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战术比赛教学模式对 初中男子篮球技战术影响的实验研究

2018-09-30陈伟峰汪晓赞张家俊闫青芳

体育教学 2018年8期

陈伟峰 汪晓赞 张家俊 闫青芳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选取实验班和对照班,将由美国体育教育研究专家Alan Launder研制的战术比赛教学模式(play practice)运用于教学实践,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发现: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在半场运球上篮(p<0.05)和全场综合技术(p<0.05)技术指标上具有显著性差异,在传切上篮(p<0.05)项目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在个人防守与配合(p<0.01)、半场三对三比赛(p<0.01)和全场五对五比赛(p<0.01)三个战术项目上均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实验班各项目成绩均优于对照班。说明战术比赛教学模式能增强学生的本体竞争意识,改善学生练习效果,对提高学生的篮球技战术水平有非常显著的作用。

关键词:战术比赛教学模式;篮球技战术;初中男子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8)08-0048-03

战术比赛教学模式(play practice)由美国体育教育研究专家Alan Launder研制,该模式强调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比赛规则、人数、场地和目标进行适当修改,旨在让学生在深度参与比赛过程中进行运动技能练习,以培养比赛能力。比赛过程遵循一定的对抗原则,强调体育教学的实践性,具有很鲜明的竞争性。篮球运动一直是深受广大青少年热爱的团队配合运动项目之一,也是中学体育教学的重点内容。传统的篮球课堂教学往往忽视了篮球运动本身开放性、应用性、实践性等特点,导致教学达不到激发学生运动兴趣、提升学生运动能力的效果。那么,如何使初中篮球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最大化提高?如何使初中男生在篮球课堂上充分动起来,进而使其在篮球技战术方面获得切实提高?基于这样的思考,本研究拟将战术比赛教学模式的先进理念和教学方法合理、有效地引用到我国初中篮球课堂教学中,以期对我国初中体育教学模式的深化改革进行一定的探索。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在选取研究对象时,通过查阅战术比赛教学模式早期的实验成果发现,战术比赛教学模式适合高校、中学年龄阶段的教学,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本研究决定选取闵行五中八年级4个班级男生为研究对象。其中2个实验班55人、2个对照班54人。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借助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的系统资源,登录CNKI中国知网等各种知名数据库,以篮球教学、战术比赛教学模式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查阅国内外已发表的相关论文;借阅相关体育教学模式、篮球教学、学校体育学等方面的图书。对之进行分类整理和总结归纳,通过掌握相关理论,总结前人实践经验,为本研究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2.实验法

根据战术比赛教学模式教学的要求组织科学合理的设计实验方法,在篮球教学中实验班运用战术比赛教学模式,对照班按传统教学模式(表1)。通过一学期的实验,验证战术比赛教学模式的效果。

3.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SPSS等统计软件,对教学实验学生的技评与得分成绩进行独立样本和配对样本T检验,以及问卷的实验数据结果进行相关的数理统计。

二、实验研究步骤

(一)确定变量

1.自变量:分实验班和对照班两个水平。

2.因变量:篮球技战术包括半场上篮、罚球、全场综合技术以及传切上篮、个人防守与配合、半场三对三、全场五对五比赛

3.无关变量及其控制:为控制无关变量,实验班战术比赛教学模式的教学和对照班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均由研究者本人担任,另外为了避免无关因素的干扰,本实验保证教学时数、教学内容、场地器材配备方面的一致。在实验过程中采用单盲控制,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并不知道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

(二)实验步骤

1.实验准备(2016年8月—2016年9月)

(1)本文在结合战术比赛教学模式四步骤(图1)特点的基础上结合篮球教学要点及专家意见制定本实验教学进度与教学计划。

(2)数据前测:篮球技术评测包括半场上篮、罚球、全场综合技术,篮球战术测评包括传切上篮、个人防守与配合、半场三对三、全场五对五比赛。主要是3位专家通过实地测试对学生的篮球技术和战术掌握情况进行评分。

2.实验实施(2016年10月—2016年12月)

实验班进行战术比赛教学模式篮球教学;对照班采用传统模式篮球教学(表1)。

3.实验结束(2017年1月)

(1)数据后测:后测指标同前测指标,对实验班与对照班再次进行测试。

(2)数据整理与分析: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撰写研究成果。根据测试指标分析篮球战术比赛教学模式对初中男子篮球技战术的影响。

三、结果与分析

(一)战术比赛教学模式对篮球技术水平的影响

表2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间无显著性差异,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在半场运球上篮(p<0.05)和全场综合技术(p<0.05)项目上具有显著性差异,在罚球投篮(p>0.05)项目上具有边缘显著性。

表3的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实验班学生在半场运球上篮(p<0.05)、罚球投篮(p<0.05)和全场综合技术(p<0.05)三个项目上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班仅在罚球投篮(p>0.05)项目上具有边缘显著性。说明战术比赛教学模式对学生篮球技术水平提高具有促进作用。

战术比赛教学模式更貼近学生篮球运动的实践活动,半场运球上篮、罚球和传球都是篮球运动中常用的技术动作。一方面,战术比赛教学模式教学增加学生课堂中篮球技术动作练习的次数和频率,学生获得的运动体验更多。另外一方面,战术比赛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中融入了竞赛的组成成分,由于竞赛成分的增加,学生本体竞争的意识增强,学生每一次动作的练习都将加强动作的规范性与准确性,促进练习效果的改善,这有利于学生篮球技术水平的提高。此外,战术比赛教学模式与其他教学模式主要的不同点就在于它不仅强调比赛意识,而且强调技术能力,这有利于学生篮球技术水平的提高。

(二)战术比赛教学模式对篮球战术水平的影响

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在传切上篮(p<0.05)项目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在个人防守与配合(p<0.01)、半场三对三比赛(p<0.01)和全場五对五比赛(p<0.01)三个项目上均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实验班各项目成绩有较大提升,对照班学生四个项目成绩有一定提升但幅度不大(表4)。

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实验前后实验班学生在传切上篮(p<0.01)、全场五对五比赛(p<0.01)两个项目上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在个人防守与配合(p<0.05)、半场三对三比赛(p<0.05)两个项目上具有显著性差异,而对照班学生在四个项目上均无显著性差异,进步不明显(表5)。

本研究中,战术比赛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主要通过学习与掌握一些进攻战术基础配合(传切、突分、掩护、策应配合)与防守战术基础配合(关门、挤过、绕过、补防配合),有利于学生掌握传切上篮、个人防守与配合、半场三对三比赛和全场五对五比赛。在战术比赛教学中,对问题的设计应该成为教学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所提问题的质量是发展和提高学生比赛和战术意识的关键。战术比赛教学模式的教学,主要为更改练习教学方法(Shaping Play)、聚焦练习教学方法(Focusing Play)和趣味练习教学方法(Enhancing Play)。凸显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习过程趣味性得到提高。教学模式的改变促进学生有更多时间和机会参与课堂教学。此外,战术比赛教学模式更贴近运动项目实践,学生在掌握了基本进攻技术及其组合技术、防守技术及攻守对抗技术后,也促使学生对篮球运动项目的兴趣增加,进一步增强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对篮球项目有了更多关注,更主动地参与这项运动。学生有更多机会参与教师的任务和问题实施,这一过程成为学生篮球战术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战术比赛教学模式在篮球课堂教学中融入了竞赛的成分,学生的本体竞争意识增强,可以促进学生改善练习效果,对提高学生的篮球技战术水平有非常显著的作用。

2.战术比赛教学模式比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更注重对学生全场综合比赛能力的培养,更强调篮球技能与战术意识的培养,是值得借鉴与运用的。

(二)建议

1.战术比赛教学模式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教师首先要在明确教学目的的基础上思考如何向学生提问,但提问应与课中要解决的重点和目标密切相关,其次要改变比赛条件以提高学生的篮球技战术,这样才能更好地将该模式运用到初中篮球课堂教学实践中去。

2.本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八年级男生,今后可以延伸至七年级、九年级,或是从女生的角度展开进一步研究,以拓展研究范围。

3.今后可在其他团队比赛项目如足球、排球中进行教学实验,以丰富不同项目的战术比赛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使得研究内容全面化。

参考文献:

[1]汪晓赞.我国中小学体育学习评价改革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

[2]季浏,胡增荦.体育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2:102.

[3]Heyward,V.H. Advanced Fitness Assessment & Exercise Prescription,5th ed [M]. Champaign, Illinois:Human Kinetics, 2006:278.

[4]Mitchell,S.,Oslin,J.,&Griffin;,L.(2013).Teaching sport concepts and skills:A tactical games approach for Ages 7-18.[M] Champaign,IL:Human Kinetics.

[5]Launder,A.,&Piltz;,W.(2013).Play Practice[M].(2ed).Champaign,IL:Human Kinetics.

[6]Holt,J.E.,Ward,P.,&Wallheadtl;(2006).The transfer of learning from play practices to game play in young adult soccer players[J].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 Pedagogy.11,101-118

注:本研究系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重点项目(ALA150010)“聚焦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中的青少年体育问题及对策研究”子课题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