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提问的后续处理方法
2018-09-28王双乔
王双乔
摘要: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提问可以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检查,教师也能及时了解教学的效果,及时地改进、调整教学要求与进程。学生做出回答后,教师可以在接通学生思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及时地纠正学生的错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注意情感的鼓励性等方面进行引导,实现提问对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促进作用。
关键词:课堂教学;提问;后续处理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提问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可以使教师能及时了解教学的效果,及时地改进、调整教学要求与进程,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掌握知识、技能和技巧的情况,并可督促学生好好学习。[1]每个教师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当把精心设计的一个问题拿来向学生提问时,学生的回答往往不如人意,不是回答得不够全面就是回答得不够正确或不够深刻,从而影响了教学的连续性和针对性。对于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在学生回答问题后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处理:
一、接通学生思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法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当学生回答问题出错后,不要马上把正确答案抛给学生,教师要采用启发式教学进行引导,遵循“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2]的原则,努力创设“愤”、“悱”的情景,采取一些恰当的措施来一步步地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下去。掌握好时机,追问“为什么?”“你是怎样想的?”等问题,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这样,教师通过指明思考方向,接通学生的思路,或者能让学生从“发省”中自我纠正错误,或者能了解到学生错误的真正原因。
学生思路接通后,教师再对问题适当加以正确引导,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展现自己的观点,并和学生一起讨论,确定问题的答案。通过对各种观点的比较,去伪存真,让学生认识到正确思考问题的思路是什么,自己的观点错在什么地方。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观点,也能使学生明白这一类问题应从什么角度来思考研究。这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还可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3]甚至有的时候,学生的回答还可以对教师的答案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这样还有利于更好地解決问题,达到教学相长。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讨论时,教师要及时地纠正学生的错误,对学生来说,教师是已知者,是启蒙者,是领路人。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把教学内容转化到学生头脑之中,形成他的智慧、才能、思想的过程。[4]学生在学习新知识过程中,接受教师提问回答出现错误,教师如果不能及时地引导学生纠正错误,那么,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会重复自己的错误,使其强化,还可能诱发新的错误,增加纠正难度。对学生纠正错误要尽量做到及时、充分,不能流于表面,而要让学生知道原因,防止旧病复发。
二、抓住时机,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在课堂教学中,有些老师在提问时讲究师道尊严,学生要循规蹈矩,统一标准,统一要求,只根据教材、教学参考或者自己的看法,确定答案,一旦学生的回答超出了这个范围,老师就处理不好,要么直接批评学生,说学生回答错了,要么不了了之,应付过去,使学生对问题认识不清。这对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都是很不利的。
新课程理念中,教师是平等的对话者,是教学的合作者。作为教师,对于学生回答的问题,不能以自己的思维方式或唯一的标准答案捆住学生。应该以宽容的目光对待一切,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确实尊重学生,信任学生,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的羁绊,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长处。要把自己摆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尊重差异,崇尚个性,进行错题改正或一题多解,让课堂成为“百家争鸣”的场所。要善于、敢于带领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允许学生去发挥,有意识的挑选多位学生发言,激发他们表达自己的独特理解,鼓励学生形成求异思维,不要众口一词,随声附和。[5]
教师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创新,引导学生广开思路、发散思维,对学生的新发现、巧思妙解要及时给予褒奖、推广,从而激起他们不断进取、努力钻研的热情,提出自己发现的更深层次的问题,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上才会有精彩纷呈的对话,才会有思维的碰撞。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要防止学生不假思索地说,无根据地说,任意地说,不负责任地说,以免对学生的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形成造成不良的影响。
三、利用情感的鼓励性,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愉快喜悦的心情,容易使大脑形成优势的兴奋中心,有助于暂时神经联系的形成,促成人思维、想象、记忆活动的有效进行,而恐惧、烦恼、抑郁的心情就会麻痹、扰乱人的正常心理活动,使人的思维、想象、记忆等活动难以正常进行,甚至消失。可见,使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对于提高他们的学习质量是多么的重要。而使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一个重要的条件是教师要热爱学生,通过恰当的运用语言或者表情和学生沟通、交流,用自己的情感去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而不能有意将自己置于居高临下的地位,时刻保持尊严与威信,过于严肃,不苟言笑,甚至对学生冷若冰霜,动辄训斥,致使学生产生不良情绪,学习的积极性降低。
当学生回答问题出错时,教师要用信任的目光对待学生,和蔼地跟他们分析,直到答对后再向他们投去赞许的目光。当学生回答不出时,教师要耐心地铺路搭桥,尽可能地引导学生找出答案,以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愉悦的心情。当学生回答精彩时,教师要适时表扬和鼓励,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爱护,就会更加乐于接受教育,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产生“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效果,提高学生学习的内驱力。[6]
总之,在课堂教学的提问环节中,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可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心态,以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从而更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孙喜亭.教育原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孔子.论语·述而. 中华书局.2016.
[3]肖文娥,石国兴,王德林.素质教育概论.国防大学出版社.2010.
[4]扈中平.李方.张俊洪.现代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5]唐殿强.创新能力教程.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
[6]李伯黍,燕国材.教育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