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下学生自主学习数学能力的培养

2018-09-30王丽芬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18年7期
关键词:能力数学教师

王丽芬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它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是其终身学习和毕生发展的基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把“优化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作为基本理念之一。由此可见,新课程强调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终身发展的需要。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一切发明创造,都不是别人教会的,而是靠自己想,自己做,不断取得进步”。这充分说明学生有自己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其实,每个学生都有一种表现自己独立学习能力的欲望,而传统教学由于低估或漠视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忽视或压制学生的独立要求,从而导致学生的独立性不断丧失,学习变得被动、依赖,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揮。正如美国教育家杜威说的,“学校最大的浪费在于儿童在学校中不能完美自由地运用已有的经验,采用自己的方法去取知”。因此,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有独立人格和尊严的生命个体,合理减少对学生学习的约束,赋予学生更多的学习权利,突出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为学生独立学习创造机会,让学生自悟数学概念、公式、结论,达到会学、爱学,并且享受数学学习,进而提升小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一、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激发自主学习意识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创设一种商业谈判式的、没有威胁的气氛,真正做到把激情、微笑、情趣带入课堂,关心、尊重、接纳每一位学生,尤其要厚爱那些身体素质差、接受能力低的学生,消除学生对教师的惧怕感,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与温暖。老师的语言、动作和神态要让学生感到可亲、可信。如,明确而富有激励性的语言:“你帮老师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很有创意”“我相信你能行”;亲切而有力的动作,点头以示赞同,摸摸学生的头或拍拍肩表示欣赏;生动而自然的表情,听学生讲话神情专注、面带微笑,学生的问题提得好或回答得好显得惊讶、欣喜。当学生感到与教师之间关系相融、和谐,具有情绪的安全感时,就有更强的自我效能感,师生间的互动就能够真正地得到体现和落实。

数学新课程标准更加提倡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成了学生学习的辅导者、帮助者、促进者,学生学习的高级合作者。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去自己探究、讨论和发现新知识,实现自己解答疑难,使教师的作用真正定位在“导”上。数学知识比较抽象,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有意识地设置动手操作的情境。如,学习“圆柱的认识”时,让学生自制圆柱(有上、下底)理解圆柱表面积的概念及计算表面积的方法,通过操作在圆柱中装入砂子,正确区分容积和体积的概念。这样,学生用眼观察,用脑思考,感受和理解了知识的产生、发展和形成过程,真正做到了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

二、激发学习兴趣,唤起自主学习热情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兴趣是一种带有积极感情色彩的心理活动,它能使学生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好的教学不是简单地教知识,而是教学生学习,把学生置于学习的情境之中,让学习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教学“认识数”时,先让学生说出今年多大了?家里有几口人?咱们教室里有几扇门?多少个窗户?几盏电灯?等等。如,教学“认识人民币”时,先问同学们用什么购买需要的商品?你熟悉哪些人民币呢?如此引入新课,使数学知识融入了生活气息,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积极的数学观。又如,教学“2的乘法口诀”时,模拟放筷子的真实情境,说出自己家有几人吃饭,需要多少根筷子?自然将枯燥的数学学习与儿童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生活化”,对数学知识亲切可信,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莎士比亚曾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可见激发兴趣,是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的动力,更是学生个体走向成才之路的一种高效能催化剂。学习成功是最足以使学生感到满意、快慰,愿意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滋味,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进而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增强自主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唤起自主学习的热情。

三、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学习习惯是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习惯一旦形成要想改变很不容易,正如古语所言:“习惯成自然。”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曾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要从学生的生活细节抓起,从小、从严、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做作业时认真仔细,看清题目、数字、运算符号,认真思考,学会倾听同学的发言、老师的指点,动脑辨析同学的发言有没有道理,是否需要改进和完善,有没有独到的见解值得学习,学会大胆补充同学的发言等。如,解决这样一个问题:“一棵小树16元,买3棵送1棵,妈妈要买4棵(含送的一棵),每棵便宜多少元?”反馈交流时,学生出现了两种方法:①16×3÷4=12(元),16-12=4(元)。②16×4-48=16(元)16÷4=4(元)。一个学生突然大声说:“我认为第②种方法太烦琐了,可以直接用16÷4=4(元),因为一共便宜的价钱就是送那一棵原来的价钱。”学生的神情中充满了无限的自豪与快乐,这是多么好的情绪体验啊!它会促使学生不断地学习下去,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

四、利用学习小组,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合作学习强调集体荣誉和个人责任,能充分发挥小组内成员的主体性,有效地促进同学之间既相互取长补短、相互协作,又相互竞争、相互激励。小组学习是同伴间的互助合作活动,学生对学习的自我控制感会增强,会有更多的学习责任感。课堂中有意识强化“学习小组”的荣誉感,采取积分竞争方式评比出“最佳小组”。数学教学中,学生能严谨、细致地把解题思路与过程说出来,标志着真正学懂了。学生更正错误时,要求组员先把错误原因及解题的思路说给小组长听,教师再随机抽查,纠错速度快、效果好的小组会得到相应加分。这样,学生会在这种荣誉感的驱使之下更加积极地为团队荣誉而努力,组内自然形成了一种互帮互学的良好氛围,每一个学生都不仅想着自己要学会,还要关心和帮助组内其他同学学会,学习“偷懒”的学生也会更多地接受组员的督促和批评,从而让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变得更高。

总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不但要帮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指导他们“会学”。教师要认真学习新课程的精神内涵,以“学生为本”,进行有意识、有目的、坚持不懈的练习和培养,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他们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生存的能力,真正实现学生素质的提升。

猜你喜欢

能力数学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