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钓的乐
2018-09-29谢良宏
谢良宏
记得小时候生性好动,家乡又多江河湖泊,钓鱼渐成我的一大爱好。每逢星期天和寒暑假都会约上众多小伙伴,成群结队去钓鱼,有时趁着晨曦,一早出发,一个春夏、寒暑假下来,人晒得乌溜墨黑。而真正喜欢钓鱼,还是我在中学里任体育代课时所引发的。那时候我跟班的一位体育教师是个实足的钓鱼迷,钓鱼手艺特别的高,每每出手,鱼总是钓得满篓的,而他自己不大喜欢吃,总是把钓来的鱼做人情。他对钓鱼特别感兴趣,尤其是在健身、养心、修心这一点上,他十分欣赏。直至现在退休了,仍喜欢钓鱼,乐此不疲,如今也练就了一副硬朗的身体和淡泊宁静快乐健康的心境。
阳光和煦的江南水乡,春水暖漾,鸟语花香,鱼儿嬉戏。
联想到唐人储光羲在《钓鱼湾》中写道:“垂钓绿春湾,春深杏花乱。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这首钓鱼的诗,不仅写得有情有景,又有钓鱼的经验,真是相得益彰。
在河湖纵横、水库山塘密布的江南水乡,适合垂钓的地方真是不少,走到郊外,不仅仅可以享受垂钓带来的乐趣,还可以呼吸一下新鲜空气,真是快乐无穷。记得今年初春的一个星期天清晨,我与邻舍包姓老翁结伴同行,去九龙湖旁春钓。边骑边聊,这位包姓老翁娓娓道出了他三十多年来的垂钓经验,听了的确受益匪浅。他率直地告诉我,选择钓位要先“三找”,即找水库的上游、找浅水区、找水草旁。每当春季来临,先是小鱼,后是大鱼,成群结队,从冰凉的深水区游向温暖的浅水区,游向上游,调节体温,适应新的生活。大批成鱼则寻找水草,因为水草不仅能提供较多的食物,而且给鱼儿提供交尾、产卵的地方,也是安全、隐蔽和温暖的场所。
春季是鱼类从越冬期转为生长期的过度性季节。钓具组合宜用“三小”,即用小细线、小钩和挂小饵。此时,鱼体仍僵硬,游速慢,嘴张得小,咬钩轻,挣脱力弱。所以春钓用的鱼线鱼钩要比夏秋的要细要小,挂的饵料也要小。通常挂绿豆大小的饵料或小红虫、小蚯蚓等。其目的是为了有效地提高咬钩灵敏度和上鱼率。值得注意的是,在水库钓鱼有时会出现大鱼上钩的情況。这就要求钓鱼人从实际出发,在鱼钩的结合上,中小钩搭配,在钓中、小鱼的同时兼顾较大的鱼,做到合理组合,力求不失。
而在垂钓的过程中,钓鱼动作要“三轻”。即抛竿、提竿动作要轻,岸边要轻(静)。如果垂钓时抛竿、提竿动作过大、过猛、过急和岸上有嘈杂声时,鱼就会惊慌逃散,从而影响钓鱼效果。解决的办法是,首先在钓鱼时岸上要保持肃静;其次用海竿钓时多用串钓,若用集钓时面饵要小,尽量减少抛饵入水时的响动;用手竿时不要采用甩大辫式,而采取双手配合,使钩饵轻轻落入水中。由于春天鱼咬钩轻,所以提竿动作不论是海竿还是手竿,只用手腕力向上轻抖动,然后慢速提上即可。说话间,包姓老翁钓到了一条手巴大的乌黑鲫鱼,并深深地吸了一口烟,又说起钓鱼时要掌握的闻、听、摸、看技巧。闻:下钩前,垂钓者迎风蹲在岸边,闻一闻水面吹来的风是否有鱼腥味,或用手捧水闻一闻,腥味越浓,鱼就越多,反之则鱼少。听:该水域如有鱼,能听到鱼儿吃草的“嚓嚓”声,大鱼追小鱼发出的“扑通”声,及鱼跃出水面的响声,宜下钩垂钓。若鱼在水面浮头吞吐,发出“叭叭”声,表示水底腐殖质沉积太多或气压急骤下降,鱼在水中缺氧,虽有鱼也不会上钩,这种情况不宜下钩。摸:垂钓的最佳温度为15℃-25℃,这个范围的水温宜下钩垂钓;若水温超过30℃或低于4℃,手触水面就有发热或冰冷刺骨的感觉,此时不宜下钩。看:一看水色。水色过清,则鱼不多,即使下钩,鱼也会被人影、竿影吓跑;趣水色过浑,鱼不易发现钩上的饵料;水清略浑是垂钓的最佳水色。水为褐色,鲫鱼多;青黄色,草鱼多;黄橙色,鲤鱼多。二看水纹。无风时,若水平如镜,说明水下无鱼或有鱼不吃食;若水面出现水花、漩涡或波纹,这是有鱼的信号。三看水草。如垂钓水域处的水草枝叶残缺不齐,则暗示水下有草食性鱼种。凡此种种,道出了一位老人对垂钓的钟情与熟稔,体验了垂钓给他带来的快乐与舒心。
天色渐渐暗下来,那天当我和包姓老翁满载而归,穿梭在华灯初上的大街小巷时,心里是美滋滋的。现在一有空暇,我们都会结伴同行,去体验钓魚给我们带来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