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手工艺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2018-09-29王钰瑾
王钰瑾
摘要:手工艺是指以手工劳动而制作的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工艺美术,有别于工业机械化方式批量生产的工艺美术。在当今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国家人才建设的需求环境下,作为承载了太多历史、人文情感的手工艺被纳入高校一门学科。本文就高校手工艺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进行简略分析,探究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手工艺设计人才。
关键词:手工艺设计;课程内容;课程体系
艺术学上升为学科门类,“设计学”随之上升为一级学科,设计学包含有“手工艺”专业,足可见国家对于手工艺设计课程教育的重视。同时,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文化自信,“文化自信”不是一味的更新,而是对传统的恢复和完善,反应在源头上就是手工艺文化的倡导。
一、开展手工艺设计专业课程的意义
从国家文化建设角度来看,文化大发展和大繁荣正在成为我国文化建设的主题。面对世界文化多元化和振兴中华文化的当代历史使命,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和文化精神建设发展就尤为重要。在文化自信发展中,手工艺文化无疑是重要的精神灵感来源支撑。
从国家经济建设角度来看,传统手工艺长期以一种传统的经济形势服务于经济发展,在我国过去,占有重大的经济比重。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生活质量的提升,传统手工艺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这使得传统手工艺必须转型发展。同时我国的传统文化、工艺源远流长,给我们提供了文化创新保障。我们也要借此完成产业升级,让“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让中国设计走向世界。
从个人发展角度来看,手工艺教育课程的开设是因材施教,培养多层次、有针对性的人才。因为手工艺的多样性有着对人文素质、资源整合、执行能力、设计能力等多方面的培养,能够使学生结合自身的特长优势来适应社会发展和国家对多种手工艺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从而实现个人的价值并上升到对国家的奉献价值。
二、课程内容的构建要求
(一)手工艺设计与历史相关课程
中华文明有着几千年历史,要学习我国手工艺文化就必须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只有还原当时的历史背景才能领悟到手工艺的精髓所在。同时结合手工艺的发展史和现代设计发展史能让传统手工艺呈现出明显的时代性和设计性,适应当下社会需求。对手工艺历史的学习还能对其设计形态、工艺技术、装饰内容进行充分了解,以此帮助设计上的创新。因此,与手工艺设计相关的历史文化课程应成为高校手工艺设计教育的基础内容。
(二)手工艺设计与思维方法相关课程
学习手工艺的思维方法,目的在于系统的了解中国传统造物思想、挖掘学生创造性的潜能,以此推动工艺美术的创新,即“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手工艺设计不仅需要深厚的生活基础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有前人的创作经验,我们在学习时,关键是掌握古人工艺美术的核心思想内涵,再加入现代科学技术进行创造改良转换,古代工艺美术为我们创作设计方面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同时经过培养后学生的接受能力增强,即使在离开学校后,也具备学习和逻辑分析能力。
(三)手工艺设计与工程技术相关课程
手工艺是以物为载体的造物文化。鉴于手工艺设计专业的交叉属性,在做好理论方面的同时,还要了解工艺文化的材料、结构、装饰、造型等特点,不仅有内在的规律研究,也要探讨外在因素。
(四)手工艺设计与经济管理相关课程
过去,在传统生活方式下,传统手工艺创造、发展生活,时代变迁现代手工艺不仅是传统手工艺的进步形态,还与当代的社会经济相联系。今天是一个商品经济社会,商品化比较强烈,手工艺设计与经济管理相关课程中应适当加入当代设计理论、市场营销及传播理论,引导学生分析当前社会生活方式的新变化、人们的需求喜好,关注现代经济下手工艺设计与市场营销传播的经济消费导向,设计当下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产品。只有了解消费市場,才能让手工艺设计带来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五)手工艺设计折射出的精神文化建设
在古代生产力不发达的时期,所有的物品都是由纯手工制作,工匠们都秉承着“诚信造物,坦然成器”的理念来劳作与生存。现在工业文明的发展,使得器物呈现标准化与单一性,客观上器物失去了手工艺带来的人情味和独特性。虽然器物商品化我们无法改变,但是透过现象看本质,这种工匠精神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坚守、传承和创新精神是需要我们去学习研究的。我国台湾地区一直坚持沿用繁体字,如此强调传统文化的行为,无疑是一种文化坚守和传承的体现。最受触动的不是它有什么独特景观,不是它有什么产业规模,而是它营造的文化氛围和传达出来的文化精神。德国正是因为工匠精神,制造业才闻名于世界。所以我们在学习手工艺设计的同时,更是学习内在的文化精神。
三、结语
针对目前我国的发展和市场人才需求,高校手工艺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还要综合考虑传统工艺及相关历史文化理论知识传授的系统性、创意设计思维的引导性,以及各专业知识彼此关联的合理性等,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更好的适用于现在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