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充分运用学具操作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2018-09-29郭志波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18年6期
关键词:深刻性圆锥学具

郭志波

小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好动,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好动的现象最为明显。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按照图示、课本满堂灌,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大大削弱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如果稍不注意就会掉队。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教材的编排有了新的改进,最大的特点就是动手操作的习题增多了,把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具操作融为一体,强调了直观教学动态操作和教与学的统一,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十分注意这一方面能力的培养。

一、运用学具操作创设情境,激发思维

赞可夫指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的有效作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挖掘教材的兴趣因素,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充分运用学具操作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思维兴趣。

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可设计以实物演示导入新课,先出示40厘米长的一根铁丝,围成最大的正方形,让学生算出周长和边长后,再问:“把橡皮擦放在这个空心的正方形中间行吗?”(不行)再演示橡皮从正方形中间掉下。“你有什么方法?”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启动了,在积極思考讨论之下,提出“贴纸板”等方法,教师加以实践检验。这样,由橡皮擦从空心的正方形中掉下,到稳当当地放在贴纸板的正方形上,形象直观地让学生感知了“面”,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习“面积”概念创设了良好的思维情境。

二、运用学具操作设疑、引导学生思维

新教材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增加了学生动手操作的内容。学生的操作将会带学生进入一个新的情境。教师在课堂中要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有目的地设置学生动手操作的情境,在操作实践中设疑激问,进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并自觉完成思维推理过程。

如,教学“圆锥的体积”时,可分四个组进行实践实验。有意分配一组用不是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容器去量沙。当汇报实验结果时,有3组发现了所有圆锥形容器的体积是圆柱的的规律,但有一组却不是这样的结果。老师建议全班同学再量一量,还是与前三组不符,为什么呢?难道前三组试验所得规律是偶然的吗?学生纷纷猜测寻找问题。此时教师把圆锥和圆柱都收到讲台前一比较,马上发现原来这一组的圆锥、圆柱不等底等高,学生马上得出“只有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才等于圆柱体积的”。

三、利用学具操作发展思维,深化思维

利用学具操作组织学生根据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可进行多种能力训练,这就要求既要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创造性,又要有一定的层次和坡度,把学生的思维引入“最近发展区”并努力通过训练,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促进思维的深入发展。

1.学具操作,培养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深刻性是指思维的广阔程度和抽象程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把“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思维训练结合起来,提出大胆设想,抽象概括出数学知识的本质和规律。教师在操作过程中,有目的地组织学生“摆一摆”“评一评”谁的方法好,使学生在操作中把握问题的实质,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如,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例7+5时,教师可先向学生提出启发性问题,怎样算又对又快?怎样摆小棒?让学生用小棒操作,想出了多种摆法,有的摆成两排,上排6根,下排6根;有的把7和5重新组合,摆成5,5,2根的形式;也有的从5根里移3根到左边变成10根,右边剩下2根。教师再组织学生巡视,议一议、评一评,谁的摆法既快又好?从而学生能掌握看大数,拆小数,凑成10,加剩下数的“凑十法”的思维过程,然后再让学生离开表象进行形象思维说出7+5,8+3,9+4……的思维方法,最后,进行抽象数目的运算,这种经过动手操作表象这一桥梁,达到抽象理解“凑十法”的目的,大大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2.学具操作,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思维的灵活程度。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关键在于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恰当运用学具操作,让全体学生人人动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注意知识间的渗透和迁移,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思维的灵活性。

如,教学“10的组成”时,先让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数的组成的学习方法,启发思维,疏通障碍,为喷薄而出的思维提供经验,再要求学生在5分钟之内用学具摆出10的组成,看谁摆的种类最多,速度最快,结果学生都能熟练准确地用学具摆出10的组成,比如1+2+7,6+4,8+2之类的方法不下十种。从而得知10的组成本质。经常运用这种操作实践训练,能很好地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

3.运用学具操作,培养思维的创造性。创造性思维是强烈的创新意识下,把头脑中已有的信息重新组合,产生具有进步意义的新发现或新设想的一种思维形式,它以逻辑思维为基础,灵感为关键。小学数学课本上的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要通过操作来证明,学生操作学具,手脑并用,能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

如,教学“梯形面积计算”时,可引导学生根据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思维去尝试发现。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结果学生都能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并得到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梯形的上下底和高的关系,很快得出梯形的面积公式:(上底+下底)×高÷2。学生在操作中感悟了知识的同化,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了思维的创造性。

总之,充分运用学具操作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是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只要教师能遵循小学生的生理特征,合理地、科学地指导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进行操作,对培养儿童思维能力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猜你喜欢

深刻性圆锥学具
“圆柱与圆锥”复习指导
以低成本学具助力初中生物学教学
学包圆锥粽
让经典不再遥远
数学教师要科学运用教学思维
利用学具构造一道几何反例图形
抓语言训练,促学生数学思维发展
圆锥计算题,“展开”来思考
小学数学思维品质培养策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