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实施弹性学制的障碍研究
2018-09-28吕成斋
摘要:弹性学制在国家层面早就提出,但是在学校层面迟迟推广不开,尤其是技工院校。一个新学制的应用肯定遇到现实困难,目前有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家政策、教学管理体制、课程资源等方面,忽视了家长群体、企业群体和教育教学主体对这一学制的根本影响。本文正是从这些方面进行初步研究,探讨具有不可控性质的社会基础障碍。
关键词:弹性学制;技工院校;障碍
人社部【2010】57号文件《关于大力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发展的意见》提出在技工院校推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以后,技工大省江苏和山东等在2014年相继出台了实施办法进行推动。弹性学制的最大特点是学习时间的伸缩性(即可提前毕业,也可滞后毕业),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即可半工半读、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以及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选择性(即学习科目有必修和选修之分,学习方式有校内和校外之别),其最终目标是构建各类教育相互沟通、衔接的“立交桥”,以满足人们对教育选择的个性化、多样化的要求。然而现实中技工院校并没有实行起来,障碍到底在哪呢?通过对家长群体、企业群体和学生的问卷调查、座谈,作者社会基础是所有障碍中最根本的障碍。
障碍一:认识不足和观念上的偏差。一直以来,社会上普遍认可了学生们的学习节奏:开学、放假;每天几节课、学习什么课程;什么专业、何时毕业等。对于社会大众而言,学生的未来是可预知的,因而心里踏实,同时这种稳定的秩序也是社会期盼的。而对于弹性学制的灵活学习、跨专业学习则感觉不正规、混乱,不是“好学校”的做法,从而不接受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技工教育是社会化的教育,他的教育规律应当对公众是开放的,让家长群体、企业群体和学生都了解、形成共识(这也是开门办学应该具有的内涵),新的教育教学方式尤其需要企业的参与,以实现与岗位接轨的目的。因此通过大众渠道宣传是非常有必要的。
个性化教育和分层教学的实施也离不开弹性学制的基础---选课制。刚接受技工教育的学生学习起点是一样的,但是每人的个性、爱好方向、动力等是不一样的,同时受群体的影响非常大(这一点尤其要引起关注),假如喜欢数学的同学一起选修数学,那么他们将是商务软件学习的好苗子,专业方向就比较容易确定。
从文件颁布以来,媒体、舆论关注的就非常少,在人社部2018第一季度新闻发布会上,没有一个记者问及技工教育,反应出社会层面的重视不够,这是技工教育实施弹性学制的最大障碍。
障碍二:教学管理体制的约束。现行的学年制制度安排是在6、7月份学生集中毕业,就业报到证发放和签约合同同时进行,而且有时间要求,公安、毕分办等政府部门也提供相应的便利。如果学生在弹性学制下提前或延迟到春季2、3月份,则不能及时拿到毕业证、报到证等手续,影响顺利就业,对于弱势群体的学生及其家长,避免这样的麻烦是必然的选择。
现行学制最大的方便在于管理者,按部就班、管理难度小。在改革开放的政策要求下,面向教育教学主体的学制势在必行,因此技工教育要做先行者,敢于突破,尽早让家长们、企业家们认识到弹性学制的价值。
障碍三:企业群体没有参与积极性。回顾技工教育150年的历史,校企一体是技工教育办学的基本经验。对于弹性学制的半工半读、工学交替等学习方式,需要企业参与,离不开企业资源,从长远来看對企业用工是有利的。但是企业也有自己的顾虑:
1、企业无法承担学生短期学习、岗位实践的风险。这样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方式会扰乱企业的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造成经济上的直接损失;同时学生自身的安全风险也可能给企业造成潜在的威胁(对于投保学平险或商业险的学生则可以接受,如果没有其他麻烦)。
2、企业在教育、管理学生方面付出的成本得不到经济上的补偿。通常这样的学习安排会要求企业有相应的制度和专门的人员,以便与学校对接,可是企业并不能从中得到眼前的利益,比如税收减免、财政补助等。2016年,山东省人社厅会同省发改委、经信委、财政厅等11部门制定《关于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助推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鲁人社发〔2016〕22号),在贯通技工院校毕业生成长通道、引进优秀高技能人才到技工院校任教、建立政府高技能人才奖励津贴制度等方面作出重大政策改革。山东省人社厅制定《关于印发山东省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方案的通知》(鲁人社办发〔2015〕82号),指导相关技工院校与16家企业联合开展了新型学徒制试点,实行“招工即入学,入企即入校”,双方共同完成培养,省财政对新型学徒每人给予4000到6000元的培训补贴,受到了企业的欢迎。
3、参与弹性学制并不能提升企业的知名度、美誉度,其贡献得不到社会认可。企业是以获利作为存在价值的组织,企业支持技工教育的公益属性不被认可,其企业形象、产品形象等无形资产就不能溢价,积极性受到打击。
障碍四:家长们不支持。家长群体的心理是矛盾的:自己的孩子刚初中毕业或者高中读了一二年,有个性、懒散且涉世未深,害怕这种学制疏于对学生的管理,导致孩子一事无成;另一方面又希望学生大胆尝试,早日自立。如果通过学校安排对接学习的企业,或可以接受。
客观的看,家长群体对弹性学制认可度较低,源于社会上以改革的名义瞎折腾的事件给他们留下了心理阴影,试行弹性学制带来的风险最终是由家长们来承担的,目前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心理使家长们趋于保守:按照规定的学制和课程学习完,找一份合适的工作就可以了。
障碍五:学生们没有明显的兴趣。在对一二年级的学生调查时,学生们平淡的反应说明他们并不在乎采用什么样的学制。弹性学制对个人能力及未来就业竞争力的提升并没有让他们很兴奋,反而显得有些懵懂,他们不相信自己有那样的能力,也许还对可能带来的学习压力有恐惧呢。
对于选修课程,学生也不理解:从小学到中学都是学校和老师安排好了的,现在还要自己安排,这不但费劲而且麻烦:不知道该选修什么!一如他们不愿操心自己的专业和未来发展,而愿意接受家长和学校的安排!弹性学制需要独立的学生!
对于自主安排学习形式和确定学习内容,学生们更倾向于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比如喜欢体育课,可以天天上体育课!受到较少的约束,倒让他们觉着可以向往了!
弹性学制的设计原本是个性化施教、自立成才以及学以致用,在传统观念和各自的短期利益面前遇到了很大的障碍,正如上面所述,失去了企业群体、家长群体和学生群体这个最广泛的社会基础,政策和教育者的好意是一纸空文,必须花一点时间、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才能推动弹性学制的实施。
参考文献:
[1]冯祖琴.童莉珍.《普通高校弹性学制发展及其阻碍因素分析》.中国论文网,2016
作者简介:吕成斋(1967.7-),男(汉族),烟台市,山东省城市服务技师学院,研究生学历,职称:高级讲师,研究方向:职业技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