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之数学课堂问题意识的培养

2018-09-29刘远维

读写算 2018年8期
关键词:六年级问题意识小学数学

刘远维

摘 要 好问是学生的天赋,而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一条重要途径,所以教师要善于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接下来就探讨培养小学六年级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几点具体做法,以促进数学教学质量与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 小学数学;六年级;课堂教学;问题意识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8-0224-01

一、问题意识概述

所谓问题意识本质上是指绝大多数人在具体认识活动中,往往会遇到没有办法解决或者是感到疑惑的情况,并且会对这些情况产生一定怀疑与探索心态。该种情况使人能够积极思考,然后有效解決其中存在的问题。所以说问题意识对学习有很大帮助,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问题意识培养。

二、培养问题意识教学方法

(一)关注学生情感体验,激发数学学习的潜能

学习动机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有重要作用,当六年级学生获得良好情感体验时,就能表现出积极的自我反思与监控,形成更有效的数学学习策略;如果六年级学生带有消极的情感体验,就会很少利用问题意识解决数学问题,在解题时出现错误。学生是否能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形成问题意识,这个教师给予的关注度联系密切。

例如: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或指导六年级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时,应有意识地多问学生是怎么想的,多问学生为什么,多关注学生,多鼓励学生,这样做不但能锻炼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能力,教师还能及时得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反馈,掌握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发现他们的错误并纠正。某些时候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不切主题甚至不着边际,此时教师不能忽视,更不能指责,要善于挖掘学生思维中的亮点,肯定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行为,让学生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从思维劳动中感受乐趣与成功的喜悦,当教师认可他们的努力时,学生就能潜意识发挥更大的才能,从而提高六年级学生对问题的思考积极性,形成问题意识。

(二)创设良好教学情境,引起解决问题的欲望

良好课堂教学情境不仅能使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变得更精彩,更能帮助六年级学生在未知事物的刺激与形成认识的整个过程中积极思考情境问题和数学知识的关联,吸引学生集中注意力,引起解决数学问题的欲望,促使学生提高数学问题意识与思维能力。当然,创设情境不能过度追求表面花哨,应更关注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知识支撑、技能支撑。培养小学六年级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终极目标是让他们学会用数学的知识及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因而创设生活情境应成为小学数学教师常用的方法,让六年级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与数学息息相关,巩固问题意识。

例如:在讲解关于“比的应用”的知识时,教师就可创设试一试的教学情境,即:小玲拿着巧克力和牛奶去上课,她说她准备调制巧克力奶。小玲先把已经调好的巧克力奶分给两名同学喝,结果一名同学说太苦了,另一名同学说他喝的就是牛奶,根本没有巧克力的味道。所以两名同学都认为小玲调制的巧克力奶不太好喝。之后教师提问: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其中一名学生说调制巧克力奶时应让牛奶和巧克力的比适当;于是教师说牛奶和巧克力的适宜比是9:2,学生们纷纷举手,想要用教师准备的牛奶与巧克力调制一杯好喝的巧克力奶。通过创设这样的生活类教学情境,教师成功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动性、积极性,再适时提问:如果有50克巧克力,需要多少克牛奶才合适?成功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让学生学会应用比的知识,在提问教学中增强问题意识。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发现并提出问题

为不断巩固六年级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教师应放手让学生们自主学习教材知识,促使学生在自学中学会发现数学问题,并鼓励学生将自身认知模糊的数学问题大胆提出来,基于自学质疑问难,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例如:针对六年级数学知识“生活中的比”,教师可让学生自主学习并提问,有的学生提出篮球比赛的分数比68:70和数学上的比68:70是一样的吗?教师就针对该问题引导学生自主讨论:篮球比赛的分数比68:70是表示两队的比分相除吗?经过学生的讨论,部分学生认为篮球比赛的分数比68:70并不表示这两个数相除,部分学生认为体育比赛中的分数比跟教材学习的比不同,只是计分形式的一种,只比较大小,不是相除的关系,而是相差。学生们此时以自主学习为基础纷纷提出数学问题。而学生提出的一系列问题正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通过组织学生对这些问题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后又提出新问题,为今后学习数学知识奠定坚实基础。

(四)从旁指引学生提问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良好方法让学生养成提问的好习惯。为了可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首先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提问的故事和名言,让学生了解提问题并不是一件丢人的事情,而是提高知识的主要办法;其次教师要想办法给学生创造提问题的有利条件,让学生有机会提问,例如教师在讲解小学解答问题时,可以给出两个已知条件,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最后教师需要指引学生写数学笔记,由于数学本身属于抽象性较强的学科,故而对于小学生来讲数学比较难,然而无论任何抽象问题都起源于现实,基于此种情况,教师指导学生做笔记,可以激发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

综上所述,小学六年级学生处于从小学数学向初中数学过度的关键阶段,且其思维能力也从形象思维高度发展成抽象思维,培养数学问题意识是教师教学的重中之重。在实践中,小学数学教师应探索更多行之有效的策略培养六年级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谢金鑫.基于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分析[J].中华少年,2016(35):169-170.

猜你喜欢

六年级问题意识小学数学
六年级几何应用题教学随想
纵观全局 把握细节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问题意识,个性化阅读的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