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研究

2018-09-29王春香

读写算 2018年8期
关键词:教学有效性初中语文对策

王春香

摘 要 教学有效性是一切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前提,保障教学有效性是保障教育教学活动价值得到发挥的关键。初中语文教学也是如此,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优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兴趣的导向下,学生会更加主动的参与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真正回归其主体地位,进而保障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本文就以初中语文为例,对其教学有效性进行几点阐述。

关键词 教学有效性;初中语文;对策

中图分类号:D035.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8-0162-01

一、创建生动情境,奠定有效教学基础

情境化教学的特点是生动、直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该结合教学目标以及学生兴趣、特点,合理創建课堂教学情境,通过情境创建优化课堂教学环境,激活学生思维,促使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另外,情境教学与语文课程的结合,可以更好的凸显语文学科人文化的特点,可以将课本中那些优美的景色描写、人物形态形态等等更加直观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记忆和学习的效率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自然得到保障。

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是一篇鲁迅先生的代表作品,文章刻画人物丝丝入扣,景物描写很有特色,尤其是文中“不必说……也不必说……”这个段落的描写十分精彩,但是虽然精彩,文中却又很多事物是现代初中生不了解的,比如说桑葚、皂荚树;优伶、叫天子等等,这些植物和动物如果单凭教师的口头阐述,学生很难理解,更加无法想象出其形态,这会直接影响学生语文知识的吸收以及对课文内涵的理解,那么此时,教师借助多媒体设备,将这些事物用图片、视频的方式展现出来,学生用眼睛直接观察,同时结合课文的描写,学习效率会大大提升,课堂教学也会更具实效。

二、分层合作学习,保障课堂教学有效性

分层合作学习是一种发挥学生主管能动性,促进课堂师生、生生交流,提高有效信息传递的有效方法。初中语文教师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将学生分组,一般来说,小组成员要包括成绩优异的学生、成绩中等的学生、基础薄弱的学生等几个层次。这样分组是便于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互动、互补,有利于学生共同进步。通过小组合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提高、学习态度会进一步端正,久而久之就会养成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和意识,真正实现其学习主体地位的回归,并保障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比如:《春》这篇散文,其作者是朱自清,在进行课文分析之前,教师可以现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层次如上所述。之后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集、整理、回忆春天的景象,或者是“你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样子”,同时了解朱自清的生平等等。成绩优异的学生作为小组长,掌控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的节奏和进度,中等层次的学生负责记录研究信息、结果、总结和分类资料等等,基础薄弱的学生负责阐述小组观点、小组研究成果、书写和记录信息等等。根据不同学生的能力分配不同的任务,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锻炼,并且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紧密合作,还有利于学生团结,以及共同进步。学生们通过上网查阅资料、搜集图片视频等等,最终都会圆满完成合作学习任务,不仅他们自身的学习能力得到提升,也为课堂教学有效性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引入网络化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互联网+”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方法与理念,都需要进行适当变革。这就要求初中语文阅读教育工作者要结合教学目标、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转变教学思维,合理创新教学方法,以满足时代对初中教育的要求,确保课堂教学有效性。

开展网络化教学,学校需要配备网络多媒体教室,在课堂上学生可以自主在网络上查找资料,解决教室布置的问题,还可以欣赏课文,进行阅读,最后教室组织分析,师生一同进行总结。

比如:依托网络平台学习《父母的心》这篇文章,教师利用网络、多媒体等,课前制作课件,直观的展现课文的重点难点,在网络平台播放课件,教师与学生在线互动,共同活动,活动中启发学生,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头脑,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并开展创造性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动口、积极思辨的能力,从而实现课堂教学外延拓展,提升课程教学有效性。

四、合理开展生活化教学,拓展课堂有效教学内容

初中语文与生活息息相关,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情感。在生活中蕴藏者很多情感教育素材,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和总结,能够将其中有意义、有价值的内容与课本知识相结合,以此引发学生思考,强化学生体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在这个基础上开展语文教学,其时效性更强。

比如:《乡愁》一课,这是余光中先生的代表作品,课文的主旨是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是一首诗,语言凝练而形象,诗中将乡愁比作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全诗呈现给我们的是四幅鲜明又具体的生活画面,此时,教师应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展开自己的想象和联想,将课文中所描绘的内容与自己的生活经历联系在一起,此时,学生就会陷入深深的沉思之中,通过回忆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进而对《乡愁》一诗中对故乡深深的思念,有更加深刻的体会,获得更高层次的情感体验,课堂教学有效性自然得到了保障。

本文从四个方面对初中语文有效性教学进行了分析,从中发现初中语文教学改革背景下,有效教学需要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要从学生角度思考问题,真正将学生主体地位凸现出来,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

参考文献:

[1]赵彦品.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6(14):64-65.

[2]陈燕.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

猜你喜欢

教学有效性初中语文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