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教育戏剧提高中学生生涯适应力的可行性分析
2018-09-30严梓洛王乃弋
严梓洛 王乃弋
〔摘要〕生涯适应力是基于学生成长所需的能力,也是高考改革的新要求。本文基于教育戏剧这种新兴并富有活力的教学方法,将生涯教育与教育戏剧结合在一起,并从概念界定、教育戏剧对中学生生涯适应力的作用机制、指导策略等几个方面来阐述教育戏剧对于提升学生生涯适应力的可行性。
〔关键词〕生涯教育;生涯适应力;教育戏剧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19-0027-05
在中学阶段开展生涯教育是必要的,也是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因为中学阶段是人身心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根据Super生涯发展阶段理论的观点,中学阶段,学生正处于生涯的探索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在学校、休闲活动的经验中,进行自我探索、角色探索与职业探索,这一时期学生发展的特点是职业偏好逐渐具体化[1],其生涯探索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未来职业和生活的质量。在这一时期,学生容易出现迷茫、焦虑等心理现象,因此需要家长、教师和父母等各方面力量的帮助。恰当的生涯指导,将帮助学生顺利度过这段“矛盾动荡期”,完成选专业选大学等一系列重要的生涯决策。因而如何开展好生涯教育也成为学校心理教师探索的重要问题。
生涯适应力是衡量中学生生涯发展的重要指标,是中学生生涯决策的重要准备和基础[2]。若生涯适应力未达到相应发展水平,则可能对中学生未来的生涯决策埋下隐患[3],因此培养生涯适应能力是中学生涯教育的重要目标。
在众多艺术中,戏剧最接近人类本来的面貌,与人的发展息息相关。教育戏剧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是指将戏剧应用于教育领域的各种方法和活动的统称。将教育戏剧的教学方式引入中学生涯教育之中,将有助于学生提升自我效能感和生涯适应力。纵观国内外研究,探讨将教育戏剧融入生涯教育以提升中学生生涯适应力的文献非常少,因此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来探讨将教育戏剧引入中学生涯课程的可行性。
一、生涯教育与生涯适应力
(一)生涯教育
生涯教育即生涯规划教育,最初发源于美国,在其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职业指导、生涯辅导、生涯教育的三个阶段的转变与发展。从生涯教育的国际发展趋势来看,中学生涯教育的目标是教给学生适应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关键知识、技能与观念,使之能在人生的所有阶段主动、智慧地适应社会,实现自我发展,而不仅是简单地培养学生的学科选择能力与规划能力[4]。本文认为生涯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学生规划自我生涯的意识与技能,是帮助他们进行生涯设计、确立生涯目标、选择职业生涯角色、寻求最佳生涯发展途径的专门性课程与活动[5]。
(二)生涯适应力
生涯适应力是目前生涯心理学领域的重要概念,由美国生涯心理学家Savickas倡导,他提出,生涯适应力是个体对于可预测的生涯任务、所参与的生涯角色,与面对生涯改变或生涯情境中不可预测之生涯问题的因应准备程度[6]。Savickas經过不断修正与改进,提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生涯适应力四维理论建构模型,他认为个体生涯适应力的发展是沿着四个维度进行的,分别为生涯关注(career concern)、生涯控制(career control)、生涯好奇(career curiosity)和生涯自信(career confidence)[7]。每一维度都有一个核心的问题需要个体做出回答,即“我有未来吗”“谁拥有我的未来”“未来我想要做什么”和“我能做到吗”。个体生涯适应力的发展贯穿于这些阶段,最终形成其与生涯规划、决策和调整有关的独特的态度、信念和能力,Savickas将此三个因素称之为生涯建构的ABC理论,其中“态度”是指引起行为的情感变量或感觉,“信念”是指引领个体行为想要改变的意向,而“能力”是指理解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三个因素对生涯适应力的四个维度均具有调节功能,会影响个体在面对生涯发展任务、生涯转换或生涯困境时的生涯适应行为,进而促使个体将他们的生涯自我概念整合到生涯角色中去[8]。
(三)生涯教育与生涯适应力的关系
根据生涯教育的内涵和定义可知,生涯教育是培养学生规划生涯能力的教育。当前中小学所开展的生涯教育由于受到师资力量、学生课时等因素的限制,其形式主要在于指导学生掌握规划生涯的技巧和方法,强调通过这些方法明确生涯目标,以达成“确定”的状态[9]。这种教学形式具有确定性,稳定性和有序性的特点,但是,这在一定程度上逃避了对生涯发展不确定性的探讨,在急剧变化的社会中,每个人都可能会面临不同的生涯发展情况,若再用这种确定的指导模式指导学生的生涯发展,会使得学生面对未来的生涯显得力不从心。学生一旦面临某一生涯目标无法达成的情况时,就容易陷入对自我的否定和质疑中[10]。
生涯适应力理论的提出弥补了这些不足。生涯适应力的理论强调了个体在生涯发展中主动诠释与自我概念的建构,这一过程使生涯决策的权利回归到发展主题上,而不再为一个封闭、固定的系统所限定。从这一角度看,生涯适应力的概念不仅切合了当前社会就业形势严峻多变的现实,也符合新高考改革要求学生所具备的不断发展和适应现实的素质。
综上所述,生涯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学生生涯适应能力的教育。
二、教育戏剧概述
教育戏剧源于法国思想家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从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和“在戏剧实践中学习”(Learning by dramatic doing)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彰显了“从做中学”的教育理念。从广义上看,教育戏剧指戏剧在教育领域应用的各种方法和活动的统称,包含狭义的教育戏剧(Drama in Education)、教育剧场(Theatre in Drama)、儿童戏剧(Childrens Drama)、创作性戏剧(Creative Drama)、过程戏剧(Process Drama)、开发性戏剧(Development Drama)等[11]。教育戏剧从诞生伊始,主要被运用于学校课程和人才培训之中,随后教育戏剧开始在社区教育等终身教育过程中出现。教育戏剧与传统戏剧的最大差别在于,传统戏剧以展示表演为最大价值取向,教育戏剧则重视学生自身在参与过程中的反省和体验。教育戏剧的应用,使教育摆脱枯燥的说教,让接受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取知识,在客观知识中加入个人的主观认知与感情投入,从而建立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和想象,创造出个人对知识的独特理解[12]。
三、教育戏剧对中学生生涯适应力的作用机制
(一)教育戏剧与生涯教育的共同特点
教育戏剧的理念是把戏剧的结构化解为一个个要素,如将剧本创作、角色模仿等融入教学的过程中,强调戏剧在教学过程中的特殊功能[13]。教育戏剧的理念可以为中学生涯教育所借鉴,并用以改革现有的生涯课程的教学模式。传统的生涯课堂上,教师习惯以讲授的方式来介绍一些常见的职业生涯知识、中考或高考的严峻形势,在这种形式的生涯课程中,由于讲解枯燥无味,内容缺乏新意,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与注意,不能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充分发挥出来,同时也无法充分培养学生以生涯自信、生涯控制、生涯好奇、生涯关注为主的生涯适应能力。
生涯课程的教学可以通过戏剧活动,让学生去发掘、体验和解决问题,从而在不知不觉中了解自己,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升华情感。本文将从生涯课程和教育戏剧两种教学方式的共同点上,来阐述二者在教学方式上的契合点,从而分析将教育戏剧引入生涯课程的可行性。
1.教育戏剧和中学生涯教育都突出了创设情境的重要性
戏剧学习与传统的认知学习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是一种情境化的学习。戏剧学习植根于特定的情境之中,因此情境的巧妙设计是学生能够入戏的关键。教师运用教育戏剧手段,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饱含冲突的生动场景,引起学生积极的、健康的情感体验,能有效激发台上台下学生的情感,促使学生的各项机能得到发展。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愉悦的课堂气氛(有时由紧张-轻松交互作用带来)是取得优良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学生情感高涨和欢欣鼓舞之时往往是知识内化和深化之时。由于创设的情境很多都跟戏剧元素有关,如音乐、图画、表演等(当然生活、实物、语言等也是情境创设的出发点),生涯课程同样突出了创设情境的重要性。在生涯课的课堂上,教师需要创设有关未来生涯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表演或者游戏的方式,通过活动来展现他们对待未来生涯的态度和对未来生活的创想。在这个方面,生涯课程与教育戏剧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因此在现代生涯课程教学中,应重视渗透教育戏剧的元素。
2.戏剧教育和生涯教育都体现了体验性、综合性的特点
戏剧学习不同于认知学习,其基本元素不是知识和命题,而是情境、冲突和行动。一方面,通过虚构的角色扮演,参与者就能运用天赋的扮演技能,发挥创造力,突破限制,跳出日常生活的框框,取得一些我们平日不会得到的经验。学生在角色扮演中能够发挥其主体性,激发想象力,增强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领悟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剧本创作、角色扮演等戏剧活动,戏剧参与者把已有的经验放进角色和情景里,去共同解决一个问题、完成一件事,通过这些体验,能大大增强学生的参与性和对生涯的积极关注。
(二)教育戏剧对生涯适应力四个方面的作用
在众多艺术门类中,戏剧最接近人类生活的本来面貌,是指向人生命本身的活動,与人的发展息息相关。基于戏剧艺术的特点以及高中生的心理特征,将戏剧应用到中学生涯辅导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生涯适应能力,帮助他们构建和谐人格。具体说来,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作用。
1.生涯自信方面
生涯自信是指个体对自己生涯问题解决能力的信心以及自我效能感。相关研究表明,将教育戏剧应用到心理健康课程中,将有效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同时该研究显示在运用教育戏剧对学生行为进行干预后,发现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个人情绪、人际交往能力和自信心都有所提升[14]。从上述的研究可以看出将教育戏剧应用于心理健康课程中当中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未来生涯的自信心,生涯辅导课程作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学和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帮助学生更加理解和认识自我,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提升对未来生涯的自信。
教育戏剧是一种包括多种形式,具有表达开放性、规模灵活性、操作可行性等特点的教学方式,学生在教育戏剧中处于中心的地位。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开动脑筋,进行创造性的创作,因而能促进参与者相互学习、经验共享、共同探索。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设置一些生涯上的困境,通过学生的自我探索来解决困境,提高学生解决生涯问题的能力。学生面对各种变化能灵活采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自然就能大大提升其在生涯自信方面的能力。
2.生涯关注方面
生涯关注是指个体对未来生涯能够有所关注和关注的程度。新高考政策颁布后,选课、选专业和选大学等各方面都需要学生根据自己的性格和兴趣进行选择,这种外界的力量迫使学生不得不提前进行规划和学习。但是当选择的压力是来源于外界的时候,很多学生会产生对未来生涯和学习上的焦虑,其内部动机会相应减弱。
教育戏剧可以激活那些被传统教育方式忽略的人类潜能,并能促成这种与生俱来的潜能得以发展。教育戏剧重在过程,不存在单一、僵化的标准来评价和要求每位学生,他们不需要承受来自完成某种标准结果的压力,当学生不需要承担这种压力的时候,就能很好地激发其内在动机与对未来的自我生涯的关注。
教育戏剧充分考虑到了每个人身上存在的差异性,提倡因材施教和个性化的教学。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开放的心态,其个性和创造性能得到自由的展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大大提高自我效能感,提升对生涯的关注。
3.生涯控制方面
生涯控制是指个体相信他们对于建构自己的生涯是可以自我决定和负责任的。教育戏剧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参与者中心,并尊重表达的开放性和过程的完整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习剧场的技巧、游戏的构架,通过教师的引导,构建一定的生涯故事。在教师给予学生引导之后,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探索,把游戏或者戏剧创作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每个人都有明确的分工,并且对自己的任务有明确的认识,一同做出一堂戏剧,这一过程可以锻炼学生自我决定的意识。
将教育戏剧应用到生涯教育的过程,虽然大多活动是以团体形式呈现的,但是每个人在其中都有独立的地位与影响,在戏剧中,面对所遭遇的情况时,每个角色都贡献自己的思想与决断。在组织以生涯为主题的教育戏剧过程中,每个人都有担任领导者和提供意见的机会,学生本身能自主地判断各种因素,做出决定,以培养独立思考与判断的能力。学生在团体中,不仅能勇敢提出自己的意见,也能学习到如何制约自我,接受他人的意见,锻炼学生对自己负责的意识和态度。
4.生涯好奇方面
生涯好奇是指个体对未来生涯的好奇。青少年在进行角色扮演的环节中,很多角色都超出了现实的水平,所以学生不得不以当下的自己为基础,积极想象并体验多种角色,尝试将别人的表现和自己特有的言语和行为结合起来。在表演过程中,通过创设与未来生涯相关的场景,学生必然会对未来的生涯,未来自己会成为怎样的人有所好奇,在好奇的基础上,学生通过比照自己当下具有的能力,想象自己还需要多少努力才能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进而激发实现生涯目标的动力。
教师在戏剧的情境中,幫助学生发挥想象力去体验有关未来生涯的各种场景,从想象外在的因素、他人的环境立场到结合自己的处境来展现这种场景。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不同的概念以及自我的价值观,让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去思考和实践,以寻找最佳的途径面对生涯的各种可能遇到的问题,在所产生的新的自我概念中发现自我,并对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更进一步的肯定[15]。
四、教育戏剧融入生涯课程的指导策略
在教育戏剧的课堂中运用什么样的教学策略,取决于具体的教学目标。Harriet认为教育戏剧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的学习。依据其目的,她提出了渐进式戏剧教学法,认为应从表演与课程相关的主题事件、戏剧性游戏、查阅资料、从生活经验中找事件、安排任务角色、互动等这些过程来安排和丰富教育戏剧课程。Way认为教育戏剧的目标在于促进人格的发展,在教学策略方面的主要考量在于人的本质成长,提出了由个人练习逐步发展到团体表演的渐进式教学策略[15],他认为要先从孩子的经验出发,运用想象力、肢体动作与声音的使用、口语练习、感官知觉与人物刻画、即兴创作五类活动来丰富教学[16]。
在本文中,笔者将采用我国台湾学者林春华的观点,她在对前任学者的归纳基础上提出了五类教学策略,本文将这五类教学策略与生涯教育相结合。
(一)以暖身为目的
这一部分主要是课程开始之前的暖场活动,主要目的是放松学生的身心和提高学生参与课程的专注力。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比如开展一些游戏和放松性的肢体活动。教师的引导需要考虑到生涯课的主体和课程的内容,并根据不同学生的表现,来采取不同的暖场游戏,比如发现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可以采取“虎克船长”这类提高注意力的游戏。
(二)以建立情境为目的
这类活动的目的主要是创造戏剧活动所需要的情境,通过参与情境的创造,对接下来的戏剧情境产生协助的功能。建立情境的具体策略包括集体绘画、集体角色、日记信札等。在生涯课程之中,大家一起畅想未来自己的样子,进行集体创作。用日记信札的方式来记录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并计算自己和未来目标之间的距离有多远,需要多少努力才能实现未来的生涯目标。
(三)以推动故事为目的
这一部分的策略主要是运用语言和符合情境的行动来发展故事,具体策略包括访问、时间线、会议、焦点人物、重要事件接力角色、专家的外衣等。比如重要事件角色接力,教师可以以生涯为故事背景,引导学生一人一句话串联一个故事。通过一定的环节设置,让参与者体会到当前的社会背景和未来的生涯目标。
(四)以不同角度阐释为目的
这一种策略,主要运用超越戏剧的故事情节来阐释故事本身,具体策略有事件重演、标题创作、小组演绎、角色互换等。比如,学生可以就自己经历过在某一生涯上的困惑或者经历进行演绎,在演绎之后,可以通过角色互换的方式,来展示或想象另一些人的反应,并在表演之后进行分享。这种策略能够使学生增加感情的投入,能通过不同人的反应和表现来展现不同人对待生涯问题的观点,获得更多的启发。
(五)以深入了解角色为目的
这类策略的目的在于,需要抽离演出去检视活动题材,对戏剧进行反思和评论,具体的策略包括集体朗诵、思考轨迹、观点与角度等。以思考轨迹为例,在进行生涯活动或者创设的演绎生涯的故事戏剧中,在任意一个时刻,指导者都可以下达口令,让学生暂停静止,并在静止的过程中说出自己的想法,进行更深入的交流和探讨自己的内心世界。
五、总结与展望
中学阶段的青少年正处于身心急剧发展变化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学生对社会和世界有无尽的好奇和憧憬,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了解自我的兴趣,并逐渐察觉个体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联,但是由于中学生对职业了解不足,对自我认识和未来的发展也正处于变化和矛盾过程中,如果学校心理健康教师能帮助学生以一种生动的方式开展生涯教育,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探索生涯,提高自身的生涯适应力,以应对未来不断变化的世界。
相关文献表明,对于将教育戏剧应用于中学生涯辅导的研究在国内仍处于新兴和起步阶段,对于其理论的探讨非常浅显,实践也不充分。研究表明,目前中学生涯教育存在辅导形式单一的状况[17],在学校的心理教师队伍中,很多教师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教育戏剧的培训,因此为了丰富学校的生涯辅导课程,满足高考改革的趋势,满足学生探索未来生涯的需求,将教育戏剧与生涯辅导相结合不仅是可行的,也是大势所趋的。
综上所述,在生涯教育中引入教育戏剧的教学方式为生涯辅导课程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提供了新的立脚点。在未来的生涯辅导中,首先,中学的学业发展中心及教师应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理论知识,接受更多关于教育戏剧的专业的培训;其次,在对学生进行辅导的过程中,除了教授给学生必备的有关生涯必备的知识之外,还应以更为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全身心参与到课程和活动体验中去;最后,在对学生进行生涯教育与教育戏剧的结合课程之后,教研组或者教师应及时对课程和学生生涯发展情况进行评价,以保证未来的生涯课程能够朝着更有效、更能培养学生生涯适应力的方向前行。
参考文献
[1]金树人. 生涯咨询与辅导[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余芳菲. 高中生专业决策自我效能与职业成熟度的关系及干预方案设计[D]. 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4.
[3]朱倩雨. 生涯指导课程的开展对高中生生涯适应力的影响[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01):15-18.
[4]劉静. 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重新审视[J]. 教育发展研究,2015,10(36).
[5]尤敬党,吴大同. 生涯教育论[J].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3(1):12-16.
[6]Savickas,M. L.(1997). Career adaptability:An integrative construct for life-span,life-space theory[J]. The Career Development Quarterly,45,247–259.
[7]赵小云.大学生生涯适应力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
[8]Savickas M L. The relation of career maturity personality type and social adjustment[J]. Journal of Career Assessment,2002,10(1):24-41.
[9]赵小云,郭成. 国外生涯适应力研究述评[J]. 心理科学进展,2010(09):1503-1510.
[10]朱凌云. 生涯适应力:青少年生涯教育与辅导的新视角[J]. 全球教育展望,2014(9):92-99.
[11]陈昊. 教育戏剧:理论探讨与实践进展[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7,30(9):1-7.
[12]杨柳,张寅,于炜. 教育戏剧: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J]. 教育发展研究,2013,1(25):68-72.
[13]邢永芹. 教育戏剧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 思想政治课研究,2016,10(5):75-79
[14]赵娜. 青少年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干预研究——教育戏剧在高中心理健康课堂的实践研究[J]. 思想政治研究,2016,10(5):75-79.
[15]张晓华. 教育戏剧理论与发展[M]. 台北: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04.
[16]杨柳,张寅,于炜.教育戏剧: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J].教育发展研究,2013,1(25):68-72.
[17]梁茜.普通高中生涯发展规划与指导的现状研究—— 基于上海市5所普通高中的实证调查[J].基础教育研究,2016(9):28-32.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心理与学校咨询研究所,北京,100875)
编辑/刘 芳 终校/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