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初探
2018-09-29王春席杨英
王春席 杨英
摘 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较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因此,要重视语文阅读教学,从而夯实学生的阅读基础,实现学生长远发展。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D0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8-0163-01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阅读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教师要加强阅读教学,使阅读教学发挥重要的作用,确保学生阅读学习的有效性,下面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分析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对语文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就要了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首先,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什么,阅读教学主要目的就是通过阅读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强化学生的阅读感受。阅读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习惯的养成,使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提高综合素养,从而得到全面发展。阅读教学对小学生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作用。语文学科属于基础学科,和其他的学科之间有着必要的联系,因此,只有打好语文基础,才能使学生更好的学习其他学科。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在良好的学习基础上进一步将知识进行扩展。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阅读效果不理想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由于大部分语文教师为了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没有采用科學的教学方式,使语文阅读教学效果不理想。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合理地采用小组讨论方式进行教学可以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但是,在盲目地运用时,一味地只是追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却忽略了实质的教学内容,在合作讨论教学中,过于注重讨论的形式化,在讨论学习中放任学生进行讨论,影响到学生阅读的效率和质量。
(二)学生自主阅读能力低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由于小学生的学习基础薄弱,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较低,导致学生在阅读中对相关问题的理解、认知、分析等不足。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大部分教师没有帮助学生提高自主阅读能力,而是将学生的自主阅读环节进行缩减甚至直接取消,取而代之的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在阅读中得不到有效地锻炼,使其自主阅读能力无法提高,直接影响到学生语文阅读的效果,影响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分析
(一)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阅读效果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很大的比重,阅读是学习其他知识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就要注重阅读教学,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地摸索新型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有效地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的进步,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此外,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顺应新课改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方法的科学合理性,具有创新精神,并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进一步完善阅读教学方法,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例如,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的开放式教学方法,结合实际教学情况,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对整体的阅读教学进行合理地优化,从根本上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使学生在阅读学习中获得更多的学习感受,实现学生长远发展。
(二)延伸课外阅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小学阶段属于启蒙阶段,学生在小学时期的所有学习都是为以后的学习做铺垫,因此,要重视小学阶段的教学。语文学科属于基础学科,具有综合性、广泛性的特点,语文和其他学科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重课外阅读的延伸,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因此,在新课改的引导下,教师应充分地利用阅读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为学生提供有利的阅读条件,使课外阅读得到有效的延伸,使学生在小学时期积累一定的阅读量,这对于小学生今后各方面的学习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选择阅读书籍时,要重视学生的主观意识,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根据,学生自己进行选择性阅读,有效地开展个性化阅读,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语文阅读中锻炼自主学习的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要提倡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合理地运用多元化教学方式,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得到良好的进展,使其发挥重要的教学价值,不断的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全寿.小学语文低年级有效阅读教学策略探讨[J].学周刊,2017(04):131-132.
[2]刘克祎.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Z2):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