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鲁山文史系列之五
——一代贤令元德秀

2018-09-29石随欣

协商论坛 2018年8期
关键词:琴台鲁山颜真卿

┃石随欣

鲁山琴台(刘大硕供图)

元德秀(公元695年~公元754年),字紫芝,生于洛阳一官宦世家。唐代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教育家、音乐家。他是北魏昭成皇帝孙常山王遵后裔,鲜卑族,原姓拓跋,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易姓为元。元德秀为七品县令, 《旧唐书》《新唐书》 均为其立传, 《资治通鉴》等正史也有记载,无数文人骚客吟咏礼赞,奉为楷模。

人性光辉闪异彩

元德秀生活的时代,是经历了武周王朝的蓄势后而来的开元盛世,然而盛世仅持续了二十余年,便盛极而衰,元德秀却以其卓越超凡的品行书写了人性美善光彩的一笔。

元德秀以诚待人。初任鲁山令时,适值鲁山虎患猖獗。一名被捕入狱的大盗要求面见元德秀,并请求不惜性命杀虎赎罪,改过自新。元德秀经过慎重考虑答应放了他。手下官吏告诉他说:“这是盗贼的阴谋诡计,他要逃走,您不怕因此受到牵连吗?”元德秀说:“已经答应他了,怎能负约?我愿承担一切责任,与别人无关。”第二天,那名大盗果然背着老虎尸体回来见元德秀,全县百姓闻听此事无不啧啧赞叹。

元德秀不媚上,为民请命。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唐玄宗驾幸东都洛阳,在五凤楼下举行歌舞会演,下旨方圆三百里内县令、刺史组织精彩的歌舞节目以供玄宗欣赏,并根据献演节目的优劣进行奖罚。很多地方官为在献演中夺得名次,不惜花费巨资,置办服装和道具;有的甚至借此私立名目,强行摊派,搜刮百姓。元德秀仅带乐工数十人,步行至洛阳,在五凤楼下冒着被杀头的危险,合奏了一曲自编自导、为民请命的新歌《于蒍于》。唐玄宗颇为震惊:献演的大都是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歌舞,只有这一场是反映百姓疾苦,借歌舞巧妙讽喻、为民请命,恳请圣贤之君怜惜抚恤百姓,减免赋税徭役的。玄宗不仅没有怪罪,还连连赞叹《于蒍于》 为“贤人之言”,并对身边的宰相说:“看来,河内老百姓不知遭受了多少苦难呢!”当即罢免河内太守,同时减免鲁山百姓的赋税和徭役。鲁山百姓为答谢为民请命的父母官——元德秀,捐资为其修筑了一座琴台,以示感恩。

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朝廷改革官员俸禄制度,县级主官月薪四千零五十钱,这在当时是一笔不菲的收入。元德秀将“所得俸禄,悉衣食人之孤遗者”,及至“岁满,笥余一缣,驾柴车去”。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九月,陆浑山连续七日暴发洪水,与外界失去联系。被发现时,元德秀已饿死在陆浑山家中,享年61岁,其家中唯有锅碗瓢勺,别无余物。

《旧唐书》 为元德秀在“文苑”中立传,全篇424字,称元德秀“琴觞之余,间以文咏,率情而书,语无雕刻。所著《季子听乐论》 《蹇士赋》,为高人所称”“士大夫高其行,不名,谓之元鲁山”。

古文运动开先声

始于唐代的古文运动对中国文学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是重大而深远的,其代表人物有元结、独孤及等人。而早期古文运动成就的取得,则是建立在元德秀大力推动、积极实践的基础上。

元结少年时倜傥不羁,“十七乃折节向学,事元德秀。”元德秀是他的第一任老师,也是他的族兄,更是一位益友。这种亦师亦友的关系使元结汲取了元德秀思想和文学上的营养,正是有了元德秀这块基石,才有了元结这座丰碑。据《唐故容州都督兼御史中丞本管经略史元君墓表铭并序》称:元结师从元德秀后,尝著《说楚赋》 三篇。 (元结墓表铭) 其人其文质朴敦厚,与元德秀品行、文章如出一辙,无论是政治思想,抑或文学主张,均深受元德秀影响,与作为“清德君子,方直之士” (元结《元鲁山墓表》) 的元德秀一样,坚决反对媚俗,体现了鲜明的“复古主义”的儒家思想。

元德秀还同早期古文运动的另外几位代表人物关系密切。李华是元德秀的学生,他和萧颖士一样既是元德秀的好友,又共同“兄事元德秀”,有着极为深厚的感情。梁肃“世居陆浑”,与元德秀是同乡。他们的思想和文学主张有许多相通的地方。

元德秀对唐代古文运动的开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国通史》中这样评价:“当时推动这个运动(指古文运动) 最早的人是元德秀……据以推知古文运动是从元德秀提倡儒家德行开始的,也就是从反对统治阶级的腐朽开始。元结继起,反贪虐政治愈益坚决,其余如独孤及、萧颖士、李华虽然没有元氏兄弟那样旗帜鲜明,但都起着助长的作用。”在推动唐代古文运动方面,元德秀起着首倡作用,其地位甚至高于学术界普遍肯定的萧颖士、独孤及、李华等人。

元德秀一生中创作了不少足以传世的诗文,如《于蒍于》,自况隐居生活的 《蹇士赋》 以及《破阵乐辞》《季子听乐论》 等,均“为高人所称”。他的作品在唐代深受人们喜爱,名士苏九脩酷爱读其诗以至入迷的程度,他的朋友权德舆曾作诗戏赠其曰:“劝君莫问长安路,且读鲁山《于蒍于》。”

学识渊博为人师

元德秀不仅以其高尚的品德闻名于世,而且以博大精深的学问和严谨的治学精神及以身为教的治学态度而堪称一代名师。

早在任鲁山令时,元德秀即收元结等人为学生。他归隐陆浑后,又培养出了李华、邢宇、邢宙、张茂之、李萼、李书丹、李惟岳、乔潭、杨拯、房垂、柳识等学生。其中进士及第者七人,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学问家、教育家等十几人。同时,元德秀也培养出不少颇有建树的军事人才,他们在“安史之乱”中大显身手,最著名的当属军事家李萼、元结。“安史之乱”爆发后,面对安禄山铁骑,唐军望风而逃,一败涂地。当时,李萼客居清河,向当时的平原太守颜真卿献计,但所有人都感觉李萼之计太冒险,劝颜真卿不要采纳。颜真卿却毅然下定决心采纳建议,最后大胜安禄山叛军,打破了安禄山铁骑不可战胜的神话。这次战役,李萼展示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得到了颜真卿的重用。其后官任殿中侍御史、湖州防御副使、庐州刺史、岳州刺史等职。元结更是文韬武略兼备,经过大小百余战,保全十五座城,平定八州,有效阻挫史思明的叛军南锋。

元德秀去世后,门人和学生私谥曰“文行”先生,表达了对老师崇高的敬意和深深的爱戴。“士大夫高其行,不名,谓之元鲁山”。唐代文学家李华为他撰写《元鲁山墓碣铭(并序)》,大书法家颜真卿亲自书丹,散文家、雕刻家李阳冰篆额并雕刻,和元德秀的道德一起,这块碑号为“四绝碑”,后人争摹写之。

历久弥香人共仰

元德秀以其卓越的政绩成为一代名宦,更以其近乎完美的人品为人们敬仰、钦佩。许多文人骚客吟诗作赋来抒发对他的仰慕之情。

唐代苦吟诗人孟郊,为元德秀的高行所倾倒,同时又为元德秀孤苦一生而愤愤不平,作有《吊元鲁山十首》。安史之乱后,朝廷没有表彰过隐幽之士,孟郊为之鸣不平,写道:“唯余鲁山名,未获旌廉让。”针对酷吏得势,反有余饱,而德秀身为循吏,却常受饥乏,孟郊以璞为喻,谓玉、璞本若一致,因巧匠琢磨,才使价值不同。而“鲁山不自剖,全璞竟没躬”,赞赏德秀一生坚守节操,始终是个完璞。

因为他,唐代著名文学家皮日休留下了《七爱》诗;官至兵部侍郎的卢载恃才傲物,狂放不羁,其人、其文堪称奇妙,但一生几乎未曾流传下来什么作品,却写下了《元德秀诔》,几成唯一的传世之作;大书法家、刑部尚书、太子太师、鲁郡公颜真卿和散文家、书法家、雕刻家李阳冰则用无声的语言给予元德秀崇高的赞美。

唐代以后有很多文人骚客给予元德秀很高评价,如宋代大文豪欧阳修称赞他“其志凛凛与秋霜争严,真丈夫哉”,南宋大臣、学者真德秀甚至因为敬慕元德秀的人品而改名“德秀”。宋代文学家、书画家苏轼对元德秀也非常景仰。

随园是江苏南京一处著名的园林,内有一联称赞元德秀:

廉吏可为,鲁山四面墙垣少;

达人知足,陶令归来岁月多。

元德秀精通韵律,信奉儒家“琴乐治世”理念,一生中创作了大量音乐理论作品,如《于蒍于》。元德秀公务之余,常在琴台演奏古琴,与民同乐。

鲁山琴台,是中国四大古琴台之首,至今遗址尚存。历史上,此琴台因受到当政者和文人骚客的青睐,多次得到修复,有记载的大规模修复就达16次之多。

历史从未忘记,2014年,元德秀入选“鲁山十大历史名人”。

猜你喜欢

琴台鲁山颜真卿
武汉琴台美术馆——月湖畔的银色“梯田”
大家都是告身帖,為啥你就這么獨特——聊聊颜真卿《自书告身帖》
武汉古琴台
从《蜀相》《琴台》用典浅析杜甫创作心态
劝学诗
露天放电影 收获快乐多
鲁山:鲁中绿巅
颜真卿勤学苦练书法
浅析尧文化在平顶山境内的流传关于鲁山“尧文化”的探析
唐.颜真卿《勤礼碑》集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