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教学情境在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中的作用

2018-09-29潘陆红

读写算 2018年8期
关键词:情境创设高效课堂小学数学

潘陆红

摘 要 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在目前教改中不断讲求其实用性和现实意义。因此,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富有明显的挑战性。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要积极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的环境,通过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在轻松的教学环境中掌握数学知识。本文针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对实现高效课堂的作用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高效课堂;掌握知识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8-0100-01

一、教师要明确情境创设的重要意义

首先,情境创设是对教学知识的再加工,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教师的二度创作。进行情境教学是教师对教材的深刻剖析,通过多种表现形式的手法将枯燥的数学知识形象化、趣味化、生动化。对于小学生的思维而言,抽象的数学概念比较难理解,而通过对数学情境的创设,就直接将这种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生动地融入到教学情境中,从而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进行情境创设既满足了教学的需求,又适应了学生认知发展的需要。

其次,进行素质教育改革,就是要将教学更加人性化。教师通过对教学模式的创新,可以改变以往生硬、死板的教学模式,通过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对数学知识的分析,以情境创设的形式呈现,给予了学生充分思考和探索的空间。学生的数学能力不仅是对问题的解答能力,而且是在解答过程中所表现现出来的灵活的思维能力和敢于探索和发现的能力。因此,评判数学能力就是对数学逻辑思维的评判,就是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评判,而情境创设就是为他们这种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可能性。

同时,在情境创设的开展途径中由于小学数学较为基础,而所涉及的实际生活的内容又比较多。这为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的途径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教师可以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和对学生的观察,以提供符合他们具有实践效果的教学情境。

二、教师可借助故事形式进行情境创设

首先,教师通过故事化的情境创设,就是将数学知识通过故事形式表现出来。在创设的故事情境中,让学生获取所学的知识。对于小学生的思维而言抽象的数学概念比较难理解,为了使这种抽象的数学概念能够更加真实具体地表观出来,教师可以借助创作数学故事去诠释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小学数学知识中很多都具有故事属性,教师应抓住这些特点,进行故事情境的创设。例如:小学初级阶段,学生学习“零”的时候,许多学生无法认识到“零”的概念,难以接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许多教材通过创设故事情境的方式表达。如小花猫和爸爸妈妈去钓鱼,不一会爸爸妈妈部钓到了许多鱼,只有小花猫一条也没有钓到,这时候小花猫摆出双手,做出一个无奈的表情,旁边显示出一个大大的“零”。通过这个简单的故事创设,学生能够很快明白“零”就是表现没有,数学中没有的东西可以用“零”来表示。创设这样的故事很简单,但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很容易让学生理解。

其次,教师可通过活动再现教学情境。教师让学生参与活动,有利于培养和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而在活动中加入数学知识元素,不但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了愉悦,而且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习到数学知识。这种方式能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并极大地培养学生口、眼、手协调的综合能力,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增强小学生对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如: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圆柱体、正方形、圆形的认识上,教师可以拿出几个实物模型,以小组的形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取模型,教师可通过依次排列的形式,让学生叫出拿模型的同学的名字,最后以他们手中的模型名字取代他们的名字,几个学生不断地变化手中的模型,一会成了正方形,一会又成了圆形。不停的进行角色变化,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同时,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认清了实物模型的形状。

同时,教师可通过问题构建情境。教师除了实际的情境展示外,对学生脑海中情境的构建同样重要。构建思维情境是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让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这是学习数学的必要素质之一,创设思维情境要求教师启迪学生,让他们在教师的指引下自由想象,给予他们充分的思维空问。同时,这种情境的创设需要教师以问题方式来构建。这种方式需要教师能根据学生的特点,通过对教材知识点的转化,形成教学问题,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来思考这些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师要掌握小学数学情境中的原则

教师要根据情境教学的实施范围和实施目的去遵循相应的原则。首先是遵循主观性原则。所谓教学中的主观性,是由学生对创设问题的分析所产生的思维结果,这种结果不应当作为辨别答案的唯一根据,即学生的思维分析应当重在参与和尝试。对学生思维分析的直接否定将会伤害学生的探索兴趣,使得他们逐渐丧失积极进行思维分析的习惯,这不符合情境教学开展的目标。其次是教师的引导性原则。作为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情境教学开展过程中从问题目的创设到问题的解决。教师应当始终扮演着引导性的角色,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分析进行合理的评价与点拨,但教师不能能以自己的思维去取代学生的思维。最后,由于小学数学教学中,教材是情境教学实施的主要背景来源,因此对于教材中情境元素的挖掘十分重要。教师进行情境教学应当以教材为主体,挖掘教材中一些具有情境内容、挑战性的内容和趣味性的内容去优化整合,以达到优化教学的效果。

综上所述,针对教师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创设教学情境而实现高效课堂应遵循如下几方面。首先,教師要明确情境创设的重要意义;其次,教师可借助故事形式进行情境创设,教师要掌握小学数学情境中的原则。教师要积极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才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越,从而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掌握数学知识,最终实现高效课堂。

猜你喜欢

情境创设高效课堂小学数学
情境打动孩子心灵,提高阅读感悟效果
幼儿在体育游戏时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分析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