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理论与实践

2018-09-29刘木森王庆燕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导师制本科生实践

刘木森 王庆燕

摘要:本科生导师制作为推进我国高校教育培养模式进入质量提升和内涵建设阶段的重要举措,对高校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等具有重要意义。但它在推行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包括导师职责不明、导师资源匮乏、导师制管理与考核不到位、缺少制度保障、师生重视度和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文章对部分省属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现状进行了调研,根据本科生导师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本科生导师制的更好推行提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本科生;导师制;教育;高校;对策;实践

一、本科生导师制的渊源与发展现状

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源于14世纪的英国牛津大学,由于导师制培养模式的人性化、个性化,以及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极大地提高了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此种教育模式逐渐在世界各国得到大力开展,欧美国家尤其突出,全球诸多高校受益匪浅。例如,20世纪初,以哈佛大学为代表的美国高校开始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其在继承英国导师制的同时又予以个性化发展,全面提升了人才培养的综合素质与个性发展能力。

20世纪末,学分制教学模式的施行相应带动了我国导师制的发展,诸多高校都曾做过‘本科生导师制”的尝试。清华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2001年始执行本科生导师制,中央财经大学等高校也于2007年开始引入本科生导师制。2004年4月,山东省高校工委作出决定,全省普通高等学校启动本科生导师制,我省的本科生开始选择并拥有属于自己的导师。

二、本科生导师制的意义及省属高校问卷调查问题分析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处于注重内涵式发展的阶段,90后大学生在理想目标、社会历练、信息整合等方面的追求更加凸显个性化。本科生导师制的推行遵循了因材施教的教育规律,注重加强师生在学习、生活上的多重沟通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个性化发展能力,督促导师在指导学生的同时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素质和教育能力水平,推进了互信合作型师生关系以及教与学、学与学互促的新型教学结构的建立,最大限度地开发了学生潜能,实现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全面培养了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本研究以济南长清大学城为依托开展实地调研,随机发放《本科生学业导师实施情况调查问卷》350份,回收问卷305份,有效问卷285份,回收率87.14%,有效率93.44%。

通过对问卷的总结分析发现,65份无效问卷中90%以上未实施本科生导师制,285份有效问卷均对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现状予以了反馈,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导师制制度不健全,导师职责不明

导师选聘过程中,有关导师的聘任条件、程序以及导师职责等界定宽泛,导师聘任期间极少甚或没有为其组织专门的学习与培训,常出现导师对指导学生什么、指导到何种程度等產生无所适从的状况,82.1%的问卷对此反映强烈。

此外,辅导员、班主任与导师之间存在职责重叠的现象,容易出现重复指导、推诿。

(二)师生重视度和积极性不高,导师制发展缺少内在动力

当前,高校教育体系逐步转为学分制教学,专业培养方案与课程结构体系频繁调整与创新,但专业教师极少涉及教学管理,对相关信息掌握滞后。本科生导师制实施之前,导师对它的实施背景、目的、内涵等缺少充分认知,严重影响了导师的积极性与导师制的实施效果。

另外,学生对导师制的意义与作用认识不够,问卷中96.8%的学生对本科生导师制简单了解或不了解,9.8%的学生会主动联系导师,74%的学生遇到问题基本不会寻求导师帮助,学生参与被动消极,自身受益不足,也严重挫伤了导师工作的积极性。

(三)导师资源匮乏,一对多的指导模式存在缺陷

高校扩招以来,师资队伍建设相对滞后,师生比失调,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多采用一对多的指导模式。同时,高校教师科研任务增多,导师精力不足,这就致使师生互动供需失衡,难以实现良性沟通与交流。

问卷中79.3%的学生反映导师资源太少,65.57%的受导学生对导师的信息不甚了解,导师对学生的个人情况掌握不足。

(四)导师制管理与考核不到位,缺乏规范化的运行机制

导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多采用单独指导为主、集体辅导为辅的方式,场所不固定,时间灵活,难以进行规范化管理。本科生导师制的考核一般是在学校统一领导下由导师所在学院进行,依据学生评价、指导情况检查等评定为优秀、合格、不合格,导师若无重大教学事故考核均为合格及以上,考核简单宽泛。

此外,导师的工作成果除帮助学生取得当下的学业提升外,更重要的是对其健康三观的塑造和未来工作、生活的影响,但这在短期内难以显现出其价值,导师考核缺少后续的动态管理与追踪分析。

(五)导师制激励奖惩机制不完善,缺少明确的制度保障

导师对学生的培养效果难以进行规范化的量化评级,导师在职称晋升与薪酬奖励方面的收益与付出失衡,本科生导师制的发展缺乏明确规范的奖励机制做保障。

同时,由于导师制管理与考核惩戒的不到位,极易产生“搭便车”的行为,极易挫伤老师们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难以促进学业导师工作的长久坚持与优质发展。

三、本科生导师制良性发展的对策分析与思考

结合上述分析发现,当下本科生导师制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价值仍未能得到充分发挥,为此本文从多方面进行了思考与探讨,以期为将来各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一)制定和完善导师制规章制度,开展导师培训,明确导师职责

政府各级管理部门及高校应从上层建筑一顶层设计的角度尽快制定出台和完善全面涉及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目的和意义、导师任职条件与选拔机制、具体职责与聘任程序、监管与考核奖励办法等一系列具体内容的实施细则与规章制度,科学定位导师职责,明确导师与辅导员、班主任的职责划分,为导师提供被导学生的充分信息,帮助导师有针对性的进行因材施教,实现导师制个性化教育的效益最大化。建立导师培训制度,及时为本科生导师提供相关政策与规章制度方面的信息指导,定期召开导师工作经验交流与总结分享会,不断提高导师的整体工作水平。

(二)明确师生义务,提高师生对导师制的重视度,增强内在发展动力

高校应严格执行相关政策与规范,督导导师积极履行义务,增强导师责任意识,深入加强学生层面导师制的宣传和动员,严格规范具有主体地位的学生的责任与义务,提高学生对本科生导师制实施重要性的认识。

本科生导师制实施前期,积极做好导师的动员工作,全面详细的向导师们介绍本科生导师制这一政策方案推行的意义与价值,增强导师工作积极主动性;组织学生座谈会,帮助学生了解导师制的推行对其成长、成才的重要价值以及导师对其行为的约束力,提高学生的认可与重视度。

实施过程中,注重过程性考核,将导师工作与教学科研工作同等对待,从制度设计的层面加强对导师制工作的支持力度;建立“导师工作网络平台”,依托现代新媒体手段创新师生沟通方式,加强师生互动,拉近导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三)加强导师队伍建设,科学把握导师配备时点,创新导师选择模式

充分整合利用现有师资和优质研究生资源,多渠道建设壮大本科生导师队伍,积极开展“传帮带模式的导师培养机制,积极引进与招聘优秀人才,调动和吸纳精力充沛的青年教师进入本科生导师队伍;聘请优秀在读硕、博士生担任助理导师,成立助理导师小组开展本科生导师工作。

科学把握导师配备时点,创新导师选择模式一单项选择与双向选择相结合,依据人才培养方案,按照学生课程安排性质与时间顺序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导师指导。

(四)构建科学的管理组织结构,推进本科生导师制的规范化管理

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管理涉及教学校长领导下的诸多组织部门,它的规范化运行必须以科学的管理组织结构为保障,合理划分管理层次,科学确定管理幅度,构建科学的管理组织结构系统。

组织结构的科学搭建是进行规范化管理的基础,在主管领导负责制的领导下,各职能部门严格遵守相关职责规范,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互相协作与配合,共同推进本科生导师制的更好实施。导师在此过程中发挥着直接与学生对接的作用,采取一对一的沟通模式,将学生问题进行扁平化式的管理与解决,实现交流“零障碍”、问题“即时通”,确实体现导师制的价值作用。

(五)建立健全考核评价体系和激励奖惩机制,提高导师制买施质量

全面开展导师的评估考核工作,将导师工作纳入学校教育教学的常规建设之中,考核评估主体多元化,过程性考核评价与结果性考核评价相结合,依托新媒体进行灵活多样的监督考核,逐步完善本科生导师制考核评估系统。

建立健全本科生导师制激励奖惩机制,提高导师工作积极性与工作质量。逐步把导师工作纳入高校教育教学常规体系之中,将导师在任期内的德、能、勤、绩考核结果记入档案,并将其与教师年度考核、职称职务晋升、岗位聘任结合起来;设立本科生导师奖励机制,对工作突出的优秀导师进行表彰,在推选先进、年终考核、晋升職务职称等方面同等条件下给予优先考虑,并在教学工作量的核算和教学津贴方面给予奖励;严厉惩戒机制,对考核不称职的导师,可以取消导师资格。

本科生导师制己成为当下高校开展本科生培养的一种全新模式,对高校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等都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意义,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实现本科生导师制高效、高质、高量的普遍推行依然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程,需要结合我国高校的实际发展状况,最大限度的激发高等教育管理部门、高校职能人员以及广大师生的潜力,不断共同努力,进而充分发挥本科生导师制的巨大作用。

猜你喜欢

导师制本科生实践
能为与应为:从本科生成绩单看绩点制的功能
精准导师制对学生的影响和帮助
面向新工科的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证研究
高职生导师制内涵研究①
“Without Contraries is No Progression”: Contraries in William Blake’s “The Sick Rose”
An Analysis of the Absence of Maternal Care in The Bluest Eye
我国本科生导师制的应然取向
本科生论文流于形式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