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好习惯创造艺术之美

2018-09-28汤启娟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8年33期
关键词:垃圾美的美术

汤启娟

小学美术教育担当着审美教育的重任:一方面,它既要给学生基本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它还需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提升修养。它通过造型、设计、欣赏、综合等形式,来完成审美教育。但是,具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小学生在创造美的过程中,同时也在创造着“丑的作品”——天女散花般的地面、五彩缤纷的水池等,这岂不是审美教育中的自相矛盾吗?作为一名专业的美术教师,要在日常的美术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使每个学生都成为美的小天使。

一、意识先导,培养行为之美

时常会感到,学生只把美术课作为语数英之后的一种放松课、解放课,因而在课堂上大大加大了“自由度”,出现了种种问题行为。如,上课说话,不带美术用具,课中乱抛纸屑,等等,不良习惯比比皆是。虽然,这些不良习惯,可以在教师的“训斥”和“课前预告”下得以稍微的控制,但却治标不治本,不能得到彻底的解决。可以说,美术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完全不同于其他科目的体验,它不能说是不严谨的,但又是相对自由和宽松的。教师既要让学生享受到这种宽松的氛围,又要让学生在相对自由的课堂中展现行为之美。要鼓励学生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小声地“自说自‘画”,让他们与自己画面中的人物对话,这不能算是一种放任自流。其实恰恰相反,当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解放,当学生沉浸在自己绘画的世界中,才是课堂中真正的“静”,同时他们自己也得到了享受,认识到了教师说的“静”下心来,才能画得好。面对不带绘画工具的行为,最有效的就要运用一些小刺激。比如,在刚开学的几周,大大地奖励那些学习用品都带齐的学生,其实完全不必每节课都这样,仅仅是开学的前几周,这样做了以后,几乎可以延续整整一个学期的良好习惯,中间对于那些带来特殊用品的学生还应该给与小小的奖励。

二、课程引导,营造环境之美

“综合·探索”领域,是指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美术学习领域。在废物利用方面,美术作品要想出彩,材料的收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材料收集不在于一时,而是要学生长久地保持这种敏锐的感觉,养成观察生活、留心周边的习惯。很多的东西也不是一下子就都能够找到的,就拿最简单的包装纸、布料来说,要收集到好的其实也不简单。学生通过这样的课程会发现,周围环境中的许多“垃圾”,其实都能创造出美的东西来,不但收走了垃圾,而且创造出了美,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就是让生活的环境更美了。当然,材料的收集贵在多样,更重在整理,比如,有些学生会苦恼地向教师告状:爸爸妈妈把我收集的东西都当作垃圾丢了。在课堂上可以告诉学生:如果你收集的东西没有经过清洁、整理、归类,就雜乱无章地堆放在一起,垃圾只能是从这一堆变为另一堆而已,谁也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家、自己的教室变成垃圾堆,所以爸爸妈妈也就会把你的“宝贝”丢了。可以建议每一个学生,都拥有一个自己的“宝贝箱”,用来存放那些变废为宝的东西,要使自己的箱子清洁、整齐、美观,因为就是要让环境变得更加美丽。

三、创作诱导,感悟心灵之美

品德教育也是美术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各种题材的命题创作,培养学生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学校、保护地球的良好习惯。如,以《我爱国旗》《植树》《我的校园》《寻找美的踪迹》《地球的新生》等为题目的创作活动以及制作储蓄盒、布置教室和美化板报、墙报等。还可以开展表现儿童美好生活题材的绘画创作活动,如,《节日的餐桌》《我的一家》《我心爱的玩具》等。也可以开展培养人与人之间美好情感的题材的他作活动,如,《给同学画张像》《爸爸、妈妈和我在一起》《我的新朋友》《最受尊敬的人》等。这样,从宏观的美到微观的美,从视觉世界的美到精神世界的美,逐渐地形成体系来加强学生的审美观,使学生的心灵得到美的熏陶。

学生能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对美术教师来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义不容辞的任务,作为审美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修养,引导学生不断地创造美。

猜你喜欢

垃圾美的美术
垃圾去哪了
美术篇
打破平衡
倒垃圾
美的校 美的人
这美的朋友 这美的如画
炫美的花在这里悄然盛放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