值。在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中,城市文化以先天性优越条件在一定程度上边缘化了乡村文化,由此造成乡村文化难以延续,也加大了乡村现代化治理的难度。重构乡村传统文化,离不开有奉献精神的乡贤参与其中。乡贤文化是乡村文化的瑰宝,通过宣传先进乡贤典型的事迹,在乡村社会广泛推行学习教育,如在学校、宗庙祠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村级文化中心等聚集地举办国学知识讲座和道德讲堂等活动,鼓舞农村青年人积极向上,勤奋好学,激励他们以自身的资源优势,加强学习民间艺术的热情,为培养民间艺术文化的接班人创造条件,完善现代农村人才队伍,为农村治理现代化提供内在动力。同时,以乡贤文化为依托,将乡贤品德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积极渲染家风美德和诚信品质建设,不但可以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社会得到实践,而且也可以在乡村振兴中形成良好风尚,培养现代农村人才。
在实现农村治理现代化的道路上,乡贤文化是必不可缺的重要力量。乡贤文化凝聚了中国传统乡村基层治理的智慧和经验,当下乡村现代化治理应当充分发挥乡贤文化的优势,为我国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内在精神动力。
(作者分别为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新疆大学中亚研究院院长、教授)
责编/谷漩 美编/于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