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小学生校园网络流行语

2018-09-29史云瑶

关键词:变化趋势网络流行语中小学生

史云瑶

摘 要:依靠数字技术、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新媒体,在短时间内就对当今世界产生巨大影响。上网已成为人们包括中小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娱乐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长期浸染互联网,网络流行语便应运而生。网络流行语因其简捷方便、传播速度极快、具备受众群体共振机制等特点,而受到网民尤其是青少年的青睐。进而,不可避免地影响中小学生群体。本文针对网络流行语的定义、类型、原因、走势及其对中小学生的影响做出简要分析。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变化趋势;中小学生;影响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4-023-02

一、网络流行语概述

(一)网络流行语的定义

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紧密,互联网类似现实社会,它也是由形形色色的人构成,因而,网络虚拟社会也会滋生其流行语,网民们津津乐道,在网络上进行不同形式的熱烈互动。

大多数学者认为,网络流行语是伴随着时事新闻的发生,由网民个体或群体发明、大力传播、被多数网民接受并在不同环境中的反复应用的社交语言。其快速风行于网络内外、往往在短暂时间里为网民所追捧但多为昙花一现。这类流行语,还被称作网络雷语、网络热词等。

除上述普遍观点外,笔者认为,网络流行语主要是新媒体的伴生物。新媒体有意识地利用互联网低原创成本、低边际传播等优势,通过创造流行语来实现多领域渗透与快速反应,以期主导舆论从而获取经济、社会利益。

(二)网络流行语的类型

网络流行语往往突破传统语言规范,既有单纯的拼音、中英文词句字符、标点、图片和文字等,又有两种以上有不同组合。它们在网络社交领域中具有特定的表意功能,结合所处的时代环境及社会特质,通过对多语种、数字符号的不同解释,赋予诸如汉语、英语、数字等新的含义与功能。网络语言类型主要有如下几种:

1.谐音型

(1)汉语谐音。汉语谐音主要包括普通话谐音和方言谐音,前者主要是以发音与普通话相近的字、词重新造词,或进行新的词义赋予,诸如:大虾=大侠,木有=没有等词语。后者是根据各地方言发音结合相似发音的汉字“拼接”而成,在互联网上因其独特发音和亲切熟悉感而流行。

(2)数字谐音。用数字代替文字,使网络聊天变得简单方便、诙谐有趣。如:1314=一生一世,886=拜拜喽等词语。

(3)混合谐音。混合谐音就是在汉语、外语等语言或数字符号之间按照一定顺序进行合理的排列组合。例如:fans=粉丝,3Q=Thank you等词语。

2.符号型

这类网络语言主要由特殊符号组合而成,利用符号外形的直观性的来表意。此类用语既节省了网民的打字时间,又能维妙维肖地表达使用者所要传达的思想和情感。

3.缩写型

包括汉语缩写词和英语缩写词。前者包括汉语拼音首字母缩写和旧词新解。后者是指英文短语或句子中省略字母的英文词语。

4.混搭型

以汉语和英语搭配来表明个人态度的的词语。使用者在表述时,通过在汉语中加入英语单词,代替原汉语词组,显示与众不同。

5.词义转换型

该类型流行语是旧词新义,即借助词源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让人联想出新的指代意思。

6.时效语句型

该类流行语往往结合时事热点,由网民在传播过程中提炼大意并进行创造加工而来,多为贬义。诸如:“我爸是李刚”。

(三)中小学生网络流行语的典型语句举例

例1.“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惊呆了”。该流行语援引自一篇小学生作文。用于表示对某件事情的惊讶之情。

例2.“厉害了,我的哥”。是2016年出现的热门网络流行语,意为觉得对方厉害而称赞对方,以表敬佩之意。

例3.“有钱,任性”。该用语衍生自对一起诈骗事件进行的报道,其衍生含义为对有钱人行事风格的揶揄嘲讽,贬义。

例4.“别睡了起来嗨”。用于呼朋唤友出去玩,意思是叫你别睡了,起来开心一下。

例5.“吓死宝宝了”。意思是我被惊吓到了,把“我”变成“宝宝”,有卖萌的意味,用于表示自己受到了惊吓的情形。

例6.“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该用语则是源自漫画家喃东尼的作品“友谊的小船”。用于嘲讽友谊经不起考验,瞬息万变。

例7.“主要看气质”。是网友对某歌手专辑造型的评论。后被自媒体利用,衍生为微信朋友圈游戏。

例8.“吃土”。一年一度的网购盛会“双十一双十二”之后,网友们纷纷表示“双十一双十二”没经受住打折诱惑,疯狂购买各种商品,花钱太多,从而要担心今后吃不起饭,只能“吃土”。“吃土”因此成为没有钱的代名词。

例9.“我也是醉了”。该用语通常用于表达些许无奈、郁闷、无言以对等情绪。该用语通过幽默的方式表达了对人物和事物不可理喻、无法言说的无力感。

例10.“扎心了,老铁”。“老铁”是东北方言,意为好朋友。“扎心了,老铁”出自某一网络直播间网友与主播互动弹幕评论。意为内心受到了极大刺激,情绪极不稳定。

二、网络流行语的变化趋势与原因

(一)网络流行语的变化趋势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其网民迎来了新一轮爆发性增长,网络流行语的数量和种类也随之日增。纷繁复杂的网络流行语质量良莠不齐,其中既有类似于“厉害了,我的国”、“逆袭”等“正能量”的词汇,也夹杂着许多具有消极暗示或粗俗不堪的网络流行语。

我国网络流行语近8年的发展趋势为:其范式由简单至复杂,由多为单个字、词变成多为词组、句子、中英文混搭等;承载内容从方便网络交流到逐渐形成网络文化,到对国家时事热点新闻的关注,对社会个人的关注,对文化娱乐的恶搞,对自我的关注,表达网民要求话语权的诉求。

(二)网络流行语的变化原因

网络流行语的变化趋势反映了人们的社会心理及社会情绪的变化。社会心理是网络流行语产生的来源,网络流行语为大众心理宣泄提供了良好的出口。

网络流行语变化趋势的主要原因大致为:(1)出于现实生活中某些条件的限制,约束了个人或群体的表达意愿,因此人群更偏好于利用边际成本较低的互联虚拟身份、虚拟空间进行虚拟聚集,畅所欲言,淋漓尽致甚至尖锐地表达、批评针对某现实事件的看法和不满情绪;(2)网络流行语因更多的是在年轻群体之间被使用,多数年轻网民富有想象力地加入或创造出新奇的词语来彰显“个性”,所以它更趋向“年轻化”和“幼稚”;(3)国家针对构建“网络生态文明”,正在加大力度治理现存的网络不文明现象,中国网民所体现的文明水平和道德修养正在逐步提高,网民更能从容应对各种负面舆论的传播,因而网络流行语也慢慢趋于“正能量”化。(4)随着网民数量的激增,网络流行语正在逐步扎根于现实生活,表现出惊人的生命力并维持着极快的更迭速度。

三、网络流行語对中小学生的影响

(一)对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影响

网络流行语是网民在社会文化传播的过程中,结合时代特质与新闻热点,将一些已有词语赋予新义或直接创造新的词语。绝大多数中小学生无时无刻都耳濡目染着经由各种途径、渠道传播的网络流行语,他们的人生正处于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塑造阶段,被互联网裹挟着,或多或少地受到网络流行语所包含的三观影响,这种影响是把双刃剑,它包括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1.积极影响

(1)激发创造力。中小学生正在经历人生中想象力和创造力活跃巅峰的年龄阶段,能够通过创造各式各样的网络流行语来表达自己的想法;(2)激发参政议政热情。来源于社会时事热点的网络流行语吸引更多的中小学生关注天下大事,关注政治、关注民生,从而据此创造出表达政治认识和态度的网络流行语;(3)丰富认知开拓视野。网络流行语中包含大量信息,信息又各自涉及不同的思想理论和价值观,从而在丰富中小学生的认知、开拓其视野、培养其判断力的同时,还可以培养中小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2.消极影响:

(1)道德、价值观失范。中小学生尚不具备成熟的主观判断能力,包含暴力、色情或虚假信息的网络流行语,将影响中小学生的语言和行为规范,很可能导致其语言和行为粗俗化,甚至出现思想道德品质滑坡等后果;(2)“三观”的迷失。“网红”等网络流行语易诱导中小学生产生急功近利、浮躁不安等情绪,让他们不愿通过脚踏实地的努力去实现理想,总是幻想着一夜暴富。

(二)对学生作文的影响

网络流行语种类繁多、内涵丰富、传播速度快、朗朗上口,受到中小学生的广泛接受并应用。随着中小学生的文学艺术审美趋向的逐渐变动,加之中小学生目前课业负担繁重、中国经典著作的阅读量很低、泡在网络上的时间越来越多,因而造成网络流行语对中小学生作文用语的影响越来越大,致使部分中小学生作文呈现思想境界不高、立意不美,离经叛道、词汇应用失准、语法应用混淆、逻辑混乱等不良现象,多数学生的作文呈现内涵美与文字美的双重缺失。

在全民上网的大环境下,在目前中小学“加班加点、题海战术”的大背景里,多数中小学生疏于学习和积累经典诗词和著作,他们沉迷于网络,从网络中寻找快乐与成就感,逃避现实世界,必将不利于中小学生的身心成长。

写作文必须追求用词精准、规范、严谨,语言表达流畅。而为了凸显个性,许多中小学生滥用词汇,随意使用“杯具”、“有木有”之类的网络流行语。甚至在作文中使用符号语言,使作文杂乱无章,缺乏基本的语法规则,行文毫无逻辑可言。

(三)对校园文化的影响

校园文化由价值观、学校精神、学校传统、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和生活观念等构成。而中小学生则是推动校园文化形成及发展的主体,校园文化对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的形成、引导负有责无旁贷的责任。当下网络流行语做为中小学生所普遍追捧的流行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水平和行事准则。这些影响同样有着其积极和消极的方面。

1.积极影响

网络流行语在校园内的传播,使学生对现实社会形成了自己的认知和理解,通过由人到人的快速传播,避免了中小学生与社会脱节,封闭或被封闭起来。“正能量”网络流行语能提升中小学生公民意识和思想政治觉悟。诸如“光盘行动”“中国梦”等网络流行语,与国家和社会发展紧密相关,弘扬了国家和社会积极向上的思想理念。这类网络流行语有益于学生对社会新闻、时事政治产生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有利于形成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2.消极影响

部分带有不良社会情绪、不登大雅之堂的网络流行语以其低门槛在校园内大肆传播,破坏了原本理应良好的校园文化风尚。“有钱任性”“土豪我们做朋友吧”“TMD”等传递出来的拜金、低俗的错误思想观念,容易使中小学生形成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良网络语言不断侵蚀原本健康的校园文化,致使校园成为中小学生发泄负面情绪的场所,从而对实行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

(四)消除网络流行语对中小学生的不良影响的建议

针对负面网络流行语对中小学生造成的不良影响,建议:

1.家庭、学校联动,共同加强监管。家长不传播,不使用负面网络流行语,及早制止孩子的不良用语,并配合学校引导孩子有选择性地使用网络流行语。

2.建立健全政府监控机制。一要通过政策法规限制负面网络流行用语传播,一经判别快速做出反应;二要通过公众认可的公知、‘大V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国家公众号,如“共青团中央”去推动和倡导网络流行语的规范运用;三要运用强制性制度及引导性制度等多管齐下,推动以网络流行语为切入点的新媒体的产业变革。

四、结语

网络流行语作为新兴互联网文化的次生产物,其语言材料来源具有广泛性、使用群体的层次性、使用目的多样化、传播速度快、传播门槛低等特征。网络流行用语反映出各类社会现象、体现出各类思想价值观念,它不仅是社会文化生活的一角,也是中小学校园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中小学生既是网络流行语的创造者和传播者,又是网络流行语的接受者。为了构建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使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道德观念,我们必须客观公正地对网络流行语进行评价,通过对网络流行语加以正向引导和调控,使其发挥应有的正面积极影响。

猜你喜欢

变化趋势网络流行语中小学生
昆明地区降水、气温及极端天气的
网络流行语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南京市能见度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
浅谈当前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分析
网络流行语对大学思政教育的影响
影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要素库及权重分析
陪读现象产生原因及其利弊分析*
宝鸡市区空气质量变化分析
浅谈凉山彝区中小学“学困生”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