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练习,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2018-09-28运奂文
运奂文
[摘 要]课堂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堂教学中最基本的教学环节,是学生学习的有力补充。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和教学内容,设计针对性、层次性、目的性、多样性课堂练习,使课堂练习真正发挥其最大作用。
[关键词]课堂练习;教学效率;優化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23-0046-02
课堂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堂教学中最基本的教学环节。优化设计和适度运用练习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前,也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保证。教师要精心、合理地设计数学课堂练习,从意义、内容、形式和效果上下功夫,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和教学内容,不断优化,使课堂练习真正发挥其最大作用。
一、设计针对性数学课堂练习
数学教学目标的完成,要通过完整、合理、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过程来实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堂练习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教学中设计的课堂练习必须是针对特定知识点进行的,练习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和难点,解决学生易错点,提升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上册“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时,重难点是移动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点。计算时,要先看除数是几位小数,再移动除数的小数点,将除数变成整数,然后将被除数的小数点也移动相同的位数。在教学中,针对小数除法的这两个重要步骤,可设计只列算式不计算的练习,如“2.7÷1.6,1.03÷0.25,0.104÷0.52” 等。这些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学生做起来即轻松又简单,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先看”和“再移”的计算思路。“先看”和“再移”是小数除法中最重要的两个步骤,如果“先看”和“再移”两个步骤做不好,那么学生的计算准确率将为零。
又如,教学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上册“分数乘法”时,可设计如下两道题:“学校有煤35吨,第一次用去了[45]吨,还剩多少吨?”“学校有煤35吨,第一次用去了[45],还剩多少吨?”学生碰到这类题往往容易出错,解题的关键在于理解题中两个分数所表示的意义,“[45]”只表示一种关系,是一个分率,而“[45]吨”是具体的数量,因此在计算时是不一样的。根据分数的不同意义设计针对性练习,可使学生更进一步地理解分数的不同含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层次性数学课堂练习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的发展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因此数学课堂练习的设计要难易适中,注重基础,让学困生也能学得轻松、学得自信。设计不同层次的课堂练习,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学习的快乐,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积极主动。
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教材六年级上册“圆柱体的体积”时,教学的重点是根据不同条件计算圆柱的体积。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可以设计基础知识练习、中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练习三个层次的练习。
层次一:基础知识练习。基础知识练习是完成教学目标的最低体现,也是数学课程标准的最低要求。设计这一层次的练习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基础知识,学会运用基础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练习1:圆柱的底面半径是2厘米,高4厘米。求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
练习2:圆柱的底面直径是6厘米,高5厘米。求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
练习3:圆柱的底面周长是25.12厘米,高2厘米,求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
这三道基础知识练习,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学会根据基本的条件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
层次二:中等巩固练习。这个层次的练习主要是帮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后,内化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更好地运用基础知识解决综合性问题,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练习4:一个圆柱形的水桶,它的体积是50.24立方分米,高是4分米,底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练习5:已知一个圆柱形容器的体积是113.04立方厘米,底面的半径是3厘米,这个圆柱形容器的高是多少厘米?
中等巩固练习是从基础知识出发,即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拓展到根据体积求底面积和高,这两个练习是基础知识的变向训练,可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和实际问题联系起来。
层次三:拓展提高练习。设计拓展提高练习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了基本知识的前提下,通过这个层次的训练,达到提升思维能力和拓展解题思路的目的,使学生充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练习6:一个圆柱的侧面积是100.48平方厘米,高是6厘米,那么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练习7:一个圆柱形钢材长4米,把它切成3段,表面积增加了60平方分米,这个圆柱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通过拓展提高练习,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展解题思路,激发他们的探索求知欲。
基础知识练习、中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练习这三个层次的练习是针对不同目的、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由基础到拓展、相辅相成的练习组合,基础知识练习是前提,中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练习是发展与延伸。在设计课堂练习时,教师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完成课堂练习,达成教学目标,使学生通过这三个层次的课堂练习,掌握基础知识,提升思维能力,拓展解题方法,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三、设计目的性数学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的设计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突出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有目的地设计专项练习、对比练习、辨析练习等,使学生通过练习提高解题效率。
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教材六年级上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时,可以设计下面的练习。
练习1:( )是比,( )是比例。
练习2:判断下面哪一组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2,3 和 3,4; 28,4 和 7,10。
练习3:把 5×8=10×4 写成比例的形式。
练习4:猜数游戏:4∶3=8∶( )。
教师应有意识地、有目的地设计课堂练习,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比、比例”的含义,使学生领会知识的实质,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学到最重要的数学概念。明确重点知识,可以使学生准确把握知识的实质,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教师根据教学重难点和学生易错点设计课堂练习,能促进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和教学过程的优化,从而使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设计多样性数学课堂练习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和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可见,课堂练习的设计一定要有多性样,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灵活多样的练习可以使学生对学习保有持久的兴趣和积极性,还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因此,在设计课堂练习时,要确保练习形式和内容的多样性,避免机械重复或形式单调的练习。
例如,北师大版教材小学五年级上册的“质数和合数”,这两个概念是抽象的,采用直接讲述的形式教学,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为此,教师可设计如下练习:请说出10以内的自然数,写出这些数的因数,说说这些数有几个因数。让学生先在练习本上写出来,然后在小组内讨论,说说各自的想法。这样的练习可使枯燥的概念通过学生个体和小组活动的形式得以总结概括。又如,在教学“因数和倍数”的“整理与复习”时,让学生根据本单元所学的知识介绍自己的学号或座位号,这样的练习设计既可使知识和趣味有机统一,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再如,在教学“统计和可能性”时,我设计了如下练习。
小组合作游戏:在桶里放四个球(白球和红球),本游戏共有三关,请同学们按照各关的要求做游戏。
第一关:任意摸一个球,不可能是黄球。想想该怎样放?
第二关:任意摸一个球,可能是黄球。想想该怎样放?
第三关:每次摸一个球,摸20次,摸到黃球和白球的次数差不多。想想该怎样放?
将枯燥的数学知识与活动相结合,教学效果就会翻倍。这个课堂练习通过“抽奖”活动的情境设计,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到知识,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了数学学习动力。可见,在设计课堂练习时一定要注意练习的多样性,既要有挑战性还要有趣味性,既有个体活动还有小组活动。
综上所述,课堂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堂教学中最基本的教学环节,优化练习设计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要精心、合理地设计数学课堂练习,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和教学内容,不断优化练习,使课堂练习真正发挥其最大作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本文系酒泉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运用教学策略,提高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研究成果之一,课题批准号:JQ【2017】GHB037。]
(责编 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