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习近平文艺思想心得体会
2018-09-29刘敏
刘敏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高瞻远瞩的讲话,使还在求学之路的笔者豁然开朗,故此笔者试从会议中“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角度略谈其在美术创作中的运用,以期产生一定启示与思考。
关键词:坚守;传统;融合;创造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立意高远、思想深邃,习总书记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并殷切希望:“我们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继承中转让,在学习中超越,创造更多体现中华文化精髓、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传播当代价值观念、又符合世界进步潮流的优秀作品,让我们文艺以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屹立于世。”他高屋建瓴的阐述,使仍在艺术道路上求学的我们豁然开朗。
悠久的中华传统文化为艺术家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素材。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徐悲鸿便常常从中获取素材,如他的成名名大作《田横五百士》出自《史记·田儋列传》;《愚公移山图》取材于《列子·汤问》中的一个神话传说;《九方皋》记载于《列子》等。
中华文化宝库不仅为文艺工作者提供丰富的艺术素材,还为艺术家的文艺创造提供丰厚的养料,艺术家们可从中萃取精华汲取能量,为其艺术作品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使之具有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性。
纵观中国艺术史,那些不忘本来,向传统学习,借古开今创造出空前绝后、流芳百世作品的艺术家比比皆是。海派画家吴昌硕便是其中一位,他独辟蹊径,以金石学为根基,以书、印入画,形成独树一帜的个人风格。金石学影响了书法、篆刻领域,吴昌硕将金石味的书法、篆刻与绘画完美的融合无间,他重笔墨,讲韵味,以草书的笔法描绘紫藤植物,又融合篆、隶之笔,所谓“强抱篆隶作狂草”画派的巨擘。
享誉世界的书法艺术为艺术家们提供了深厚的滋养,同样被鲁迅称为“生产者”的艺术的民间美术也成为艺术家创作灵感的源泉。中央美术学院实业艺术系的掌门人吕胜中,从80年代深入陕西农村,向民间剪纸艺人学习剪纸艺术,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民间文化,创作了《人墙》、《行》、《山水书房》等众多具有中国特色且享誉世界的艺术作品。
从他独具匠心的艺术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传统与现在不存在节点,他们是一脉相承的。因此,“坚持本来”并不是一味地回溯传统。习总书记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清初四僧中的石涛也曾高呼“笔墨当随时代”,近代中现代美术教育三重臣的林风眠在对1917年陈独秀著名的作家宣言的应和中同样提倡创造代表时代的艺术。
在国际艺术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的中国艺术家总是根植于本国的文化土壤,置身于当代生活情境,创造出高于生活的艺术。当代艺术家徐冰博古通今,创作了一系列经典的作品,如对文字及中国文化思考的《天书》、《地书》,以长城为基础震惊美国版画界的《鬼打墙》,通过“9·11”反醒人类本质性的作品《尘埃》等,尤在其作品《凤凰》中,他采用凤凰这一传统的文化符号,龙和风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两大象征符号,有龙凤呈祥等成语,龙代表雄性、阳刚,凤代表柔美,但在徐冰的作品中,凤凰一改柔美的象征,体量庞大的凤凰伤痕累累,制作材料是商业建筑垃圾并由建筑工人制作而成,反映出当今中国无情冷酷的一面。
古今中外文艺无不遵循这样一条规律:因时而兴,乘势而变,随时代而行,与时代同频共振。在人类发展的每一个重大历史关头,文艺都能发时代之先声,启智慧之先河,成为时代变迁和社会变革的先导。毛泽东主席在1942年著名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对于过去时代的文艺形式,我们也并不拒绝利用,但这些就形式到了我们手里,给了改造,加进了的新东西,也就变成革命的为人民服务的东西了”。
木刻版画本是中华民族古老的材料但在激荡变革的战争年代中却升华为最有力的大众革命武器。在战争中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这些力量包括城市无产阶级和不识字的农民,版画济文字之穷,中国新兴木刻版画很快成为革命宣传的有力工具和组织唤醒民众的利器,木刻版画家竭尽全力、废寝忘食地奔走在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运动中,其作品为劳苦大众服务,反映社会现实。但在中国新兴木刻版画运动萌芽阶段,版画作品粗糙幼稚,为木刻运动倾尽毕生心血的鲁迅先生,将俄国、德国等外国名家的版画作品办成展览,编辑成册,使这些从社会基层走出的版画家开阔视野、创新形式、提高思想。这些革命时期的木刻版画为中国新兴木刻版画运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鲁迅先生主张将民族的、本土的、外国的艺术融合相问,由此看出,“坚持本来”并不意味着固步自封,闭门造车。习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坚持来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继承中转化,在学习中超越”,毛泽东主席也提出“洋为中用”的原则。
以上实例印证了坚持不忘本来,扎根于传统传统文化的土壤。吸收外來,取其精华为我所用,我们的艺术才能更好的面向未来,才能让我国文艺以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屹立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