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求学丹心为报国

2018-09-28孙疏影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讲义武汉大学教授

中图分类号:J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20-0255-01

孙续恩教授(1925.9.24-2014.4.28),湖北蕲春人,汉族,湖北工程学院教授,中文系副主任,中共党员,曾任湖北省孝感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孝感市政协委员。

孙续恩教授12岁时到安徽安庆上学,一百多里路全靠步行,有时走到岔路口不知道该往哪里走,怕走错了,就在路口等着,直到有人来,问明路才继续走。孙续恩教授的二弟孙续惠,那时常挑着担子,送孙教授去安庆求学,他自己再返回来,兄弟手足情深。

孙教授曾回忆谈起求学的艰难。上学时床铺上常有虫咬,咬得全身起包。吃饭没有菜,只是咽黄豆,十几个人大家围坐一起吃饭,规定每次每个人只能拣二颗黄豆,孙教授常常是吃一颗黄豆,留下一颗等吃稀饭时用来咽饭。十几个人在一个盆子里洗碗,连一点油花都不见。生活条件艰苦,求学之不易可见一斑。

孙教授早年曾读私塾,私塾先生常夸奖他,但可能也有用戒尺打手心的时候(我和弟弟小时候父亲就曾用戒尺教训过我们),孙教授一手绢秀的毛笔书法字和钢笔字,就是在读私塾期间练成的。孙教授也是孝感市书法协会会员,作品多次获奖,许多朋友学生等人都来找他索字,孙教授总是写好并装裱好送给他们。

孙教授曾说过在安徽安庆的中学求学时,中学的校门被日本人炸塌了。孙教授88周岁时,很思念小时候的伙伴和以前的同学,很思念在安庆一起读书的同学,他还记得几个同学的名字,说不知道他们现在怎么样了,还想找到他们想与他们联系。孙教授的女儿在电脑上找到安庆的官网,孙教授看了上面的图片和标题新闻,以慰思念之情。

孙教授曾说过他小时候一次和伙伴玩,不小心掉到一个土坑里,胳膊摔肿了,他母亲用桅子捣碎敷在胳膊上,好了。孙教授晚年很怀念自己的母亲!

孙教授也说过,他有一次去看父亲,他一次一连吃了十几个盐蛋,结果把肚子吃坏了。孙教授的父亲在解放前曾做小官,有说是县长的秘书,有说是税务局长,其父后来又娶了小老婆,孙教授的母亲带着三个儿子在家吃苦。解放后,家里地主成份不好,土改时扫地出门,处境艰难。孙教授曾说,快解放时,其父亲将十几个金戒子缝在一个棉背心里,让他穿着,后来这些东西也不知下落了。

孙教授1947年考入国立武汉大学中文系,求学期間患病在校疗养三年!孙教授患病疗养期间,躺在床上九个月,不能动,一动就会吐血!但他以惊人的毅力挺过来了。当时与家里与父母亲人断了联系,身患重病,经济困难,处境相当艰难。

孙教授的大学同学周光廓先生,当时留校任教了,周光廓每月资助孙教授二元钱,一直资助有二年!孙教授很感激!后来孙教授的女儿孙疏影副教授近年寄一万元钱给周光廓的遗霜王淑纯女士,深表感谢!

孙教授在武大学习休学疗养期间,也得到了组织的关心,孙教授非常感激!孙教授曾说过他疗养期间,缺少药品,有人自费购买了青霉素之类的药针剂,孙教授也想用此药,但无经费,他就对当时的地下党领导后来的武大哲学系教授孟宪鸿同志说了此愿望,孟宪鸿同志组织大家募捐筹集了几十元钱,用于买青霉素药针剂。孙教授一直很感激。晚年,孙教授从湖南宁远九嶷山学院任教回来还专门去看望孟宪鸿教授,带去一双球鞋聊表心意。孟宪鸿教授的夫人李倩文女士是孙教授的大学同班同学,孟宪鸿教授去世后,孙教授也曾多次和朋友一起去看望李倩文女士。

孙教授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从武汉大学中文系毕业并留校任教。留校不久,领导便让孙教授开设《中国人民口头创作》课程,这是一门新课,当时在全国也仅有北京师范大学的钟敬文等人开设此门课,还没有教材无讲义,资料也很少,孙教授用了半年时间自己编写了厚厚的讲义,由武汉大学刻印组刻印好装订成册,发给学生,此讲义讲稿文图像见孙教授著《岁月遗痕》(时代作家出版社2014年9月第1版)。当年听过孙教授此门课的有现在的武汉大学资深教授宗福邦、博导陈美兰教授夫妇,易竹贤教授等,大家反映很好,印象深刻,课程受到欢迎。易竹贤教授回忆说孙教授当年讲课很潇洒,不看讲稿,侃侃而谈。孙教授的此讲义刻本在文革中都被烧掉了,湖北宜昌师专的廖伯昂教授一直保留着此讲义刻本,他当年昕过孙教授此课,他托人将讲义带给孙教授,最后孙教授得以将此讲义按原文收录进其著作《岁月遗痕》中。孙教授很感谢廖伯昂老师。

孙教授后来由于各种原因,工作单位几有变动,先是由武汉大学去支援黄陂大学,后来几十年一直在孝感师范专科学校任教。该校后名孝感学院,现名湖北工程学院。孙教授曾任该校中文系副系主任,是该校最早评的教授之一。孙教授桃李满天下,为国家培养了许多人才。听过孙教授课的人都称赞他课讲得好!

孙教授工作上任劳任怨,兢兢业业,他的讲稿都是亲笔手写,积累的讲稿有厚厚的旅行袋一大包!

孙教授曾讲授过《中国人民口头创作》、《历代文选》、《鲁迅作品选》、《中国现代文学》、《民间文学》、《文艺理论》、中师语文、语法、修辞等课程,见《岁月遗痕》作者简介。并应邀到许多学校、部队等单位作讲座和培训。

孙教授高风亮节,硕果累累,主要著作有:《中国人民口头创作》讲义(1956年武汉大学油印本)、《抗战时期梁实秋的“与抗战无关论”再认识》(北京《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8年第2期)、《<伤逝>悲剧成因及其意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新文化巨人鲁迅五十周年祭》)、《牛郎织女神话故事三题》(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民间文学论坛》1985年第4期)、《鲁迅前期思想管窥》(武汉师范学院孝感分院学报1982年第1期)、《试论民间传说与民间故事的界限》(湖北省民间文艺研究会主编《民间文学之友》1985年第二辑)、《(孔雀东南飞)与古代婚姻习俗》(孝感师专学报哲学科学版1984年第1期)、《(孔雀东南飞)产生时代补证》(湖北师范学院学报,1985年第2期)。参编有《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讲》(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有独著《岁月遗痕》(62万字,时代作家出版社2014年9月第1版)。

孙续恩教授是湖北省鲁迅研究会理事、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员。

孙教授的夫人耿玉辉老师,1930年5月18日出生于河南新蔡县,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离休干部,经历坎坷,耿玉辉老师曾参加编写《汉语大字典》(四川辞书出版社,湖北辞书出版社,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版),后来从孝感学院图书馆离休。

孙教授与耿玉辉老师有一个女儿孙疏影,198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现为武汉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出版有《疏影自选集》(花山文艺出版社,2010年9月版),其子孙葵,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化学系,现为航空航天集团下属某企业的副老总,有多项发明专利,多次被评为劳模。孙教授夫妇为国家培养了人才。

孙续恩教授体弱多病,教学科研任务和家务繁重,取得这些成果实属不易!

孙续恩教授于2014年4月28日在武汉湖北省人民医院因病去世,享年90岁。夫人耿玉辉老师2012年8月18日在武汉同济医院仙逝,享年84岁。他们有五十六年婚姻,曾有金婚照,合葬在武昌石门峰纪念公园,成为晚辈学习的榜样!

孙续恩教授十二岁便到安徽外地求学,在外地工作几十年,但他对家乡蕲春有着深厚的感情!常常思念故乡,思念故乡的太平山和小溪,思念老母亲,想念家乡的亲人和朋友,常对儿女谈起故乡和亲人,特别是到了晚年,孙教授更是常常谈起自己的母亲……盼望祖国能早日实现统一。他曾想魂归故里,安葬在故乡,但我们做儿女的为方便祭奠父母,便将父母合葬在武昌石门峰纪念公园了(此网上可查到)。

孙续恩教授、耿玉辉老师贤伉俪安息吧!孙续恩教授、耿玉辉老师贤伉俪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我们永远深深思念他们!

(孙疏影副教授2017年11月14日匆草。)

猜你喜欢

讲义武汉大学教授
陈岱孙补充讲义
校训展示墙
陈岱孙补充讲义
Quality Direction and Quality Performance
AnAnalysisofCohesiveDevicesinARoseforMissCaroline
十八而志 初心讲义
十八而志 初心讲义
武大十大
开心格格
恐怖的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