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治理现代化 进程中的社会治理体制创新
2018-09-29郭建芹
摘 要 当前的世界发展和世界格局已经发生变更,对于我国来说,也需要推行新的社会治理体制,让我国能够更好地应对世界范围内发生的变化。基于对社会治理体制创新意义的探讨,本文提出了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治理体制创新措施,提升了我国发展运行中的社会稳定性,让我国在新时期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 国家治理 现代化进程 社会治理体制
一、引言
当前,我党已经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路线提出了社会治理体制的创新要求,要求各级政府、团体能够严格落实新时期社会治理的要求,提高社会运行的稳定性。而要做到这一点,建设在新的社会治理体系时,需要能够探究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让社会治理体系能够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治理体制创新意义
我国正向着现代化发展,其中治理现代化是研究重点,对于国家治理现代化来说,社会治理体制将发挥巩固改革成果、落实各类要求以及提升改革效率的作用,同时社会治理体制创新还具备以下意义:第一,修正当前社会治理中的问题。对于国家运行和发展来说,社会治理体制为国家治理的总体框架,该框架是否合理将直接决定国家治理的效率和效果。由于社会治理涉及的内容极多,所以对于任何国家来说,旧有的社会治理体制都会与国家当前的发展情况存在一定矛盾,而在新的社会治理体制建设过程中,将会修正社会治理中现存的问题,保证提升治理效率。[1]第二,提升体制与社会实际情况的贴合性。对于社会治理体制来说,需要处于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让治理体制能够根据社会治理的实际情况为治理者提供有效指导。我国旧有的社会治理体制与当前的社会运行情况间存在冲突,通过社会治理体制的创新能够消除这种冲突,在体制与现实之间建立深入联系。第三,落实我党的根本发展和运行策略。我党的根本运行策略为全力保证人民的利益,发展策略为建设现代化的大型经济体,对于发展策略来说,建设基础在于保障社会的稳定性以及在国际市场的冲击下有很强的稳定性。对于运行策略和发展策略来说,都需要提升社会治理的效率和效果,让我国在新时期能够更好地运行和发展。
三、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治理体制创新措施
(一)明确功能定位
在社会治理体制的创新过程中,基础工作在于明确功能定位,通过对功能定位的研究确定社会治理体系需要发挥的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社会治理体制创新内涵包括以下方面:
1.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我国现有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时间较早,在多年的实践发现对当前社会发展的指导效果越来越低,所以对于我国的治理现代化来说,需要对旧有社会治理方式进行改进。旧有社会治理体系中的问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制度设计问题、制度执行问题和重视程度问题。社会治理体系中的制度体系是一个大的方面,是社会治理的核心价值体现,然而正是由于涵盖内容过多,导致旧有制度体系中存在漏洞,无法实现对社会的有效治理。对于制度执行方面,主要执行机构为我国的公检法系统,但就当前的执行过程来说,这一系统中存在一定的执行力度不足,或者分层次、分主体执行现象,让社会治理体制的公信力大幅下降。对于重视程度问题,主要体现在社会治理体制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多年来一直沿用旧有的社会治理体制,与我国当前的社会发展情况严重不符。[2]
2.激发社会组织活力。要保证新的社会治理体制能够有效施行,社会运行主体,即存在的各类社会组织需要能够发挥践行社会治理体制的作用,对于社会组织来说,是否具备活力将直接决定社会治理体制能否被深入推行。就我国的发展情况来说,制度执行机构和社会组織间存在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架构,所以要激发社会组织活力,需要做好制度执行机构和社会组织间的平衡关系,让这两种体系能够在社会治理中共同发挥作用,提高经过创新的社会治理体制的落实效果。
3.化解和预防社会矛盾。我国当前的社会矛盾包括多种形式,最主要的是社会阶级间的矛盾,以及政府机构和普通百姓间的矛盾。对于第一种矛盾,产生原因为民众的“不患寡而患不均”心理,这种矛盾产生了仇富、仇权现象,为社会安定埋下了隐患。对于第二种矛盾,在理论上本不该发生,但是从当前的世界范围来看,该矛盾是人类社会共有的,这种矛盾将引发更为剧烈的社会动荡。[3]所以在新的社会治理体制中,需要更好地落实按劳分配社会资源制度,通过该项制度的有效实施会逐步削弱甚至消除社会阶级间的矛盾。对于第二种矛盾,政府方面应加强宣传,同时严格落实社会治理中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提升政府公信力。
4.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在我国当前的发展中,虽然已经建成了各类公共安全体系,但是对于一些地区来说,人口膨胀明显,旧有的公共安全体系已经不能满足当地社会在安全方面的要求,所以在社会治理过程中,需要能够在相关区域健全公共安全体系,让公共安全系统能够发挥应有的安全保障功能。另外,对于公共安全体系来说,另一个工作重点为体制内人员能够以社会治理体制中的规章制度为指导进行工作,保证安全以及社会治理中的公平公正性,使公共安全体系更加完善。
(二)坚守价值目标
对于社会治理体制的践行过程来说,要保证各项规章制度能够有效落实,基础工作在于明确和坚守价值目标,我党当前已经提出如下社会治理体制中的价值目标:
1.民主法治。我国的政党体系中,对民主的要求很高,尤其是我党在国家治理中,提出了民主法治的社会治理目标,当前我党已经提出民主法治中将涵盖如下内容:第一,治理格局方面。我党在国家治理过程中,虽然提出了公民参与治理的制度,但是在旧有社会治理体制中,这一制度并未得到严格落实。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我党在旧有基础上深度强调了公民参与的重要性和意义,在社会治理体制制定中,会提升公民参与社会治理的程度。另外,在社会治理体制创新中,我党强化了政府工作的监督力度,加强政府机构与社会团体间的融合程度,最终建成政府、社会、公民全面参与治理的格局。[4]第二,管理理念方面。在新的社会治理体制中,我党的管理理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变化体现在强调了公民的权利本位,也强调了政府机构的义务本位。在该体系中,依旧强调严格落实群众利益,但是将“让民做主”逐渐转变为“向民自主”,而政府部门需要在此进程中增强服务意识,及时有效地解决各类社会治理问题。
2.公平正义。对于社会治理来说,最基本的要求为保证治理过程中的公平公正性,这种公平正义性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治理体制的落实过程,需要保证政府的各级执行机构能够保证执行过程中的公平公正性,严格落实各类规章制度,提升社会治理体制的公信力。其二为社会资源调配方面,对于社会资源调配来说,与群众的生活联系更加紧密,当资源调配不合理时,也更容易引发各类社会矛盾,所以对于该过程来说,需要提高现代化技术的推行力度和范围,保证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能够为群众的生活带来便利。
3.安定有序。我国当前的社会发展中,社会阶级出现了较大程度上的模糊,这种现象虽然有助于社会中各种群体的融合,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社会运行的混乱程度。在制定新的社会治理体制过程中,需要对这一点有清醒的认识,在不影响社会各阶级融合情况的基础上施行有效的社会治理手段。要达成这一目的,在社会治理中,基础内容为政府能够依法办事,并且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让群众能够自发按照社会秩序工作和生产。另外,社会治理还需要和谐友爱的社会运行氛围,提升各阶级群众的融合程度,削弱各阶级群众间的矛盾,提升社会运行和发展的稳定性。
4.包容活力。在我国社会当前和今后的发展中,科学技术、管理模式等方面都会获得深远发展,由于我国当前处于高速发展期,并且正积极与国际社会接轨,所以各类科学技术和管理模式需要实现平稳快速发展。要达成这一目的,需要提升并包容社会活力,让民众能够更好地融入国家建设和管理中。对于该过程来说,政府部门需要对民众的利益诉求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办法,同时积极鼓励民众参与到社会建设中,在保证社会道德的基础上尊重并满足差异化利益诉求,最终实现全面提升和包容社会发展活力。
(三)诊断现实误区
在社会治理体系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对现实误区进行整体研究,通过创新体系修正误区,同时在应用新的治理体系进行社会治理时,也需要对现实误区进行诊断,根据社会的实际发展情况完善该体制,最终让社会治理体制处于动态变化状态。我国的社会治理当前存在的误区包括以下内容:
1.维稳高于维权。我国当前的社会治理中,过于重视社会稳定性,甚至为了达成维稳目的会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个人权益,这种方式最终会导致政府公信力下降,同时让整个社会群体丧失理性思维,延缓了新的社会治理体制推进过程。
2.多元参与率低。当前一些地区的政府部门在社会管理中,习惯采用“一言堂”式的社会治理方式,认为自身的管理手段由于具备很高的科学性,能够为人民群众带来更高的利益,所以人民群众必须按照这些规章制度工作和学习,忽略了群众的个性化需求,最终无法有效落实新的社会治理体系的多元格局要求,降低了社会治理效率。
3.风险控制重视程度过高。对于国家治理来说,社会稳定性需要被高度重视,而要提升社会稳定性,一个重要措施为风险控制。但是在我国当前的社会治理中,存在过分重视风险控制的现象,甚至在一些地区,对风险控制的重视程度已经高于民生建设。对于群众来说,民生建设的合理性会让其按照社会道德进行工作和学习,自然降低了发生社会动荡的风险。然而我国当前的社会治理中,这种本末倒置式的治理方式大量存在,降低了社会治理效率。
4.制度规范性不足。在我国当前的社会治理中,各地已经开始按照我党要求积极探索新的社会治理方式,“即兴式”治理方式也应运而生,这种社会治理方式在落实过程中,通常是结合当地情况进行的,然而由于新的领导班子无法在短期内全面了解区域特点,导致这种治理措施只能在短期内发挥重要作用,并且碎片化现象更加严重,缺乏规范性和可持续性。
要修正这些误区,需要在体制创新中找准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和客体,防止本末倒置管理方式的發生,同时按照我党新时期的工作标准建设治理体系,提升管理效率。
四、结语
在社会治理体制创新中,主要工作内容为明确功能定位、坚守价值目标和诊断现实误区,在对现实误区有所了解的基础上,通过落实治理体制的功能、制度等措施提升社会治理效率,让社会治理体制创新发挥修正社会治理问题、提高理论和实践的贴合程度以及落实我党的运行和发展策略等重要作用。
(作者单位为枣庄学院)
[作者简介:郭建芹(1985—),女,山东临沂人,硕士研究生,毕业于中央财经大学,助教,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参考文献
[1] 苏长枫.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04):452-453.
[2] 杨广.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治理体制创新[J].新西部(理论版),2016(18):83+34.
[3] 孙克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治理体制创新[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5(05):46-50.
[4] 姜晓萍.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治理体制创新[J].中国行政管理,2014(02):2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