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划实施一张网工程 打造智慧教育城市

2018-09-29许晨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8年9期
关键词:在线课堂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

许晨

摘 要 “一张网”指的是铜陵市实施的教育城域网工程,是以铜陵市教育局为中心,以教育系统所属学校及教育相关的对象和内容为主体,多维度利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上联互联网、上级教育部门,下联各区县教育局及下属学校的一个开放的教育城域网。

关键词 “一张网”工程;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互联网+;在线课堂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8)09-0020-03

1 前言

铜陵市教育局认真贯彻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按照安徽省“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部署,落实铜陵市政府“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通过打造“一张网”工程,建立了全教育系统的教育资源中心、教学应用中心、远程教育中心、教育行政办公中心及教师培训中心,为教育管理机构和各级各类学校提供综合的教育信息化应用服务,满足家庭、学校和教育局之间通信及信息服务需要,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及远程教育发展,加速地区教育现代化进程,实现地区教育水平与质量的大幅度提高,全方位更立体地惠及各类人群。

2 统一的数据中心

铜陵市教育城域网最早于2001年开始建设,当时由于资源、技术及应用等情况制约,采取各学校分布接入Internet,通过GRE VPN虚拟局域网技术,在教育系统内进行联网。后来由于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网上教学、虚拟课堂等多种信息化项目需求越来越迫切,需要建立一套独立的、高带宽的教育城域网。为此,铜陵市教育局根据相关技术规范,结合教育城域网的需求,进行数据中心改造。

数据中心组网原则

1)先进性。选用具有很好扩展性的设备,当网络规模或带宽需要扩展时,能够以最小的代价满足新的需求,满足未来5~10年的发展,并且在将来网络的扩展和建设中,能够充分地保护现有的设备和技术投资。校园网采用成熟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组网技术,能够得到不断发展和支持。

2)安全性。校园网用户流动性较大,校园网的信息点分布较广,信息点存在随意接入使用的问题。为了能够在发生安全事件后有效并且快捷地处理事故,采用上网审计手段是十分有必要的。安全的网络应该提供必要的手段,禁止特定病毒的传播以及由于病毒造成的流量拥塞。

3)稳定性。可靠稳定的网络平台,是应用业务系统得以实施和推广的基石。随着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化,学校的教学活动将越来越依赖校园网,因此,校园网的故障将严重影响教学活动、日常业务开展以及学校形象。网络平台的设计必须从设备、网络拓扑结构、网络技术等几个方面保证校园网的可靠稳定性。

4)开放性。系统设计采用灵活开放的技术标准,避免出现系统互联障碍。为了适应系统变化的要求,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以最简便的方法、最低的投资,实现系统的扩展和维护,网络设计所采用的组网技术和设备应符合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为今后网络系统的扩展升级提供基础。

数据中心建设内容 铜陵市教育城域网的建设内容,可以划分为教育城域网骨干网络部分、各中小学及教育机构接入网部分等五个功能模块,实现其下属学校内包括教学楼、办公楼、实验楼、图书馆的网络接入,开展在线教学、中高考巡查和社会公众服务等多项业务。目前共接入学校22所,教育局部署两台核心交换机实现与22所学校的互联互通,双机通过万兆实现虚拟化,提升整网可靠性和链路速率;其中20所学校部署三层交换机,通过电信千兆光纤汇聚机房,通过市教育局网络中心统一出口联入互联网,并在市教育局网络中心对各个学校的交换机实现统一管理。

铜陵市教育城域网网络架构采取环型+星型的组网架构,骨干网络部分包含核心设备以及位于铜陵市教育局中心机房的相关设备,接入带宽1000 M,负责整个铜陵市教育城域网的数据高速转发。独立的城域网,与互联网物理隔离,保障全市教育系统高效、稳定地连接。

数据中心部分的建设由应用服务器组成,互联网接入区域作为整个铜陵市教育城域网所有用户访问互联网的统一出口,针对每个学校不同的流量需求,适时地分配相应的流量,并在出口区域部署流控设备,对于内部各种应用的带宽进行合理控制。总体上,各学校通过教育城域网统一接入市教育局信息中心实现学校间的互联,然后采用不同的路由策略,实现学校统一到互联网等其他网络的出口。网络架构图如图1所示。

3 统一的政务处理中心

统一的政务中心是提高办公工作效率,完善政府监管机制的必备工具。铜陵教育局政务办公系統经过两次改版:第一版系统采用办公自动化系统,是Lotus版,仅具有单位内部办公的基本功能;第二版在第一版的基础上进行升级改进,采用B/S模式,Linux操作系统,采用统一的用户身份认证,提供程序接口、Radius等认证方式,功能更为强大,更方便用户使用。

目前,铜陵教育电子政务的实际应用率是全省最高的,是真正在实际应用的统一的政务处理中心。政务中心的实施为教育管理和各级学校提供迅捷的文件上传下达,节约办公成本、人员精力,满足学校尤其是边远学校和教育局之间的通信互联及信息服务需要,满足学生、教师、家长对于信息主动公开的诉求。铜陵市教育行政办公系统运行以来,截至2018年3月,已经通过政务平台发布及转发处理文件14 556条,发布网络公告1699件,对外发布可公开文件7750件,是一个涵盖完整的现代化教育信息应用、行政办公的网络系统。

4 统一的资源中心

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的建立,是缩小城乡差距、均衡基础教育资源的重要手段。

建立资源平台

1)资源在线课堂平台。建成有在线课堂建设学校29所,辐射教学点86个,实现全市包含的农村教学点在线课堂全覆盖;建成数字化校园31所,中小学校教师在资源平台上互动,实现备课、文件与课件互传的网上协作备课交流,这种新式备课方式,解决了城乡接合部或乡村学校的技术难题。

2)人才平台。优秀教师(校长)资源平台,推行义务阶段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近五年,已有约4000名校长和教师参与交流轮岗计划,2017年全年,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校长、教师交流比例占总人数的12.4%。名师工作室的建立也是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平台的方式之一。名师工作室由同一学科骨干教师共同组成,通过教学、教研、培训集合成为共同体。自首届名师工作室命名而来,共送出精品课1000余堂到全市各中小学,辐射发散到周边、乡村学校教师。

建立继续教育培训平台 继续教育信息平台的建设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支撑。首先也是建立数据库,建立继续教育数字资源、网络教育课时认证体系;其次,根据学校工作的需要和全市教育发展实际,以市一级为单位,每年举办各级各类培训班,包括新课程资源开发等多种培训,对所有中小学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并要求通过考核;最后,借发达地区和高校优质教育资源之力,邀请各行业、专业的专家到不同学校进行现场指导,采用在线直播的方式进行优质教育理念的转播。继续教育培训平台的作用是促进了教育教学方式由传统型向现代化的转型。

建立教科研平台 教科研平台运用科学的理论、方法研究教育现象,发现教育问题。建立融合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的联合体教研互助工作,使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时更加开放、平等、交互和便捷。如联合体各校的教师可以通过在线平台及时进行互动研讨,将教学案例和教学设计通过网络发布,相关学科的教师就该案例的问题开展讨论,互相启迪,从中获得对教学课程的分析和理解。同时,教师利用在线平台进行跨校区的集体备课,其中一个校区的教师提出问题,其他校区的教师进行备课并发布上网,引导大家互相交流和学习,随后进行教学后反思与探讨。在线平台也为联合体的资源共享提供了方便。联合体学校的教师将自己原创或者收集的课程、资源通过网络共享给其他教师并应用于自己的教学实际中,这样的探索讨论对于教师个人成长、学校内涵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5 统一的对外开放中心

网络监督平台 网络监督平台结构为“总平台网站+校务公开二级平台”:总平台网站作为主入口,引入校务公开二级平台;每个直属学校校务公开二级平台单独设计子站点,教职工通过实名注册后,可以随时了解本学校公开事项,进行信息查询和监督,了解本学校重要干部任免、重大招标采购、资金预算决算使用以及与教职工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通过监督平台,实行组织管理信息公开、行政管理信息公开、教师管理信息公开、学生管理信息公开、财务管理信息公开、后勤管理信息公开以及举报投诉。此外,教育局要求所属21所学校分别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或全体教师会,选举产生校务公开监督委员会。建立教育行政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通过政府信息公开网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向社会全面公开教育部门职能、管理流程(图2)和监督方式等事项,提供优质服务,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网络公开、直播平台 教育是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眼见才能为实。铜陵市教育局依托“一张网”基础,通过直播平台对各级各类考试进行主动公开,创造条件,能直播的直播,能录播的录播,要求公示的,阳光下晒一晒。如中考体育考试,在中考总分中占有60分的比重,是铜陵市学生和家长关注的重点。市教育局购买两台高性能服务器,一款转发能力强的软件,成功实现网上同步直播,且运行状态良好。网上同步直播不仅让家长放心,对现场裁判也是一种监督。考试现场,裁判全部身着红色衣服,处于视频范围内,杜绝了串岗等不规范行为。视频在直播的同时,也被同步存储下来,便于后期的调查取证。一位家长在浏览直播视频后,感慨地说:“网上直播做得很好,让我們更清楚地了解了孩子的考试情况。”

又如铜陵市教育局在实行义务教育划片招生、就近入学的基础上,坚持义务教育公平、普惠的原则,实行全程“阳光”分班操作,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纪检监督员等到场监督,学生或家长代表现场抽签,决定任课教师与班级组合,结果当场公布,并全程录像留存备查。分班完成后,在参与分班的全体人员监督下,立即将分班结果在校内显著位置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三天,主管部门公布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监督[1]。

6 结束语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要求,到2020年,全面完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所提出的教育信息化目标任务。铜陵市教育局“一张网”工程将继续探索实践,不断地编织、拓展“一张网”的覆盖范围,不断丰富和增加“一张网”的内涵功能,整体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1]白海星,文晶.安徽铜陵:阳光分班 杜绝“抢名师挤名班”现象[N].经济日报,2016-12-07.

猜你喜欢

在线课堂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
MOOC课程论坛活跃度衡量指标及影响因素浅析
浅析“在线课堂”的作为
高校智慧教育生态发展新挑战
在线课堂在中小学教育中的使用
基于知识图谱的智慧教育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探讨
信息技术与教学难以深度融合的成因及解决途径探析
高职学院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和思考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