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唱教学中“音准”问题解决三路径

2018-09-28沈高兴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18年7期
关键词:班级合唱音准

沈高兴

【摘 要】班级合唱是学校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践中,合唱教学却面临着许多困境,特别是学生演唱时的“音准”问题,是班级合唱中的最大绊脚石。实践证明,要解决音准问题,首先必须帮助学生建立音高概念,而后让他们逐步形成声部意识,最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以此解决班级合唱中的“音准”问题,使班级合唱大放异彩。

【关键词】班级合唱;音准;音高概念;声部意识

童声是世界上最美的声音,童声合唱犹如天籁之音,自然、纯净,给人以美的享受。香港童声合唱教育家唐少伟先生指出:“搞好童声合唱的最基本、最有效的办法是加强学校普通班级的合唱教学。”班级合唱是合唱普及的重要阵地,能让每位学生都感受到合唱的魅力。

目前,许多学校都普遍开展了班级合唱教学,班级合唱已经成为学校音乐教学不可或缺的部分。但当前的班级合唱教学却依然面临着许多困境,不少教师在教唱多声部合唱时缺少有效的方法,学生难以把握最基本的音准,读谱能力欠缺,班级合唱效果欠佳。这主要体现在学生在歌唱时不能把控音准,或偏高或偏低;高声部高音上不去,低声部低音跑偏;有的学生赶节奏,速度偏快,致使音高不在调上……种种现象使得合唱的歌声缺少美感。那么,如何通过有效途径解决班级合唱中的“音准”问题,以获得良好的合唱效果呢?笔者通过教学实践,探索出了以下教学策略。

一、帮助学生建立音高概念

音高指各种高低不同的声音,即音的高度,是音的一种基本特征。歌唱中美妙旋律的产生是建立在准确的音高基础上的。因此,要让合唱充满美感,必须让学生建立音高概念,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运用柯尔文手势,初步建立音高概念

“柯尔文手势”是柯达伊音乐教学法的一个组成部分。该手势在19世纪70年代由约翰·柯尔文首创,因此称之为“柯尔文手势”。该手势借助七种不同的手型和在身体前方不同的高低位置来代表七个不同的唱名,以此在空间中把所唱音的高低关系体现出来(如图1所示)。

“柯尔文手势”是教师和学生调整与交流音高、音准的一种身体语言形式。教师用直观的手势表示各音的相对高度:do、re在腰前,mi在腰上方,fa在胸前,sol在肩膀前,la在眉前,si在头顶,以此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手势位置来掌握音准。音乐课开始前,教师可以结合所学歌曲,用手势辅助进行视唱练习,形象生动地表示出音级的高低位置和音程的距离,帮助学生较快地学会演唱并初步建立音高概念。

(二)借助乐器,深化音高概念

在歌唱教学中,课堂乐器(口风琴、口琴、竖笛等)既是识谱的工具,又是提高学生音准能力的好帮手,教师可利用乐器的固定音高来帮助学生把握音准。旋律感的体会、歌曲的演唱、重点乐段的旋律背唱都可用乐器演奏的方式进行掌握和巩固,学生可在吹奏中感知旋律,加深对固定音高概念的理解。例如歌曲《叮铃铃》中的难点乐句(曲谱片段见例1),其中的升记号不容易唱准。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让学生借助口风琴或半音阶口琴进行练习,使演唱更容易把握。

例1:谱例《叮铃铃》 1 = bB [24]

两声部歌曲的学唱也是如此。如在学唱歌曲《晚风》这一课时,教师先让学生用课堂乐器分组吹奏各声部的旋律,加强对各个声部旋律的掌握能力和对本声部音高的反应能力,再采用重奏或合奏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声部之间有效合作的方法,并用歌曲伴奏、或唱或奏、或唱奏交替等方式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体会。久而久之,学生不仅能把握演奏相应乐句或乐段的音准,还对音高有了较为敏锐的感知。

(三)借助游戏,增强听音能力

游戏是小学生最喜爱的内容,教师可从学生感兴趣的游戏入手,加强他们对音高的感知。如:听聽秒针滴答的声音3 1│3 1‖;听时钟整点报时声5 3│1 —‖;听辨钢琴演奏出的三度或五度音的高低,3 5│4 6‖ 1 5│2 6 ‖…… 还可以让学生通过给音高“找邻居”的方式,感知音与音之间的距离和横向的倾向感。如先让学生记住标准音“la”,然后听辨它上方小三度音“do”的音高,闭口哼鸣(M)感受声音位置及音准高度。在la和do的基础上,再哼唱各音的音高。练好单音记忆之后,教师可让学生进行二声部(高低声部)简短旋律的组合练习,也可借助钢琴来增强学生的音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加强学生感知音高的能力,教师需要指导他们长期不断地进行练习。

二、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多声部意识

在合唱教学中,多声部听觉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它是学生感知、演唱、创编与欣赏多声部合唱作品的核心能力,也是合唱教学的基础,需要引起教师的重视。

(一)在节奏练习中感知多声部

节奏是旋律的骨架,它包含着时间感、空间感和一定的韵律。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单声部节奏训练开始,循序渐进地过渡到多声部的节奏训练,使学生感受到节奏训练是丰富而有趣的,以此逐步感知多声部。如例2,教师与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模仿山中回声。这一做法旨在引导学生把声音传远,营造一种缥缈的感觉,以此感受回声带来的多声部效果。

例2:模仿回声

(二)在音乐游戏中体验多声部

游戏能够持续不断地让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牢固掌握和弦音准。教师可将学生分成两组。教师手拿卡纸“mi”,送给第一组,由第一组保持八拍长音时值,然后传给第二组,由第二组保持八拍长音。接着教师把卡纸“sol”送给第一组,让两组学生分别长时间平稳地保持住所给的音高,并聆听另一组的音高,感受和声的效果。在游戏中,教师可不断变换其他和弦音,让音符不间断地轮回。这时,美妙的和声就会在教室里激起阵阵回响。在游戏中,学生学会相互倾听,相互配合,并能主动调整音准和节奏,增强多声部的合唱能力。

(三)在卡农练习中形成多声部

卡农(轮唱)是指一个声部的曲调自始至终追逐着另一个声部,直到最后的一个小节和最后的一个和弦融合在一起。在演唱中,歌声呈现出此起彼伏、连绵不断的效果,轮唱可以说是班级合唱教学的起始练习。如歌曲《两只老虎》,这是较为经典的卡农练习曲,能帮助学生快速有效地进入合唱的训练阶段。教师先让学生唱熟歌曲,然后将学生分成两大组,在第一组歌唱四拍后第二组进入做二声部卡农。其间教师要注意各声部间和声节奏的准确性和整齐性,强调乐句间的呼吸及强弱表现,使声部间的音量趋于均衡,歌声和谐融合。当学生演唱配合到一定的熟练程度时,教师可从两声部轮唱增加到三声部轮唱,使歌曲和声更为丰满,演唱更有乐趣。

三、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以听为中心”是音乐学习的重要原则,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听”开始,养成喜欢听、静心听、善于听的好习惯,学会听演唱技巧、听和声织体、听乐曲风格、听情感表现等,自然而然地形成良好的聆听习惯。

(一)注重聆听同伴的声音

在班级合唱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对所任教班级学生的嗓音特点了如指掌,把嗓音条件较好或歌唱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组合,让其他学生运用弱声唱法,向他们的音色逐步靠拢,逐步达到音色的统一。如在演唱过程中,教师如发现学生有“白嗓、喊唱”等现象,应及时指出并正确示范,让学生在对比聆听中调整气息、音准及音色,学会倾听与周围的声音是否融合,最终达到音色的统一。

(二)注重聆听经典合唱作品

教师要广泛涉猎中外经典的合唱作品,给学生听一些喜闻乐见的合唱曲,激发学生对合唱的兴趣,如《猜调》《四季的问候》《You Raise Me Up》等。在听这些合唱曲的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歌声的音色、力度和旋律等,感受丰富的音乐形象;体会不同合唱曲的不同风格和情绪,听辨不同的节奏、速度和力度,引导他们感知和声的织体美……只有对作品的内容有深刻的理解,才能引起内心强烈的共鸣。因此,在听的过程中,教师可适当地对歌曲进行一些讲解,如音乐家的生平、歌曲的创作背景和故事情节等,让学生深入了解歌曲,从而产生对合唱作品的喜爱之情,并乐于演唱。

总体而言,班级合唱教学中“音准”问题的解决需要教师运用多种有效策略并持之以恒,才能获得成效。每一位音乐教师都应不断探索,让学生在把握音准的基础上生动地歌唱,不断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获得集体演唱的经验,领略合唱的和谐之美。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推进愿景(第三版)[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1.

(浙江省慈溪市周巷镇中心小学教育集团 315324)

猜你喜欢

班级合唱音准
通过陶笛提高小学中段学生音准有效性的探究
合唱中的音准问题和训练方法解析
小学音乐课程班级合唱教学实践
班级合唱教学的有效方法
小学音乐班级合唱教学实践研究
初中阶段开展“班班有合唱”的实践和思考
浅谈合唱中的音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