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18-09-29于月德
于月德
【摘要】教师要培养小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应该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让他们体会到学习语文的快乐,同时也应该增加教师本人对小学生的情感关怀。小学生的语文学习与教师的教学方式和理念密不可分,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教师要把握好自身的角色定位,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中发挥核心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 学习兴趣 鼓励 赞赏
学习兴趣在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小学生来说,语文学科的学习的难度是逐渐加大的,这也符合他们的认知规律。然而,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学生还是会经常感到疲乏劳累,以致丧失兴趣。没有了兴趣,学生就会觉得学习很烦很累,这将会严重影响他们的情绪状态。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和灵魂人物,小学语文教师掌握恰当的言行技巧,可以对学生产生着积极而深刻的影响。教师要认识到个人角色的重要性,积极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增强责任感,运用智慧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下面从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激发小学生对语文学科兴趣。
一、教师要发自内心地信任、鼓励和赞赏学生
小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自我意识尚在分化,独立评价能力还不够完善。因此,从自我认知的角度来说,他们对自己的认知更多依赖于外在的权威评价。在小学生心里,老师是除父母之外的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权威形象。很多家长会调侃,孩子上小学之后,就把老师的话当作圣旨,这足以说明老师在学生心中的重要位置。作为小学语文老师,要认识到这一点,并借此发挥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小学生是培养自信心的重要阶段,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就要在评价学生时,不光看分数,而是全面、综合地考虑各方面因素。例如,如果从成绩上评判的话,总会有学生考得靠前,也总会有学生排名最后,这样,成绩靠后的学生就容易丧失信心。教师最好不要在课堂上公布学生的成绩排名,只要让孩子们知道自己的分数就可以了。最重要的是让孩子们认识到:自己为什么会丢分?自己的優势在哪里?劣势又在什么地方?然后引导学生查缺补漏,把成绩提高上去。这样学生才能够在教师的评价之下树立信心,实现真正的成长。这样的做法需要教师拥有一个爱孩子的心,平等对待所有的学生,鼓励他们,相信他们。老师对学生有美好的期待,学生也会有越来越优秀的表现。
二、面对善于提出问题的学生,及时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这门学科思想性很强,在学习一篇课文或者阅读某些材料的过程中,学生们经常会提出一些问题。这足以说明他们善于思考。面对这种情况,教师首先要鼓励、赞扬他们。同时,为了拓宽学生的思路,教师也要适当地提出一些有深度和有启发性的问题。学生如果想要正确地回答这些问题,就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而知识的积累来源于生活。因此,这样的问题可能只有少数学生能答得出来,这就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看、多听、多积累。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也要考虑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兴趣偏好。有的学生对天文知识非常感兴趣,教师就可以偶尔提一些天文方面的问题,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学生们的兴趣爱好是五花八门的,给学生更多自由来释放自我,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学生就会体会到老师的尊重。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展示自我,也正好符合了他们的心理特点,可以使他们的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大增。因此,教师要在这个方面多加实践。
三、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基础,引导学生探究学习,激发兴趣
课堂教学特别注重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在面对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时,教师可以降低对学生的要求,把难度大的问题进行分解。有的时候也可以采用直观的教学方式,启发学生从一定的直观情境中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语文学科虽然不像数学学科那样具有导向性明显的问题,但实际上也存在许多探究性问题可供挖掘和利用。有些小学生喜欢思考,善于提出疑问,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学生具有这样的特点。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照顾到学生的总体情况。对于那些不太善于思考,更多的是听老师怎么讲的学生,教师就要鼓励他们多思考,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这实际上也是对学生的一种心理辅导。教师要关注到所有学生,也让所有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在关注着自己,学生会因为被老师关注而获得更多学习动力。在良好的师生情感互动环境下,学生和老师相处得更加融洽,这也更容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兴趣的激发,可以有很多的方法和途径,探讨和研究不同的途径,也是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的重点工作。从学生实际出发,又回到学生本身,真正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的兴趣,可以使课堂教学的成功率大大提升。
参考文献:
[1]季南月.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及其培养的调查研究[D].扬州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