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体验性景观的塑造

2018-09-29尹星入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体验性景观以人为本

尹星入

摘要:随着时代的推移,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已经发生巨大的改变,人们对景观场所的期望不再只是停留在功能及审美,而是希望以体验方式与景观互动,这使得在景观设计中引入体验理念成为设计的的焦点及必然趋势。

关键词:体验性;景观;以人为本

一、引言

景观设计的目的是为人创造更加舒适优美的环境,而体验设计具有的娱乐化、人性化以及游戏化特征。为了符合当代景观所提倡“以人为本”设计理念,设计师在设计时应注意景观的趣味性与独特性,满足人们深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结合詹姆斯.吉尔默和约瑟夫·派恩二世提出的体验设计的五原则与体验型景观设计的自身特点,将体验型景观的塑造原则进行归纳:

二、体验型景观设计的主题化

通过众多的景观案例我们能够发现,一个成功的景观案例总有一个区别于其他场所的极具鲜明特点的主题,它能引导使用者更好地体验设计师所营造出的与众不同的景观空间氛围。但景观主题不能凭空设立,需要对周围环境,文化背景,使用人群等诸多因素进行分析、整合,因地制宜。

例如Adela de Dupre de Pomaride为巴黎市政府设计的巴黎市政府前广场一明日花园,该设计目的在于使人们关心城市空间当前面临的问题:将过度硬化的场地重新塑造成为植物、动物与城市居民共同使用的空間,并唤起人们对生态议题的关注,自主维护生物多样性,维持城市空间的可持续发展。花园中的不同主题被以象征性的方式透过诗意、诙谐甚至魔幻的手法呈现出来:巨大的洒水壶、一系列的分享花园、干式花园、城市荒地……

三、多种感官刺激的结合

个体是景观体验的最小单元,体验的产生首先要通过个体感觉环境,在感觉的过程中由感性上升为理性形成感知。而触觉,嗅觉,视觉,听觉,味觉等多种感官的协同刺激往往比单独的感官刺激越更为强烈,记忆效果也更为深刻。

众多设计作品也针对这一特点进行了实际应用,比如,很多面包房设计成开敞式,店家通过摆出的产品散发的香味吸引顾客,一些商场甚至会通过播放广播音乐来影响顾客的购物时间和商品选择,意大利传统园林中水风琴则体现了人们对美妙声音的喜爱。

四、正面认同感的形成

心理学家曾得出研究结论:人们容易凭借初次印象来判断事物是因为人类对信息形成的印象是有时序性的,最初获得的信息影响要远远大于后来获取的信息影响。因此人们一旦对某个景观形成刻板印象,人们就不再有欲望去探索和挖掘其他深层次的内涵。简单、易懂的正面景观印象,其稳定的存在状态和惯性的作用,更容易使作品获得的认知一致,形成正面认同感。在设计中则可以通过两种不同的认同方式的表达进行设计。

(一)相似性同

相似性认同指使用者在参与体验的同时将体验主题与场景的空间、材料、形态、结构、色彩等元素的相似性程度作为认同标准。著名华人设计师贝律铭先生的设计有三个主要特点:一是建筑造型与所处环境自然融合。二是间处理独具匠心。三是建筑内部设计精巧和建筑材料考究。他认为“建筑的是提升生活,建筑必须融入人类活动,并并提升这种活动的品质,这是我对建筑的看法,我期望人们能从这个角度来认识我的作品。”其中的苏州博物馆是他典型的代表作品,广受国内外好评。

(二)复合性认同

场所体验获得认同的另一形式是场景的功能、意义与体验原型之间的直接重叠重叠对象为环境的功能和构成以及景观所揭示的意义。如美国911国家纪念广场在世贸大厦的建筑基地上用了一个下陷的景观表达“对缺的反思”,利用空间对人心理的影响和光影的氛围以及水流的意向使这里成为了充满回忆的场所。

五、结语

体验型景观设计(Experience Landscape Design)是一种顺应时代潮流而产生的设计理念,它需要设计师将体验设计(user Experience)理念适度的融入到景观设计实践中。其核心的设计原则是以人为本。设计师通过对人群的合理分析进而对景观进行有效整合,改变场地环境,营造出不同的空间、环境及美感,使人们得到难忘的体验感受,创造一个给人们带来美好回忆、值得留恋的景观场所。

猜你喜欢

体验性景观以人为本
“可食地景”在校园景观中的应用
浅谈小学数学的体验性学习
《景观平面图》
创意涂鸦
浅析高中生物课堂的生活化教法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小学语文体验性学习探讨
中东政治景观——阿伦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