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小学、中学、大学教育一体化教学的理论、实践与改革

2018-09-29李巧云向璐文誉龙关欣刘博宇孙志英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8年9期
关键词:高考实践改革

李巧云 向璐 文誉龙 关欣 刘博宇 孙志英

【摘要】近年来,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越来越多的学生问题,使我们不得不反思当前教育存在的问题。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分析了当前基础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可行性的建议,对未来人才的培养和教育体制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一体化教育 高考 改革 实践

一、前言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但同时却出现了许多岗位“招不到人才”的奇怪现象。专业人才缺失,就业与所学专业不对口,大学生眼高手低的择业观,以及逐步上升的大学生犯罪率让我们不得不深思当前的教育培养体系。国家分别对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四个阶段制定了培养目标,主要从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做出具体要求。可实际的培养却往往只重视“智”,小、中、高与大学的教学自成体系,衔接不强,教师之间缺乏交流;在教学内容和评价等方面出现重复、脱节等问题,导致教学资源、学生学习时间和精力的严重浪费。当前的大学生也普遍存在没有批评精神,不善于思考,身体差,不爱劳动等问题。如何开展小学、中学、大学一体化教育,对认识和解决当前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二、当前大学生教育存在的问题

1.对专业认识模糊,学习兴趣不高

中学期间,忙于高考,对大学的专业缺乏了解,最初选择专业主要是基于专业名称的表意以及当时的就业形势。进入大学后便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选对了符合自己兴趣的专业,学习热情较高;另一种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发现所选专业与初衷有出入,学习兴趣骤降,这种情况居多。因此,逃课、课堂玩手机、睡觉现象普遍,课堂气氛不活跃。

2.学生整体素质参差不齐,不便于管理

当前,同一院校同一专业学生整体素质参差不齐现象普遍。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大学生生源差异。由于同一高校的同一专业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有農村和城市,也有教育发达地区和教育欠发达地区,还有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更有一线城市和二三线城市。这些地区之间的经济及发展速度存在较大差异,教育教学投入各不相同,教育环境明显有别。一般而言,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及一线城市师资力量、教学条件占绝对优势,所培养的学生知识面、综合素质相对较高。因此,同一所学校录取的学生虽然成绩相差不大,但综合素质却差异明显。同一个专业的学生整体素质参差不齐,给任课老师教学管理带来一定难度,影响教学进度和效果。

3.学生自理能力差,身体素质不高

当前,许多家长都认为“只要学习成绩好,将来前途肯定好”,因此,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为了“不影响孩子学习”,家长包揽了一切家务,甚至是孩子应该做的事情。其结果是学生自理能力差,心里素质不高,体育成绩难达标。如在大学的体育课或野外实践课中,不少同学就明显感到体力不支。殊不知,新时代的大学生不仅需要过硬的专业知识,也需要吃苦耐劳的品质及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里素质。毕业前后,一些学生面临暂时的多种的压力,自我调节能力差,走向极端。近年来,各地大学的学生想不通跳楼的现象已屡见不鲜。可见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十分迫切。

4.知识面狭窄,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差

中学期间,为应付考试,天天做作业。虽然看似学习,实是反复练习,阅读并不多。再加上偏科和为考试而学习,凡与考试有关的课程和内容就学习,无关的就放弃,结果造成知识面狭窄。写作能力的提高,一方面,需要多阅读;另一方面,需要知识面做基础,但在应试教育的氛围下,这两方面都难达到。

三、大学生问题的原因

学生在大学期间的这些问题,部分是在中、小学期间养成的。有些中学老师甚至对学生说:中学搏一把,大学再好好休息。一些刚入校的大学生则认为,入大学可以高枕无忧了,因此,学习积极性大大降低。研究大学生的问题,必须把大学、中学和小学作为一个系统,从整体上进行研究,分析各环节对系统的影响。中学阶段,是习惯的养成阶段,也是世界观的形成阶段。从大学和中学的联系角度分析,中学教育有以下问题值得关注:

1.教育“碎片化”,中学、大学教育衔接不强

长期以来,各地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上 ,存有“碎片化”倾向。大、中、小学教育自成体系,各自为政,相互分离,造成小学、中学、大学教育在教育目标、教学任务、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方面缺乏衔接。例如在教材方面,只重视纵向的知识联系,忽略了横向的知识联系;教材内容贫乏,缺乏难度,没有反映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部分科目存在内容重叠、知识脱节的现象。如初中和高中英语都在重复学习时态,高中与初中数学的难度跨越过大,造成后阶段学习的困难,也没有为未来大学的学习做必要的准备。同时,割裂“五育”之间的整体联系,追求“智育”第一,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

2.高中文理分科,不利于学生对感兴趣专业的选择

文理分科忽视了当前经济时代知识交叉融合,知识的发展与创新需要进行通识教育的现实。违背了人的全面发展既要科学素养又要人文素养的现实需求。文理分科既不利于科学知识的发展创新又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钱学森指出:“科学与艺术是相通的。人为的搞文理分科,对培养面向未来的学生,可以说有百害无一利。”许多高校相关专业的招生仅限于文科或理科,这无疑限制了高三毕业学生对专业的选择,因为文理科的局限性不得不放弃感兴趣的专业。

3.应试教育、模板教育严重

就学校的教学管理而言,一些学校只追求升学率、录取率,忽略其它方面的指标,导致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被占用现象严重。寒暑假补课情况非常普遍,非特长生几乎没有过剩的时间用于做自己爱好或有兴趣的事情,特长生的特长学习仅仅只为高考加分。表1是某小学四年级和初中二年级的课程表。从表1可以看出,学生几乎一半时间用于语文、数学和外语的学习,其他课程虽有开设,但所占比例不高。对学生观察、思维、动手能力的培养力度不够,对兴趣爱好培养几乎没有。

表2是某高三的课程表。从表1和表2中可以看出,与高考相关的课程的比例越来越高,其它课的比例越来越小。从小学到高中,几乎看不到劳动课。课程设置失衡,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了纯粹的应试教育。

就教师的教学方式而言,升学考试一般为统考,为保考试万无一失,所出考试题目比较呆板,并备有标准答案,且答案是唯一的,学生准备考试必然死记硬背。而教师在教书过程中为让学生取得高分,顺利通过升学考试,采用公式化、答题模板、作文模板式、题海战术等教学方法。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学习答题技巧,背诵模板。这种教学方式束缚了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不强。

就家长的家庭教育而言,把高考看得过于重要,甚至重于一切,使孩子产生错误认识。近年来,“为了孩子高考毒死青蛙”“母亲送考遇车祸”“女儿含泪上考场”“考试迟到下跪求情”等现象层出不穷,就充分说明这一点。

四、大中小学教育一体化改革的途径

1.合理分配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

缩小农村与城市,贫困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各地政府需加大扶持力度,完善贫困地区基础教学设施、设备的建设,免费发放教科书,引进图书,建设体育设施等。同时,应积极引进鼓励年轻优秀的教师到农村、欠发达地区任教,对自愿支教和服务贫困地区的教师,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和精神奖励。多发放公益广告,鼓励更多的社会人士为贫困地区的教育出资出力。

2.取消文理分科,降低入学门槛

过早地文理分科,容易造成学生偏科、知识结构失衡、甚至思维、认识的严重缺陷。理科学生不学习历史、地理,不阅读经典、文学,导致知识面狭窄,人文精神薄弱;文科学生远离物理、化学, 不熟悉最基本的自然科学知识,科学思维与科学精神欠缺。文理分科是人为地把人全面发展所需要的知识割裂开来,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人的全面发展,破坏了人才培养的生态环境。取消文理分科,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降低大学的入学门槛,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还能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

3.落实好每一阶段的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需要各种人才。一方面,需要大量的、有文化、有专业技能、有觉悟的优秀通用性人才;另一方面,也需要一定数量的高级人才。不能片面地认为,只有学习成绩达到优异,才能成为好的人才。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潜力,因此对学生应因材施教,让学生充分自由地发展。应从系统的角度,全面规划人才培养,妥善处理阶段性与系统性之间的关系。小学阶段,课程设置需多样化,注重提高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中学阶段,应注重三观的培养,注重基础知识教育的同时,不断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到了高中,文理不进行分科,降低进大学的门槛,让学生不再为考试而学习,多阅读书籍,甚至大学的书籍,多听专家的报告,为今后大学的学习做些必要的准备。大学阶段,理论知识的学习固然重要,但更应注重社会实践,还可以安排一定时间到相关岗位进行实践锻炼。大学应加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力度,增加户外实践教学。任何教育阶段,都应安排适当时间的劳动,让学生懂得劳动的辛苦,劳动是创造财富的源泉。

4.改变传统应试教育方式,减少英语占总成绩的比重

英语教学应降低教学难度,注重语言学习的逻辑性。我国学生的英语水平主要体现在书面应试方面,口语和听力十分薄弱。中小学期间,应加强口语和听力的练习,注重英语交流锻炼,而不是考试技巧。英语学习花费的精力和投入的资源与实际效果往往不成比例,应减少英语成绩占总成绩的比重,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还能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去培养兴趣爱好。

5.改变“高考是唯一出路”的思想观念和就业观念

引导全社会正确认识高考,转变就业观念对学生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学生不是为了一个考试而学习,老师不是为了录取率而去培养学生,家长更不能以考取高分作为培养孩子的目标。改变应试教育的大环境应先从转变对考试的认识开始,应当正确引导学生、家长和老师对高考的认识,减轻压力。学校应开设更加丰富的课程,老师则应不断丰富课程内容,家长则应加大对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葛文山,马玲芳,张萍.构建中小学英语教学“一条龙”体系——从张家港市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衔接研讨会谈起[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8,(02) :18.

[2]卢丹丹,张坤.大学选修课程课堂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J].河南农业,2012,(08) :9.

[3]李春苗.如何克服教育“碎片化”倾向.人民论坛,2012,(01) :68.

[4]刘黎明,祁占勇.论刘佛年的中小学教学改革思想[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14,(3) :1.

[5]刘志军,王振存.取消高中文理分科:必要性與可行性的博弈[J].课程·教材·教法,2009,(09):3.

[6]汤光伟.取消文理分科,引导学生全面发展[J].湖北招生考试,2011,(18):14.

猜你喜欢

高考实践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改革创新(二)
算错分,英“高考”推迟放榜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