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凸显古诗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2018-09-30李青梅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18年7期
关键词:西林庐山古诗

李青梅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包括《题西林壁》《游山西村》。《题西林壁》是苏轼在1084年游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全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而且还蕴含着人生的哲理,耐人寻味。在《游山西村》中,诗人陆游以一个“游”字贯穿全诗的主线,生动地描绘了丰收之年农村欢悦一片的气象和乡间的风光习俗,刻画了农民淳朴、好客的品性,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两首古诗都是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诗中既有美丽的景色描写,又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通过欣赏古诗文,积累古诗名句,体会含有人生哲理的诗句。

一、解诗题,识作者

1.诗的题目是一首诗的核心,理解了诗题的意思,也就对整首诗有了初步的了解。《题西林壁》结合注释“题”即:题写、书写。诗题的意思是“在西林寺的墙壁上题写、书写”。教师还可以对“题壁诗”的知识做一些拓展延伸。题壁诗是古代诗歌中的瑰宝,历史悠久,始于两汉,南北朝时渐多,至唐代,题壁诗骤增,开始形成一种风气。据唐人诗集统计,当时题壁诗的作者有百数十家,其中著名的有寒山、崔颢等。宋代题壁之风方兴未艾,举凡邮亭、驿墙、寺壁等处多有题咏。当时题壁诗盛行,是因为雕版印刷能力有限,大量诗歌不能刻印出来,于是题壁就成了诗人“发表”作品的途径之一。因为题壁简单易行,只要把作品写在墙壁上,天南海北的过往行人过而读之,就可以传播开来。

《游山西村》中诗人陆游以一个“游”字贯穿全诗的主线,“游”可理解为“游玩”,题目的意思便可清晰明了:到山西村游玩。那么整首诗便是诗人游玩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如此,学生在理解詩意时就会更加准确。

2.学习古诗,还要对诗人有所了解,这样有助于体会诗人想要通过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所以,教师可以适当补充作者的生平资料。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文、书、画都很专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被合称“三苏”。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他出生于北宋末年,一生处于国家动乱、人民苦难的严重关头。他能文能武,主张抗金,收复失地,写下许多忧国忧民的诗篇,是一位受人敬仰的爱国诗人。

二、抓字眼,明诗意

读懂诗意是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感情、丰富诗词积累的前提。古诗虽然情节简单,篇幅短小,语言简练,但诗中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教学这两首古诗,应该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抓住“字眼”,明白古诗的诗意:一要结合注释,自由阅读,自主思考;二要观察插图,图文结合,仔细揣摩;三要注重交流:能读懂哪些词句?还有哪些地方不懂?让学生从自主学习到合作交流,不仅有利于学生整体感知古诗内容,为学生背诵古诗提供有效的帮助,还能让教师准确抓住学生学习中的难点,提高古诗的教学效率。

教学《题西林壁》时,要突出“横”“侧”“远”“近”“高”“低”几个字,体会诗人在庐山时,每到一个地方都在仔细地观察、欣赏。让学生通过诵读感受到,诗人的观察地点和角度在变化,所见到的景象也就各不相同。同时,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为何身在庐山,却不识庐山真面目呢?让学生通过讨论后得出结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教学《游山西村》时,应通过反复诵读,品味“莫笑”“足”等词语,体会农家的淳朴热情、乡间的风光习俗,以及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三、知背景,悟诗情

学习古诗,还应通过了解诗的写作背景,触摸到诗人的心灵。

1.了解《题西林壁》的创作背景。苏轼,学富五车,才气横溢,诗、词、文都有极高造诣,被誉为“奇才”。因为不受当朝新党的笼络而受到迫害,遂引发了“乌台诗案”。1080年,死里逃生的苏轼被贬官至黄州,在黄州城东开荒种地,自食其力,号东坡居士。自贬谪黄州以后,他只好把政治上遭到压抑的苦闷消解于山光水色之中,出现了萧疏冲淡的格调。1084年,48岁的苏轼被改贬到了汝州,在他走马上任之前,他来到了江西,游览了闻名遐迩的庐山,诗兴萌动,挥笔书写了《题西林壁》。

学生了解写作背景后,教师引导学生在读诗中推测作者的诗情:苏轼这样一个非常有学问的文人,却被以莫须有的罪名两度贬谪,他的命运似乎并不由自己掌握,所谓人在官场,身不由己,他像绣球一样被人抛来抛去。那么,《题西林壁》有没有可能隐含他对这样的人生的一种顿悟呢?再读古诗。引导发现:“庐山”也许并不单指诗人眼中的“这座庐山”,或许还暗指心中的“那座庐山”呢。学生讨论交流,引导将“庐山”这一环境改为其他环境,例如:“官场”。换词朗读:不识 真面目,只缘身在 中。再引导回归原句,反复品读。

2.出示《游山西村》的写作背景。诗人陆游,曾任隆兴府通判,因极力推助北伐,被罢官。诗人回归故里,他此时非常沮丧,非常郁闷,途经山西村时受乡亲们的热情邀请而去山西村做客。这首诗就是在这个时候写的。

学生了解写作背景后,教师引导学生在读中思考。(1)乡亲们是怎样招待这位从远方归来的游子?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足”体会山民的热情。(2)受到乡亲们热情款待的陆游心情如何?他骑上毛驴,流连于山水之间。出示诗句,让学生说一说他看到了哪些景物?

了解了古诗的创作背景,体会了诗人那时那刻的喜怒哀乐,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就会由表及里,深入透彻。

四、多吟诵,会哲理

古诗的教学,离不开吟诵,教师在指导朗读两首古诗时,要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通过齐诵、轮诵、唱诵、表演读、叠诵等诵读方式读出情,读出神。学生在理解了诗意、体会了作者感情的基础上反复朗读,很容易熟读成诵。“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些脍炙人口的古诗名句,怎样才能内化为学生自己的感悟?这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读后的感受。

1.你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从不同角度观察,结果各不相同。”你碰到过这样的情况吗?举个例子说一说。可回忆课文《画杨桃》。

2.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你能举个例子吗?(当你把心爱的玩具拆开,准备重新组装,尽管反复尝试了多种方法安装,但仍无法恢复原样,最后经过妈妈的稍微指点,你茅塞顿开,很快组装好这个玩具,这真是“ ”)

在古诗的教学中,只要教师因材施教、因课施教,就能最大限度地彰显古诗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猜你喜欢

西林庐山古诗
古诗教我珍惜时间
基于STM32的智能门锁设计
夏日避暑
题西林壁
劳劳亭
苏东坡题西林壁的故事
避暑胜地 大美庐山
庐山脚下泡温泉
唐.欧阳询《九成宫》集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