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课文题目,设计主问题
2018-09-28温继超
温继超
语文课堂,以主问题引领学生深入进行文本学习,是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之一。一篇课文的题目,往往是文章的精髓和核心所在。抓住课文题目,精心设计主问题,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能更有效地带领学生进行语文学习。根据课文题目的不同类型,主问题的设计也各有差异。
一、设计指向内容理解的主问题
课文的题目,往往概括出文本的主要内容。以这类标题设计课堂学习的主问题,可以帮助学生迅速理解文本内容。
比如,《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由于课题已经完整地概括了故事情节,可设计问题:“林冲为什么要棒打洪教头?他是怎样棒打的?棒打的结果是怎样的?”学生围绕根据课题提出的主问题进行阅读思考,实质是帮助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的叙述重点。再如,《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文,根据题目中关键词语“发愤”,设计问题:司马迁发愤的原因、做法、结果分别是什么?引导学生在读书中加以解答,读清课文表达的内容。其他如,《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莫泊桑拜师》等同类课文,课题揭示了课文主要的事件内容,都可以从为什么、怎么样、结果如何等方面来设计理解课文内容的主问题,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入对文本内容的感知。
二、设计把握人物形象的主问题
许多课文直接以人物为题目,这类文本的主問题设计,就可根据题目直接指向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深刻把握人物特点。
如,在教学《海伦·凯勒》时,以“你觉得海伦·凯勒是一个 的人”为主问题,让学生填上合适的成语,再用文中具体的语句来进行品析,感受人物的特点,从而牢牢记住海伦这个人物形象。而教学《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课,可设计这样的主问题,引导学生把握人物形象:“樟树是课文主要描写的对象,你认为,课文仅仅是在写樟树吗?如果不是,你觉得还写了谁,又写出了什么呢?”引导学生将视线聚焦到课文隐藏在字里行间的人物——宋庆龄身上。
三、设计体会文本表达方式的主问题
课文写了什么,可能很多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加以感知,但文章是用怎样的方法写的,这对于学生来讲,很多时候却是一个秘密。语文课堂,要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领悟文本表达的方法,内化表达的方法,让学生由学会走向会学。
如,《青海高原一株柳》这篇课文,围绕课题,首先问学生:“课文哪些段落写了青海高原的这株柳?”学生将课文有关的描写品读后,随即抛出另一个主问题:“课文还写了家乡霸河边的柳,为什么要写家乡的柳?”在比较品析之中,让学生了解课文写作采用了对比和衬托的重要方法。再有教学《大江保卫战》,设计主问题“作者分别写了谁保卫大江,在描写上有什么不同之处?”让学生感受课文写作时采用点与面相结合的写作方法,突出大江保卫战的惊心动魄。帮助学生领悟文本表达上的特点,对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大有益处。
四、设计关注情感内化的主问题
许多文本的标题本身就饱含作者的情感,在教学中,根据标题,设计关注情感内化的主问题,可以促进学生情感的融入和升华。
如,教学《爷爷的芦笛》一课,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随课堂学习板块的推进,围绕课题“芦笛”声,分三次出示填空:在强强的想象里,这笛声 ;这笛声 ;这笛声 。学生在不断的写话交流中,与课文中蕴涵的浓浓的情感相碰撞,感受文中强强内心对爷爷芦笛的依恋以及这笛声不断带给他的成长的力量。
从课题切入设计主问题,需要对文本进行深入的研究,方能使问题更加有效地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文本,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