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享式课堂教学在艺术类高校思政课中的构建

2018-09-29李亚男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8年9期
关键词:艺术类高校思政课构建

李亚男

【摘要】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场所,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从艺术类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动态出发,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论指导下,积极构建一种适合于艺术类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模式——分享式课堂教学,让学生积极踊跃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成为课堂的主人。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和实效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让思政课成为一门“活”的学科。

【关键词】分享式课堂 艺术类高校 思政课 构建

艺术类高校的学生作为普通高校中的一个独特的群体,他们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优秀艺术人才的重任,同时还担负着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艰巨任务。艺术生在思想政治动态和发展趋势方面与非艺术类的高校的学生有着明显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价值取向多元,理想信念淡薄;专业学习氛围浓烈,公共课学习兴趣不强;自我意识强烈,集体意识淡薄;追求潮流和时尚,行为盲目;思想活跃,社会责任感弱化;个性突出,表现力极强。因此,为激发和提高艺术类高校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兴趣,转变艺术生对思政课的认知及学习态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根据他们所呈现出的特点以及专业特点,积极寻求和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因材施教,提高课堂的高效性和实效性。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分享式教学适应于艺术类高校思政课教学。通过尝试,并取得良好的成效。以分享式课堂拉近师生距离,共建“活”的课堂,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和实效性。分享式教学,是学生在老师的激励和指导下,自主学习,分享思考和经验,互相认同和尊重,实现共同成长的互动过程。它包括参与-分享式教学和合作-分享式教学。参与-分享式教学就是教育者通过创设特定的情境,引导参与者在教学活动中,通过表现、体验和反思自己或别人的经验与观点,在交流和分享中学习他人的长处,产生新的思想,达到新的认识,从而实现自我提高。参与-分享式教学使得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地位得到充分发挥和体现,活跃了课堂氛围,改变了以往的“填鸭式”教学。合作-分享式教学是指在一定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合作-分享式教学是在合作学习基础上进行的分享,它的实施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探索和求知欲望,促使学生通过合作-分享,进而增强学生间的团结协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如何构建分享式课堂教学?这是课堂组织者——教师应该把握的关键问题。

一、分享式教学理念

分享式教学是是关注人的天性、人的思维方式的一种理念。学生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分享智慧,分享学习过程中的思考和经验,实现共同成长、享受认同与尊重的愉悦过程。在艺术类高校思政课中,开展分享式课堂教学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因素:(1)在自愿、民主、和谐的环境中,各小组成员间建立一种相互理解、相互认可、相互欣赏、相互支持的协作关系;(2)充分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展现课堂活力;(3)形成“问题-思考-分享”的课堂分享模式。教师结合课程相关内容布置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师生互动,小组讨论,实现分享;(4)明确分享式教学的目标和任务。目标:三个面向进课堂,拓展学生的视野;分享众人智慧;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智力结构。任务: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重建课堂教学新模式,让学生在学习和分享中收获自信,让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得轻松,师生间共建“活”的课堂教学。

二、分享式教学的实施建议

以体现“问题-思考-分享”为主。

1.关于问题,需要考虑几个方面:(1)问题产生的可能途径:学生根据“课题”直接提出问題;学生“自学教材”后发现并提出问题;学生根据“问题单”发现并提出问题;在分享中产生新的问题;学生根据专业特点,将专业课融入思政课之后提出问题。(2)问题的梳理与分工:以建立的小组成员的分工为主,在自愿、和谐、民主的前提下,有1~2名小组成员进行梳理问题,并对所梳理的问题进行归类。另外,小组成员间分工需明确,各司其职,共同商讨,形成“问题-思考-分享”的模式。

2.关于思考,教师结合教材和课程标准相关内容,确定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走入学生小组讨论现场,关注学生思考动向,帮助学生解答思考中遇到的困难。

3.关于分享,通过思考和讨论,每个小组中民主推选1~2个成员为代表,分享所思考的问题。通过分享,小组间形成交流、合作、竞争、分享意识,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三、分享式教学中的教师备课问题

分享式教学中的教师的备课在于课堂中读懂学生,课后对学生精彩观念的收集,学生思维过程的经验积累。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的主要场所,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中应做到全面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提高课堂的高效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关注学生的专业性质和特点;(2)关注学生的参与状态;(3)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4)关注学生的思维状态;(5)关注学生的讨论和发言状况。

四、分享式教学解决的问题

1.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2.实现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帮助学生寻求一条适合于艺术生学习的有效路径。

3.形成自由和谐的课堂氛围,推动和谐校园的构建。

4.帮助学生找回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提高对思政课的兴趣和热爱。

5.增强学生间的协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6.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快乐,让教师在教学中获得幸福。

五、小组的组建

1.小组划分的依据:(1)相近原则。性格、地域、专业相近为主;(2)互补原则。性格互补、成绩互补、专业互补;(3)同一原则。主题同一;(4)民主自愿原则。以民主为前提,自愿组建。

2.小组分工。问题梳理者,对思考的问题进行归类梳理;资料收集和整理者,根据教师布置的问题,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记录员,对小组内成员间的发言情况及反馈情况做记录;发言者,代表小组发表意见,形成观点的组合中心;组织者,组织成员进行思考和讨论的整个过程,负责小组成员的任务分配,并对成员的表现予以评价。

六、分享式课堂教学案例

以合作-分享式教学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中的应用为例,教师在讲第四章第二节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这一内容时,教师结合课程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制定分享-合作学习的计划和主题。教师以“我心中的马克思”为主题,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分享式学习、探索、交流、分享、反馈。首先,教师要明确合作-分享式教学的要求。合作-分享式教学在知识的构建方面是由学生和教师共同构建的,学生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发起者和传输者。通过学生在课堂上合作、探索、交流、分享,培养学生协作意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提升师生间、学生间的综合素质。其次,分组并确定合作的团体。教师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组,可以在自愿组合的基础上进行分组,以8~10人为一组,其中一个为组织者,一个为记录员,每个组员都要参与组内分享,然后根据组内分享的情况推举一名思维敏捷、语言表达好的同学在班内进行分享。第三,要确立学习的主题和任务。在合作-分享学习之前,教师根据课程内容设定合作-分享学习的主题,让学生了解学习的内容、目标、任务、评价标准等,根据学习的主题,明确合作-分享的问题,小组内根据各个组员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分工与合作。第四,明确合作的原则。合作-分享式教学坚持自愿组合,民主推选的原则。遵循团体内部合作、团体之间竞争与分享的规则。教师针对各组学生在合作中出现的问题予以及时解惑答疑,让学生准确把握合作-分享的重要性。最后,学生分享成果,教师点评。各小组根据每个组员在组内的发言情况推选出一名代表在班内进行分享,教师对每一组派出的代表的分享情况给予评价,并对上台分享的同学予以鼓励,对表现优秀的组给予赞扬,增强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信心,同时,也增强学生在学习中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七、教学反思

在艺术类高校大学生中普遍存在对待专业学习氛围浓烈,而对于公共课学习兴趣不强,甚至质疑开设公共课的必要性。因此,针对艺术类高校大学生所呈现的特点,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实施教学,寻找一种适合于艺术生的教学模式,并能將思想政治教育与艺术专业融会贯通,体现学生主体性、民主性、实践性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分享式课堂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的实践与应用,为学生提供了相对宽松和愉悦的学习环境,拓宽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对增强艺术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热情、培养学生间的团结协作意识、开阔学生的视野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增强了课堂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总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对于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正确认识和深刻领悟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等问题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对艺术类高校的学生来说,纲要课开设的作用不言而喻。因此,纲要课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中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和实效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让纲要课成为一门的“活”的学科。

参考文献:

[1]薛忠慧.分享式教学的内涵特征及实施策略[J].辽宁教育,2015,(08).

[2]殷挺凯.“参与-分享式”教学法在地理课堂中的应用[J].上海教育科研,2010,(09).

[3]谢念湘,赵金波.“合作与分享”教学模式对大学生的影响[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02).

猜你喜欢

艺术类高校思政课构建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艺术类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打造团队促建设坚持创新彰显专业特色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艺术类高校音乐专业学生学习动机调查研究
艺术类高校教师评价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