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经济发展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影响

2018-09-30牛庆硕

商情 2018年41期
关键词:区域经济城市化影响

牛庆硕

[摘要]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区域经济的发展使得在该区域内城市的出现成为可能,区域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区域内城市化的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同时,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又会反过来影响到区域经济的发展。本文从三个方面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展开论述。

[关键词]区域经济;城市化;影响

一、區域经济发展与城市化的内在关系

在特定的区域范围之内,在该地域特有自然资源、文化传统、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制度等要素的支撑之下,并且把各种条件和因素互相结合、互相作用,从而形成一个经济发展的实体,这就是区域经济。区域经济反映的是不同的之内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它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系统,不仅可以推动宏观经济的发展,而且和城市化的发展也息息相关。区域经济发展与城市化之间存在着极为紧密的关系。

首先,透过空间经济理论我们可以发现,规模经济效应是推动区域经济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因素,城市对于经济发展的扩散效应以及聚集功能在特定区域的发展平衡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在区域经济集聚的过程中,城市是其中心载体,城市化的水平体现了区域经济的集聚水平。决定着区域经济的扩散功能和集聚水平这两者之间平衡发展的重要因素就是城市化和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

其次,区域经济发展城市化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在经济发展水平处于不同阶段的国家和地区,城市化的直接动力是有所区别的。具体来说,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工业化是城市化的直接动力,尤其是实现农村相城市的转化,可以带来劳动力、资源的集聚从而形成规模集聚经济效应,它直接推动了城市化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对于发达国家和地区而言,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后工业化阶段,第三产业的占比越来越高,成为了工业化之后促进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城市化可以使资源、人口和资金等要素在特定的区域内实现集聚,这使其成为了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它可以加快经济增长的速度,令区域和城市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成为可能。同时,地方政府处于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推动所在区域的经济快速发展使城市化的进程得到加速,城市化和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就实现了重复的推进。另外城市化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不断循环和重复推进,可以使地方政府在更大的区域范围之内实现经济竞争上的优势提供了支持。

最后,不同的区域由于经济发展的阶段不同,其所处的城市化发展阶段也不一样。相应地,城市在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上,在经济业态发展的主体上也会有所不同。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离不开利用城市化来发展区域经济,也必须借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来拓展城市的规模,提高城市化的水平,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二、区域经济发展对城市化促进作用

区域经济的发展是城市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前提条件,构成了城市化的根本动力。虽然,城市化和人种学、地理学以及社会学因素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之间的关系在更深的层面上决定了城市的起源越发展,经济变量在城市化当中是压倒一切的因素。

经济的增长会带来需求的变化以及技术的进步,从而带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具体来说就是农业比重下降,工业和服务业的比重上升,工业和服务业向城市的聚集会导致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数量不断增加,从而提高城市化率和城市化的水平。同时,产业结构的变动还会影响到就业结构的转换,使农村的人口不断向城市转移,农业人口向城镇人口转变,提高城市化的水平。如图所示:

(一)产业结构的变动提升城市化的水平

区域经济的发展会导致产业结构的变动,产业结构的变动对于城市化水平的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上:

一是经济不断增长,市场规模也会随之扩大,市场规模的扩大需要有不断精细化的劳动分工来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以及节省运输费用显得更加重要。在这种情况下,城市的区位优势就完全体现了出来。

二是经济结构的变动带来的是更高水平的城市化,随着经济的发展进入更高的阶段,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占比不断下降,而第二和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上升。第二和第三产业更倾向于向城市集中,使得城市的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城市化的水平得到提高。

相关的研究表明,产业结构的转变可以分为初级产品分配、工业化、发达经济这三个阶段。第二个阶段即工业化阶段,产业结构的转变幅度最大,工业化推动了生产、需求以及外贸结构的变动,进一步导致了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总的来看,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是相伴而生的,第一产业的发展和城市化呈现出负相关的关系,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则与城市化呈现正相关。

(二)就业结构的转换提升城市化的水平

产业结构的变动导致了大量的农业人口转变成非农业人口,相应地就业结构也就发生了转变。经济发展的早期,农村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工业部门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需要有大量的劳动力,供需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了劳动力从农村转移到了城市,从农业转移到了工业。就业结构的转换导致了人口迁移的发生,大量的人口从农村迁移到了城市,从农业人口变成了非农业人口。从而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的规模和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

(三)服务业和制造业的聚集提升城市化的水平

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结构出现变动,服务业和制造业的作用越来越大。和农业相比,它们需要占用的土地更少,可以通过对于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来替代土地的投入,所以可以大量地聚集在城市地区。服务业与制造业聚集在城市,应为受到城市化经济、估摸经济以及地方经济,信息外溢和设施共享等效应的影响,节省了运费,加强了彼此之间的交流,城市的规模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

在现代高度工业化的背景下,工业生产对于第三产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第三产业部门更进一步地发展。在产业结构的变化上,第三产业比重的不断上升成为了实现高度城市化的重要特征,同时对于城市化的进程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协调区域经济的发展可以促进城市化的进程

城市化和区域经济之间有着密切互动的关系,区域经济的发展是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动力。但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客观存在的,只有缩小區域经济发展的差距,该变发展的不平衡状态,才能为城市化的推进消除障碍。

(一)实现区域内资源优势的最大化为城市化提供动力

根据区域经济学理论的观点,区域经济的发展受到地理因素的影响,区域间的资源条件是千差万别的。这些地理因素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先天条件,加之其他因素的协同作用,区域间的经济发展出现了不平衡,这种不平衡进一步对区域的城市化进程造成了影响,阻碍了城市化的向前推进。一些地区由于不具备吸收外部资源发展经济的能力,只能单纯地依托该区域内部的资源发展经济。如果区域内的资源优势得不到最大化,经济的发展就会受到了约,城市的发展受到影响。因此,为了促进区域内经济的发展,推动城市化的进展,首先就应该把区域内的资源优势进行最大化,使资源效益得到最大的提高,为城市化的进程提供重要的保障。

(二)协调区域内部和区域外部的发展为城市化提高良好的环境

城市化进程之中,区域发展的主要参与者是在经济上具有一致性的城市区域。单纯依托工业数量的扩张已经无法带动城市化的发展要求,唯有构建完善的城市体系,在城市之间形成相互联系的机制,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进行统筹规划从而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使城市能够快速、健康、持续地发展,推动区域城市化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对于区域内部郊区和中心城区的发展,及其与其他区域之间的发展进行协调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三)用科学的理念协调区域的发展推进城市化的进程

运用科学的发展理念,对于老城区、新城区、经济开发区以及建成区的发展,对于环境治理、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进行指导。从而使城市化进程的科学性和覆盖率得到提升,建立起完善的城市化进程体系,是城市化的建设以及管理得到有序的发展。对于区域内的城市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明确不同类型的城市在区域内所承担的主要职能,避免城市与城市之间出现恶意的竞争,互相倾轧,从而形成合理的城市布局。根据城市在人口、环境以及资源上的不同,进行多方的分析和研究,确定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方向,找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找到问题解决的对策和方案,使城市在规划上更加具有科学性,推动城市化的进程。

发展经济是一个区域的首要任务,只有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前提下,其他各个方面的发展才会成为可能,城市化的推进也不例外。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产物,它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区域的城市化及其经济发展是密切互动的,区域经济的发展会推动该区域内工业化的进程,使得城市化的发展得到加速。同时,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也会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带来重大的影响,会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促进的作用。城市化使区域市场出现趋同的趋势,有利于统一的经济市场的形成。实现区域经济快速、平稳地发展是加速城市化进程的主要任务之一。

猜你喜欢

区域经济城市化影响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产学研用合作模式实践研究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中国社会信任基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
大湘西地区人口流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
雕塑的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