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言文教学的一点思考

2018-09-28

成功 2018年2期
关键词:相公原著文言

邹 莹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223团学校 新疆巴音郭楞 841308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认同中国古代优秀文化传统,体会其基本精神和丰富内涵,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并推荐了背诵的篇目。

然而,反思自己从教这6年来的文言文教学,教学方式比较单一、枯燥。做得最多就是从头到尾的串讲课文,梳理词法句式,机械记背原文及文言语法。为了应付考试,让学生背诵一些考试范围之内的篇目、名言名句,致使学生对文言的理解都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样抑制了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再优秀的文章也会变得毫无美感。

仍记得张利主任联片教研评课中多次强调的“学习文言文要“言”“文”兼顾,我们既要牢牢把握文中的文言词语和语法知识,又要在此基础上将文言“文”作为文章来解读体会,深入赏析。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在文言文教学上进行了一些尝试,也有一点自己不成熟的看法。

对于“言”的理解与掌握,令我最受益的是:

一、加强诵读,培养文言语感

文言是古代的书面语体,时代久远、含义艰深,并且有很多生僻字、通假字与异读字等,初中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注重将朗读贯穿文言文教学的始终。

《马说》一文,借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寄托了作者的愤懑不平和穷困潦倒之感,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针砭和控诉。但这对于十三四岁的孩子来说是比较难的。因此在“读中感悟,以读促讲”的教学环节,可设计为三个层层推进的朗读环节:1读好每一段的“也”;2第二段的问句,你认为该怎样读;3修改标点符号后再读一读。通过这样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去体会、理解一千多年前三十几岁、仕途多舛的韩愈的内心世界。

二、联系实际,巧用资料,激发学文言文“言”的兴趣

实词的积累是必须的,但又是最枯燥无味的。比如一些古今异义词,就可以采用比较法和联系法来学习。如《世说新语》中的“儿女”“去”这两词,就和我们今天的用法完全不同,授课时就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理解。但这一课中的“引”“顾”就得适当运用其他方法以帮助学生理解。在实际教学中,我加入了这两字汉字演变的知识来进行讲解,这既帮助学生了解其含义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幻灯片如下)

三、适时补充文学或文化知识,增加语文味

七年级学生刚接触文言文,在最开始讲解文言文时,有必要为学生讲讲古时候人的姓、字、号以及一些称呼人的方法。这学期在讲《咏雪》一课时,谢太傅为什么后文就用“公”来称呼呢?结合混合编班的实际,我就适当为学生讲解“三公”的知识(古代以太师、太保、太傅为三公,是最高级别的官,作者按照当时的常规在文中将“谢太傅”尊称为公),以帮助学生了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较高。

对于“文”的理解和赏析,我感触最深的是这三点:

(1)精心设计“主问题”,带动文言文“文”的学习

艺术的设计主问题是进行课文整体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法,设计到位的“主问题”,能够轻便有力地牵动对全篇文章的整体感知、整体理解和整体赏析。

《湖心亭看雪》一课,可以抓“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进行设计:“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你是如何理解“痴”的?(可以从痴人、痴事、痴心三方面来进行分析)

(2)整合教材,精选资料,借一文了解一人。

讲授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时,就可将教材中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五柳先生传》等文章进行拓读,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对陶渊明其人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其实我们的教材中,还有很多文章、诗词可以进行这样的整合,这样能让学生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3)拓读原著,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我们教材选入的作品都是传世经典,非常值得学生了解和品读。作为教师,我们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对原著的兴趣。在讲授《《世说新语》两则》时,我就适当对《世说新语》和《聊斋志异》这两本书进行简单的介绍,让学生大致了解相关背景及书的主要内容。在拓读环节,适当扩展《世说新语》中的几则浅显易懂的小故事,以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文言文教学之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继续在文言文教学路上,上下求索!力争在自己的语文教学生涯中能“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猜你喜欢

相公原著文言
漂流瓶
课后泛读的有益尝试——原著阅读
摭谈闻一多的文言诗
拔牙
文言断句判断法
文言实词50例
文言实词推断法
相公庄水库设计洪水计算分析
水家乡
像不像